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10日訊】2011年將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北非中東發生的「茉莉花革命」表明:一、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是這場革命的主要動力。由於權利意識是西方文明獨有的,這表明所謂「文明的衝突」,將由國別戰爭與反恐戰爭轉化為獨裁專制國家內人民要求權利與統治者固守權力的內部衝突。二、西方文明與穆斯林文明的衝突退居次要地位,集東方專制與共產文化為一體的「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將會以內部衝突的形式日趨激化。
「文明衝突」的形式發生重大變化
911事件發生之後,世界普遍認為亨廷頓《文明的衝突》預言成真——西方文明與穆斯林文化的衝突將成為21世紀主旋律。這一憂慮即使在薩達姆覆亡後也未減輕。但到了2011年,隨著中東北非「茉莉花革命」的發生,突尼斯、埃及等國相繼走上民主化道路,伊朗民主化的訴求增強與恐怖主義頭子本.拉登的死亡,西方文明與穆斯林文化的衝突――即以國別戰爭與反恐戰爭形式發生的衝突已基本結束,並已轉化為一國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獨裁與反獨裁的內部衝突。
我這樣說,是以北非中東國家的革命作為判斷的事實根據,因為人民的權利意識,如民主、自由、人權這些理念,並非穆斯林文明與東亞儒家文明內生的要求,而是人民受到西方普世文明影響後所形成的一種權利主張。
我也不是想否定政治學大師亨廷頓《文明的衝突》一書的貢獻與影響,他的觀察已相當準確地預見到世界幾大文明間的衝突,只是他無法預測互聯網對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思想將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
現階段中東北非的青年與90年代中期以前的青年不同。前輩青年所處的時代信息相對封閉,更容易成為統治者宣傳蠱惑的對象,其生活出路更多地是進入軍隊,成為基本教義、恐怖主義、叛亂的兵源。現在這些國家的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仍然大量失業,生活無意義,看不到明天。
而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青年人瞭解到世界上除了獨裁統治之外,還有尊重個人權利的民主制度,這種制度可以讓人民選擇統治者,並過上具有人格尊嚴的生活,因此這代青年很自然地將實現普世價值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
「亞洲價值共同體」的彩虹已消失
當伊斯蘭世界普遍面臨世俗化(西方普世價值觀念)的衝擊之時,亞洲各國包括中國的青年一代也未能免除這種影響。中國作為東亞文明及共產文化的最後一個強大堡壘,又將如何自處呢?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裡曾談到,1980-1990年代促成東亞各國的「亞洲肯定說」是基於以下四個因素:1,亞洲人相信,東亞各國可以維持快速的經濟成長,在經濟產值上可以超越西方;2,亞洲人相信,經濟成功多半拜亞洲文化比西方文化優越之賜,西方文化與社會日益衰敗;3,亞洲儘管也有不同社會和文明之間的差異,但共通性更重要。4,亞洲各國相信,亞洲發展和亞洲價值觀是其他非西方社會的樣板,應該效法。基於此,亞洲社會與中國面對來自美國和其他西方社會的壓力,會越來越勇於抗拒。
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出於反恐戰爭的需要,不得不與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這不僅給中國拓展國際空間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也使中國的專制政治及人權問題所面臨的外部壓力大大降低。
21世紀零年代前期,北京確實沉浸於「和平崛起」這一幻想中,甚至成功地迫使美國艦隊撤至太平洋第二島鏈以東海域。但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這個曾讓世界充滿期待的「第二大國」既暴露出它內部的種種不堪,所作所為也讓國際社會看到日益增長的財富並未提升其作為大國的責任感。
隨著南海海域爭端的尖銳化,東南亞鄰國對中國的崛起深感不安,美國在東南亞諸國的邀請下重返太平洋區域。在國內矛盾日益深化的壓力下,北京當局不得不重歸韜光養晦之道,以安撫美國與周邊國家。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一系列摩擦證明,所謂「亞洲價值共同體」的內部矛盾遠大於它們與西方文明的矛盾。
北京自我肯定的基礎正在崩塌
北京現在面臨的麻煩主要不是來自國際社會,而是國內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與權利要求。
應該說,經濟增長使北京的權力支配欲極度膨脹,曾一度熱衷宣揚「中國模式」對「華盛頓共識」形成的巨大挑戰。這種自信還表現在北京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滿足與本國人民的「麵包契約」。
但現在北京已清楚地感受到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麵包契約」是把雙刃劍,讓人民吃飽飯,固然在一段時期內提升了人民對政權的擁護;但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當生存需要這第一層次需求獲得滿足之後,人的尊嚴與人的權利等必然會成為國人關注的中心。
另一方面,北京罔顧社會公正的發展方式,以及官僚集團肆無忌憚的腐敗掠奪,使中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政府與企業對生態環境那種竭澤而漁的掠奪性使用,也使經濟發展難以持續,「麵包」的原料已日漸匱乏。互聯網的發展又使政府控制信息的能力大為削弱,民眾借助互聯網不僅衝破了政府的信息封鎖,還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曾這樣總結過:今日中國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權利」叫板「權力」,「維權」對抗「維穩」,「上網」漸漸取代「上訪」,民間與政府的對峙以越來越尖銳的形式突顯出來。
而這三大趨勢,表明的其實就是一點:中國人的權利意識正在逐漸覺醒。中東北非革命發生之後,中國人經常會在微博上冒出一句:什麼時候輪到中國?而新左派等竭力打造的「中國模式」和中共政權倡導的民族主義則被越來越多的人唾棄。
如果要問在911事件為中國營造的寬鬆國際環境中,中國最不應該失去的是什麼?我的看法是:中國最不應該失去的是改造國內制度結構的機會。可以預見,下一輪文明的衝突,即倡導以人為中心的西方文明與以漠視人權為特點的亞洲文明之間的衝突,將以中國為主戰場展開。不幸的是,由於經濟發展的最佳時期已經過去,北京當局能夠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留給中國人民的重建資源也已經不多。
文章來源:BBC中文網《點評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文明衝突」的形式發生重大變化
911事件發生之後,世界普遍認為亨廷頓《文明的衝突》預言成真——西方文明與穆斯林文化的衝突將成為21世紀主旋律。這一憂慮即使在薩達姆覆亡後也未減輕。但到了2011年,隨著中東北非「茉莉花革命」的發生,突尼斯、埃及等國相繼走上民主化道路,伊朗民主化的訴求增強與恐怖主義頭子本.拉登的死亡,西方文明與穆斯林文化的衝突――即以國別戰爭與反恐戰爭形式發生的衝突已基本結束,並已轉化為一國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獨裁與反獨裁的內部衝突。
我這樣說,是以北非中東國家的革命作為判斷的事實根據,因為人民的權利意識,如民主、自由、人權這些理念,並非穆斯林文明與東亞儒家文明內生的要求,而是人民受到西方普世文明影響後所形成的一種權利主張。
我也不是想否定政治學大師亨廷頓《文明的衝突》一書的貢獻與影響,他的觀察已相當準確地預見到世界幾大文明間的衝突,只是他無法預測互聯網對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思想將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
現階段中東北非的青年與90年代中期以前的青年不同。前輩青年所處的時代信息相對封閉,更容易成為統治者宣傳蠱惑的對象,其生活出路更多地是進入軍隊,成為基本教義、恐怖主義、叛亂的兵源。現在這些國家的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仍然大量失業,生活無意義,看不到明天。
而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青年人瞭解到世界上除了獨裁統治之外,還有尊重個人權利的民主制度,這種制度可以讓人民選擇統治者,並過上具有人格尊嚴的生活,因此這代青年很自然地將實現普世價值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
「亞洲價值共同體」的彩虹已消失
當伊斯蘭世界普遍面臨世俗化(西方普世價值觀念)的衝擊之時,亞洲各國包括中國的青年一代也未能免除這種影響。中國作為東亞文明及共產文化的最後一個強大堡壘,又將如何自處呢?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裡曾談到,1980-1990年代促成東亞各國的「亞洲肯定說」是基於以下四個因素:1,亞洲人相信,東亞各國可以維持快速的經濟成長,在經濟產值上可以超越西方;2,亞洲人相信,經濟成功多半拜亞洲文化比西方文化優越之賜,西方文化與社會日益衰敗;3,亞洲儘管也有不同社會和文明之間的差異,但共通性更重要。4,亞洲各國相信,亞洲發展和亞洲價值觀是其他非西方社會的樣板,應該效法。基於此,亞洲社會與中國面對來自美國和其他西方社會的壓力,會越來越勇於抗拒。
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出於反恐戰爭的需要,不得不與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這不僅給中國拓展國際空間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也使中國的專制政治及人權問題所面臨的外部壓力大大降低。
21世紀零年代前期,北京確實沉浸於「和平崛起」這一幻想中,甚至成功地迫使美國艦隊撤至太平洋第二島鏈以東海域。但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這個曾讓世界充滿期待的「第二大國」既暴露出它內部的種種不堪,所作所為也讓國際社會看到日益增長的財富並未提升其作為大國的責任感。
隨著南海海域爭端的尖銳化,東南亞鄰國對中國的崛起深感不安,美國在東南亞諸國的邀請下重返太平洋區域。在國內矛盾日益深化的壓力下,北京當局不得不重歸韜光養晦之道,以安撫美國與周邊國家。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一系列摩擦證明,所謂「亞洲價值共同體」的內部矛盾遠大於它們與西方文明的矛盾。
北京自我肯定的基礎正在崩塌
北京現在面臨的麻煩主要不是來自國際社會,而是國內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與權利要求。
應該說,經濟增長使北京的權力支配欲極度膨脹,曾一度熱衷宣揚「中國模式」對「華盛頓共識」形成的巨大挑戰。這種自信還表現在北京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滿足與本國人民的「麵包契約」。
但現在北京已清楚地感受到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麵包契約」是把雙刃劍,讓人民吃飽飯,固然在一段時期內提升了人民對政權的擁護;但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當生存需要這第一層次需求獲得滿足之後,人的尊嚴與人的權利等必然會成為國人關注的中心。
另一方面,北京罔顧社會公正的發展方式,以及官僚集團肆無忌憚的腐敗掠奪,使中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政府與企業對生態環境那種竭澤而漁的掠奪性使用,也使經濟發展難以持續,「麵包」的原料已日漸匱乏。互聯網的發展又使政府控制信息的能力大為削弱,民眾借助互聯網不僅衝破了政府的信息封鎖,還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曾這樣總結過:今日中國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權利」叫板「權力」,「維權」對抗「維穩」,「上網」漸漸取代「上訪」,民間與政府的對峙以越來越尖銳的形式突顯出來。
而這三大趨勢,表明的其實就是一點:中國人的權利意識正在逐漸覺醒。中東北非革命發生之後,中國人經常會在微博上冒出一句:什麼時候輪到中國?而新左派等竭力打造的「中國模式」和中共政權倡導的民族主義則被越來越多的人唾棄。
如果要問在911事件為中國營造的寬鬆國際環境中,中國最不應該失去的是什麼?我的看法是:中國最不應該失去的是改造國內制度結構的機會。可以預見,下一輪文明的衝突,即倡導以人為中心的西方文明與以漠視人權為特點的亞洲文明之間的衝突,將以中國為主戰場展開。不幸的是,由於經濟發展的最佳時期已經過去,北京當局能夠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留給中國人民的重建資源也已經不多。
文章來源:BBC中文網《點評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