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虎宇:川普重塑美國教育體系背後的信仰之爭

2025年02月16日時政評論
在停止向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提供資金幾天後,美國總統川普和他的盟友埃隆‧馬斯克將審計目標對準了聯邦教育部。此前,據《華爾街日報》等多家美國媒體報導,川普正在考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指示教育部長制定解散該部門的計劃,並推動國會立法正式廢除聯邦教育部。
川普要解散聯邦教育部,表面原因是該部門效率低下,花費大量納稅人的資金卻沒有相應地將美國教育質量提升到世界前列,而背後更深刻的因素則牽扯到美國社會的文化和信仰之爭。

川普為何要解散聯邦教育部

當前的美國社會正處於一場深刻的文化與信仰的衝突之中,這場衝突不僅體現在社會議題上,也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教育體系。
長期以來,從多元性別教育、種族議題到宗教信仰,公立學校的課綱與政策成為美國不同價值觀較量的主戰場之一。對川普而言,當前的聯邦教育部不僅是一個龐大的低效的官僚機構,更是左派向美國學校推動「文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要工具,聯邦教育部的這些行為嚴重削弱了美國傳統的對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以及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控制權。
例如,在學校推動多元性別認同方面,聯邦教育部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負責制定指導方針、提供資金支持、發展相關課程以及監督政策執行等。川普的前兩屆左派政府在學校推行的「跨性別廁所政策」就是由聯邦教育部與司法部聯合推動,並以聯邦資金作為槓桿要求各地學校遵守。這項政策導致了大量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此外,美國一些學校誘惑青少年做變性手術也與教育部制定的性別認同保護政策的影響息息相關。馬斯克的一個兒子就是因為這些政策誘導和學校的此類「教育」宣傳而做了變性手術。這是馬斯克發誓要消滅這種所謂的「覺醒精神病毒」並最終與川普走在一起的根本觸因。
作為美國傳統基督教信仰和保守派的代表,川普一直主張縮減聯邦政府對教育的干預。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他已經提出過解散教育部的主張,但是因當時面對的阻力大太而未能推行。在這次競選期間,川普再次提出了解散教育部的構想。在今年1月20日二度入主白宮以後,川普將解散教育部當作一項重要議程去推動。目前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已經進入教育部執行審計工作,馬斯克2月3日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川普將會成功關閉教育部。

美國教育體系的宗旨:抵禦撒旦的欺騙

川普解散教育部的提議並非單純的行政改革,而是反映出美國當前更深層次的文化和社會矛盾——究竟是由聯邦政府監管教育內容,還是應將權力還給地方和家長?這場關於美國教育前景的政治之爭,背後實則是一場關乎美國傳統價值觀走向的信仰之戰。
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設置了聯邦教育部,美國教育部的成立迄今只有45年,而美國教育體系的主脈則可以追溯到早期北美殖民地時代。17世紀和18世紀,美國殖民地的教育基本上由教會和地方社區組織管理,學校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讀懂《聖經》,並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教導。例如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於1647年通過了著名的《麻薩諸塞學校法》(Massachusetts School Law of 1647),要求每個城鎮建立學校,以確保孩子們能夠學習《聖經》,避免因為無知而受到撒旦的欺騙。
這可以算得上是美國的第一部教育法,又稱為《老騙子撒旦法》(The Old Deluder Satan Act)。這項法律只有三款條文,要求每個住戶數量超過50戶的城鎮必須僱用一位教師負責本鎮兒童的讀寫教育,住戶數量超過一百戶的城鎮必須設立一所文法學校,否則將面臨處罰。設立該法律的目的,是通過讀書識字來促使人們學習和遵循《聖經》。法律的頒布者們認為,魔鬼最喜歡潛藏的地方之一就是人們的無知,所以他們認為:「如果我們宣導一個高度受教育的社會,人們可以自己閱讀,自己讀上帝的話,這會自然而然地削弱撒旦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這會成為抵擋撒旦騙術的堡壘。」
此外,早期美國的大學也幾乎全是基督教教會創辦的。例如:哈佛大學(1636年由清教徒建立)、耶魯大學(1701年,建立的目的是培養基督教傳教士)、普林斯頓大學(1746年,由長老會牧師建立)、哥倫比亞大學(1754年,最初由英國國教會管理)。這些大學創辦的文化根脈都是基於對基督教的信仰。
美國憲法沒有賦予聯邦政府管理教育的權力,因此美國早期的教育完全是由地方政府、教會和私人機構管理的。西北土地法令(1787年)是最早涉及教育的聯邦政策之一,規定美國西部新領土應保留土地供學校使用,但教育仍由地方管理。
美國早期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傳授基督教信仰與基本文化知識,以確保人民具備良好的宗教與道德價值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有一句名言:「我們的憲法只適用於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人民,對於其它任何治理模式,它都無能為力。」而塑造這種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人民,正是美國早期教育的根本目標,這種教育體系將基督教新教倫理注入了美國民眾的心靈深處。新教倫理因此成為美國社會的倫理價值基石,也是運作美國聯邦機構的道德保障。
北美早期的這種基督教信仰和倫理教育無疑是美國教育的黃金時代,也揭示了美國教育體系的宗旨在於鞏固對上帝的信仰,防止撒旦的欺騙。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通過的《獨立宣言》,將北美殖民地區的宗教信仰昇華為對創世主的信仰,以包容更多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殖民地民眾。

當代美國教育體系逐漸偏離美國文化根脈

直到20世紀,美國才開始改革教育體系,逐步建立聯邦教育部,該部門的設立經歷了多次變革,最終在1979年由卡特總統簽署法案成立,並於1980年正式運作。
聯邦教育部最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分析教育數據,協助各州改進教育體系,確保各州能夠公平地提供教育資源,而非直接管理學校或制定課程。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教育部的角色逐漸擴大,特別是在1990年代至21世紀,開始推動全國性的教育標準,甚至影響學校的課程設計和教育方針。
1990年代,克林頓政府開始推動「全國教育標準」,1994年通過的《改善美國學校法》(IASA)強調全國教育標準,要求各州提高學生學業表現,並與聯邦資助掛鉤。雖然聯邦政府無權直接制定課程,但它開始利用聯邦資金影響各州的教育政策。
2001年,由小布什政府推動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CLB),意味著教育政策的聯邦化。該法案要求學校必須進行標準化測試,成績與聯邦撥款掛鉤。如果學校未達標,可能面臨聯邦資金削減或行政整頓。該法案頒布後,聯邦教育部對學校政策的影響力大幅提升,開始間接塑造課程方向。
到2010年代,奧巴馬政府推動教育領域的「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這是一套全國統一的數學和英語語言藝術標準,目標是讓全美學生達到相同的學習水平。儘管該標準名義上是由「各州自願採納」,但現實中許多州被迫接受,因為聯邦政府將「競爭性補助金」(如Race to the Top)與這些統一的教育標準掛鉤。這導致各州的課程內容開始受到聯邦影響,被迫調整課程以符合聯邦標準。但是,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批評共同核心標準過於僵化,忽略了地方和文化差異。
到2010年代後期至今,聯邦政府將所謂多元文化與多元性別議題引進教育領域,奧巴馬政府時期,教育部與司法部聯手推動「跨性別學生權利」,要求學校允許學生根據性別認同使用廁所與更衣室。教育部開始介入「LGBTQ+教育」、「多元性別認同」、「批判性種族理論(CRT)」等社會議題,影響課堂內容。
當代美國教育體系的變革從兩個方面動搖了美國傳統教育的根基。
一是聯邦政府在提供教育資金資助的同時,對教育政策和教學方式進行了過度干預,逐步改變了美國早期教育那種以基督教倫理為核心、由教會與私人機構主導的去中心化格局。這種干預使得教育體系逐漸由地方和社區自治轉向聯邦政府的統一管理,使學校不得不服從來自華盛頓的指導方針,而非地方文化和價值觀。
二是受到文化馬克思主義滲透的歷屆聯邦政府,通過改革教育內容,顛覆了美國傳統的以「抵禦撒旦欺騙」為核心的教育宗旨。他們將與基督教倫理完全相悖的變異價值觀包裝為「政治正確」,並強行灌輸給學生,使學校成為意識形態塑造的工具,而非傳授真理與培養道德的場所。這一變化不僅削弱了美國傳統教育對個人品德與信仰的塑造,也動搖了美國社會的文化根基。

回歸信神傳統 川普2.0重塑美國教育體系

川普回歸白宮後,一方面試圖扭轉聯邦政府對教育的過度干預,強調恢復州和地方對教育的自主權;另一方面,他意志堅決地推動教育改革,要求在課綱中移除不符合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多元、公平與包容(DEI)相關議題,以及與多元性別相關的內容。這一方向成為川普2.0時代教育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旨在重塑教育內容,使其更加符合基督教價值觀和美國歷史傳統。
今年2月初,川普公開表示,他正在考慮與美國國會和教師工會合作,解散美國聯邦教育部,甚至不排除透過行政命令直接執行。從目前來看,川普對廢除聯邦教育部的決心極為堅定。然而,川普在推動這一舉措時面臨一大挑戰——立法障礙。解散聯邦機構需要國會通過立法,並在參議院獲得至少60票支持。鑒於當前參議院的政治格局,要達成這一門檻難度極高。
川普能否解散教育部目前還是一個懸疑,但是在川普2.0時代,他將美國教育拉回傳統軌道,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
2月7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成立「白宮信仰辦公室」(White House Faith Office),強化信仰機構的社會影響力。根據這項行政令,新成立的辦公室將「授權信仰實體、社區組織和禮拜場所更好地為家庭和社區服務」,並隸屬於國內政策委員會(Domestic Policy Council),負責就政策變革向宗教界專家諮詢,以確保政府決策更符合美國價值觀。
此舉與川普重塑教育體系的政策相輔相成,形成一體兩面的整體戰略。一方面,川普在教育領域清除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面,他透過恢復美國「信神傳統」,對整個社會進行傳統文化的重建。這標誌著川普2.0時代的核心方向——重塑美國傳統文化,使其回歸基督教價值觀,進而徹底改變左派以及深層政府長期操控的教育與社會敘事格局。
美國傳統教育的核心在於通過閱讀《聖經》,建立人和神之間的神聖聯繫,在人的心理層面形成來自神啟示的倫理價值觀和道德準則,以保持善良的人性,抵禦撒旦魔鬼的各種誘惑。在最後的大審判來臨之際,使美國人能得到神的救贖。這是美國立國之本,也是美國教育的根本目標。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