2月17日,中共當局罕見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講話。此舉正當美中貿易博弈升級之際,外界多解讀中共此舉為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穩經濟。
這幾年,中共當局向左轉,中國經濟大盤動搖,民營日子越來越難過,走資暗潮洶湧。例如,從表1可見,(一)除卻個別年份(2018、2021),民間投資增速都明顯低於全國增速;(二)民間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在2018年末為61.99%,到2024年末降至50%,7年下降約12個百分點,而且已降至2012年公布民間投資數據以來的最低點;(三)甚至,2023、2024連續兩年民間固定投資負增長。
表1:2018—202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若干數據
![王赫:中南海說空話 民間投資不買帳](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5/02/id103960041-2025-02-17_194403-600x216.jpg)
數據來源:中共國家統計局修正前數據,其稱增長率按可比口徑計算
請注意,2023年以來當局出台不斷推出各種促民企的政策,如2023年7月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2024年10月推出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等等。上述數據說明,民企並不買當局的帳,躺平的躺平,跑路的跑路。
或有人會認為,(一)2022年以來民間投資低迷,主要是因為繼續受到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的拖累;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2023年和2024年民間投資分別增長9.2%和6.0%,遠超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是可觀的。(二)自2021年以來,民間製造業投資連續四年保持較高增速,四年複合增速12.6%;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高達1萬億美元,民企可是主力軍。
本文認為,這兩點並不能推翻民企投資低迷的事實。
第一,即使扣除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增速從2023年的9.2%下降到2024年的6.0%,也顯示出房地產之外的民間投資仍有一定回落壓力。
第二,中國製造業投資中,民間投資約占80%。雖然最近四年民間製造業投資增速高,但經濟效益卻並不算好,留下了很大的經濟隱患。
中國民間資本主要投入領域是製造業和房地產業。2018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停止公布民間投資各分項的投資金額,有人根據各種歷史數據測算:2023年,民間投資投向房地產行業的占比約為33%,投向第二產業(主要集中於製造業領域)的占比約42%。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對民營投資的打擊之慘重,短、中期內是難以消化的。這裡且只討論製造業。
從表2可以看到,2022年以來,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在逐年下降。雖然,這幾年投資在大幅增加,結果卻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中共要保「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政策,從經濟上講,是失敗的。
表2:2020—2024製造業利潤及其增長率
![王赫:中南海說空話 民間投資不買帳](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5/02/id103960042-2025-02-17_194434.jp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表3可以看到,2022—2024這三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製造業占絕大部分)都是負增長。相比外商及港澳台商、國有控股及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表現最好,但也是不樂觀的。
表3:2020—2024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若干數據
![王赫:中南海說空話 民間投資不買帳](https://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5/02/id103960043-2025-02-17_194454-600x209.jp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而且,進一步分析民企對製造業的投資,發現其至少有兩大隱患:其一,製造業利潤這麼低,其投資主要應來自銀行貸款,而非來自其利潤再投資或自有資金,這就等於把風險轉嫁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了;其二,中國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國內消化不了,只能在國外搞低價傾銷,導致其它國家反擊,關稅戰、「雙反」四起。尤其,川普新政府推出「全面對等關稅」政策,中國首當其衝,國際貿易處境將嚴重惡化。這對民企製造業投資的可持續性無疑構成了致命性打擊。
綜上所述,民間投資的總體萎縮是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一個基本事實。當局出台了那麼多政策,都沒有擊中要害,無法穩住民營經濟人士的心。
中國經濟形勢的惡化和中共政局向左轉,使民企難得喘息了。順便說一下,外企情況類似,2024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外商企業投資也下降了10.0%。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