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19日訊】我認識的王克勤,是作為調查記者出名的,調查記者的出名是因為有人放話要買他的人頭。
王克勤的拼命三郎精神是官方媒體記者少有的,官方媒體的記者到底是什麼玩意,我在人民日報記者的家中親耳聽到,人民日報經濟部某記者搬家時遺忘了一個記事本,他把他每日的進項(紅包、紅糖、土特產、空調冰箱之類)一一作為備忘,這是他作為官方媒體記者身份享有的特別利益,因為他的“娘”是人民日報,沒有這個“娘”,誰會天天給他送東西,又天天吃香喝辣的?而王克勤不屬於這類人,他是官方媒體裡面的民工記者——至少待遇如此,北外的教授展江證實王克勤的月工資兩千七,即《中國經濟時報》調查記者部主任的報社月收入,這點收入在深粵一帶的媒體同仁中是無人願意相信的,可事實上正是如此,《中國經濟時報》不是《南方周末》,王克勤是中國記者,不是南方記者。一國兩制,在調查記者群體也是如此:南富北貧。
如此中國特色,其實也是真正調查記者的黃金時代,可惜王克勤這樣的記者並不多,所以王克勤這樣的記者也容易出名。現在,人們知道王克勤的多,知道《中國經濟時報》的少,也可以說《中國經濟時報》因為接納王克勤而具有媒體親和力,至少王克勤讓這張行業報有了知名度。可是,這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機關報《中國經濟時報》並沒有好好回報王克勤,而是讓他走人,用前南方周末主編錢鋼先生的話說,7月18日王克勤的“ 《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被'連鍋端'”,他表示嚴重關注。展江教授甚至懷疑做出此項決定的報社主管是不是21世紀的人,尤其是媒體人。這裡面是有原因的,因為接替前社長、現任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先生的《中國經濟時報》新社長韓立軍原來是書商——當過以出版中小學教輔讀物有名氣的龍門書局(科學院主辦)的總經理,或者說他從“組織上”說算是媒體人了,儘管“思想上”可能還不是——展江教授很幽默,諷刺該社長有眼不識泰山。
記得多年前見到王克勤的時候,總是見他忙忙碌碌,或者談論他的調查經驗。有次他參加中國輿論監督年會,我有幸參加,聽他提出要“按照德國人打造機器的標准進行調查報導”,聽眾為之鼓掌甚為熱烈。在中國當下,調查記者如魚得水,調查記者的報導,一定要追求專業主義至上,認真,一絲不苟,精緻,負責任,有擔當——在中國,最重要的一條還有勇敢,沒有勇敢,僅僅有專業精神,也是不負責任的,結果也是徒然。勇敢要深入虎穴,專業就等於保護自己,又保護了真相。
我清楚地記得,我有兩次在會上見到王克勤,第一次調查記者研討會,開後就沒有下一次了(與建設和諧社會有關),那時在北京。還有一次輿論監督年會,展江教授是主人,居然是兩年度的會一併召開,或許2009年的中國生病了,2009年、2010年的年會一併在杭州舉辦(據說2011年的年會何時何地開還是未知,擔心現在仍在建設和諧社會為之不容),王克勤談專業主義,而來自上海《新民周刊》自稱“高齡產婦”的調查記者胡展奮索性提出“該咬一口就咬一口”,更受粉絲歡迎的“大眼”李承鵬由於需要完成新書“李可樂抗拆記”的創作,會上只播放一段視頻,也是倡導調查報導一定要“揭黑”。記得展江教授在翻譯普利策新聞獎作品時歸納為“新聞與正義”,調查記者所需要的勇氣和擔當,也不過是“新聞與正義”這五個字,王克勤調查記者團隊所作所為也不過是對這五個字的執著。不料,這次輿論監督年會開了以後,聽接近省府路大院的朋友說,某書記對這個會大發雷霆,說這是近年來“最壞的一個會”,這是說誰呢?難道調查記者群體都是壞人?難道中國普天之下都不容調查記者,中國就成為一個“舉世好國”?官員都是“舉世好官”?
其實,王克勤的遭遇也是所有中國調查記者的遭遇,雖然南方報紙日子好過一點,也不過是異地監督、隔岸觀火而已,因為他們看到當地的火也一樣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2010年廣州人為反對廢粵語而上街,當地媒體是不敢深入報導的,只能當“喉舌”——源頭在製度,不是某個人敢不敢擔當的問題。
當下,王克勤的出路也是所有調查記者的出路,我們今天看到《建黨偉業》電影,知道當年組黨的人很年輕,也很熱情,很多八零後、九零後走上歷史前台,就是二十世紀對中國人影響最大(負面)的毛澤東也不過是九零後,當年二三十歲當北大教授,當省長、軍長的人比比皆是,因為當年有結黨自由,即當時沒有黨禁。現在,具體談到王克勤事,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辦報自由,即破除報禁。黨禁、報禁,專制社會的兩座大山,當今社會的兩大陷阱。歷史走到今天,人們不要再善良地期盼從天上會突然掉下來辦報自由,必須去爭取,沒有新聞出版自由,就沒有調查記者的立足之地,就沒有新聞與正義——這點王克勤比誰都明白,他在微博上轉發了雕刻在前納粹德國一個集中營入口處的警世名言——當一個政權開始禁言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滅口。實際上,沒有新聞出版自由,就是被封口,而被封了口,也就等於被滅了口。
記得蘇共的報紙叫《真理報》,主管《真理報》的是真理部,可擁有真理部的蘇共呢?它的結果就是被新聞出版自由所揭穿,遍及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壟斷被一一破除,最後蘇共垮台,其中的一點教訓就是凡事禁止新聞出版自由的,以為自己掌握真理的,恰恰自己給自己敲響了喪鐘。所以,我期待王克勤今天站出來,我們一起呼籲新聞出版自由,暫且嘗試在網上辦一份網刊《王克勤調查報》,自己給自己的報紙寫稿,發稿,網上發行,一旦可行就立即“落地”為印刷紙質報紙,全國發行,並爭取贊助,或許未來兩三年,中國民營的私人報紙《王克勤調查報》獲得報刊登記號——那時中國已經有了新聞出版自由。
最後,向王克勤致敬:我們報導,我們爭取新聞出版自由,我們腳踏實地,我們義無反顧!
文章來源:《參與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王克勤的拼命三郎精神是官方媒體記者少有的,官方媒體的記者到底是什麼玩意,我在人民日報記者的家中親耳聽到,人民日報經濟部某記者搬家時遺忘了一個記事本,他把他每日的進項(紅包、紅糖、土特產、空調冰箱之類)一一作為備忘,這是他作為官方媒體記者身份享有的特別利益,因為他的“娘”是人民日報,沒有這個“娘”,誰會天天給他送東西,又天天吃香喝辣的?而王克勤不屬於這類人,他是官方媒體裡面的民工記者——至少待遇如此,北外的教授展江證實王克勤的月工資兩千七,即《中國經濟時報》調查記者部主任的報社月收入,這點收入在深粵一帶的媒體同仁中是無人願意相信的,可事實上正是如此,《中國經濟時報》不是《南方周末》,王克勤是中國記者,不是南方記者。一國兩制,在調查記者群體也是如此:南富北貧。
如此中國特色,其實也是真正調查記者的黃金時代,可惜王克勤這樣的記者並不多,所以王克勤這樣的記者也容易出名。現在,人們知道王克勤的多,知道《中國經濟時報》的少,也可以說《中國經濟時報》因為接納王克勤而具有媒體親和力,至少王克勤讓這張行業報有了知名度。可是,這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機關報《中國經濟時報》並沒有好好回報王克勤,而是讓他走人,用前南方周末主編錢鋼先生的話說,7月18日王克勤的“ 《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被'連鍋端'”,他表示嚴重關注。展江教授甚至懷疑做出此項決定的報社主管是不是21世紀的人,尤其是媒體人。這裡面是有原因的,因為接替前社長、現任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先生的《中國經濟時報》新社長韓立軍原來是書商——當過以出版中小學教輔讀物有名氣的龍門書局(科學院主辦)的總經理,或者說他從“組織上”說算是媒體人了,儘管“思想上”可能還不是——展江教授很幽默,諷刺該社長有眼不識泰山。
記得多年前見到王克勤的時候,總是見他忙忙碌碌,或者談論他的調查經驗。有次他參加中國輿論監督年會,我有幸參加,聽他提出要“按照德國人打造機器的標准進行調查報導”,聽眾為之鼓掌甚為熱烈。在中國當下,調查記者如魚得水,調查記者的報導,一定要追求專業主義至上,認真,一絲不苟,精緻,負責任,有擔當——在中國,最重要的一條還有勇敢,沒有勇敢,僅僅有專業精神,也是不負責任的,結果也是徒然。勇敢要深入虎穴,專業就等於保護自己,又保護了真相。
我清楚地記得,我有兩次在會上見到王克勤,第一次調查記者研討會,開後就沒有下一次了(與建設和諧社會有關),那時在北京。還有一次輿論監督年會,展江教授是主人,居然是兩年度的會一併召開,或許2009年的中國生病了,2009年、2010年的年會一併在杭州舉辦(據說2011年的年會何時何地開還是未知,擔心現在仍在建設和諧社會為之不容),王克勤談專業主義,而來自上海《新民周刊》自稱“高齡產婦”的調查記者胡展奮索性提出“該咬一口就咬一口”,更受粉絲歡迎的“大眼”李承鵬由於需要完成新書“李可樂抗拆記”的創作,會上只播放一段視頻,也是倡導調查報導一定要“揭黑”。記得展江教授在翻譯普利策新聞獎作品時歸納為“新聞與正義”,調查記者所需要的勇氣和擔當,也不過是“新聞與正義”這五個字,王克勤調查記者團隊所作所為也不過是對這五個字的執著。不料,這次輿論監督年會開了以後,聽接近省府路大院的朋友說,某書記對這個會大發雷霆,說這是近年來“最壞的一個會”,這是說誰呢?難道調查記者群體都是壞人?難道中國普天之下都不容調查記者,中國就成為一個“舉世好國”?官員都是“舉世好官”?
其實,王克勤的遭遇也是所有中國調查記者的遭遇,雖然南方報紙日子好過一點,也不過是異地監督、隔岸觀火而已,因為他們看到當地的火也一樣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2010年廣州人為反對廢粵語而上街,當地媒體是不敢深入報導的,只能當“喉舌”——源頭在製度,不是某個人敢不敢擔當的問題。
當下,王克勤的出路也是所有調查記者的出路,我們今天看到《建黨偉業》電影,知道當年組黨的人很年輕,也很熱情,很多八零後、九零後走上歷史前台,就是二十世紀對中國人影響最大(負面)的毛澤東也不過是九零後,當年二三十歲當北大教授,當省長、軍長的人比比皆是,因為當年有結黨自由,即當時沒有黨禁。現在,具體談到王克勤事,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辦報自由,即破除報禁。黨禁、報禁,專制社會的兩座大山,當今社會的兩大陷阱。歷史走到今天,人們不要再善良地期盼從天上會突然掉下來辦報自由,必須去爭取,沒有新聞出版自由,就沒有調查記者的立足之地,就沒有新聞與正義——這點王克勤比誰都明白,他在微博上轉發了雕刻在前納粹德國一個集中營入口處的警世名言——當一個政權開始禁言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滅口。實際上,沒有新聞出版自由,就是被封口,而被封了口,也就等於被滅了口。
記得蘇共的報紙叫《真理報》,主管《真理報》的是真理部,可擁有真理部的蘇共呢?它的結果就是被新聞出版自由所揭穿,遍及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壟斷被一一破除,最後蘇共垮台,其中的一點教訓就是凡事禁止新聞出版自由的,以為自己掌握真理的,恰恰自己給自己敲響了喪鐘。所以,我期待王克勤今天站出來,我們一起呼籲新聞出版自由,暫且嘗試在網上辦一份網刊《王克勤調查報》,自己給自己的報紙寫稿,發稿,網上發行,一旦可行就立即“落地”為印刷紙質報紙,全國發行,並爭取贊助,或許未來兩三年,中國民營的私人報紙《王克勤調查報》獲得報刊登記號——那時中國已經有了新聞出版自由。
最後,向王克勤致敬:我們報導,我們爭取新聞出版自由,我們腳踏實地,我們義無反顧!
文章來源:《參與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