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7日訊】(中央社曼谷6日法新電)1年前舉辦選舉遭西方譴責為鬧劇的緬甸專制政府,最近一連串改革動作讓批評家感到驚訝,也讓緬甸變革露出曙光。
緬甸2010年11月7日舉辦20年來第1次選舉,2900萬選民投票選出兩院制國會和地方議會議員。
然而國會1/4議員席次保留給軍方,最後軍方支持的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獲壓倒性勝利。
選舉不但傳出舞弊,緬甸民主鬥士翁山蘇姬(AungSan Suu Kyi)和她領導的反對黨還被禁止參選,令選舉蒙塵。1週後,遭軟禁7年的翁山蘇姬獲釋。
然而,遭軍方控制的緬甸新政府最近幾個月向反對派釋出善意、提出一連串政治改革,這是1年前無法想像的。
泰國智庫瓦湖發展研究所(Vahu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緬甸專家翁奈歐(Aung Naing Oo)說:「在任何國家,新選舉都能帶來變革,所以我們支持那次選舉。」
「但我們從未想過,變革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空前。」
1992年掌權至今的緬甸強人領袖丹瑞(Than Shwe)3月退休,軍方統治集團跟著解散,為名義上的文人政府鋪路。
接著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一連串有意和解的動作讓批評者措手不及,特別是直接與翁山蘇姬對談。
登盛反抗盟友中國、凍結不受歡迎的大型水壩工程,說他必須「尊重人民的意願」,更讓觀察家目瞪口呆。
國會議員也開放媒體旁聽會議,通過引人注目的法律,例如賦予緬甸勞工罷工權、允許翁山蘇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合法重新登記。
這些雖小卻顯著的進步,贏得人權團體謹慎的掌聲,但人權團體仍對獨裁政府保持警戒。
總部位於紐約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在配合緬甸選舉1週年的聲明中指出:「自從登盛總統上任以來…政府的辭令改變很大。」
人權觀察亞洲部副主任皮爾遜(Elaine Pearson)說:「儘管新政府通過改革性法律、承諾改變政策,當緬甸人民想要行使權利時,政府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譯者:中央社樂羽嘉)
緬甸2010年11月7日舉辦20年來第1次選舉,2900萬選民投票選出兩院制國會和地方議會議員。
然而國會1/4議員席次保留給軍方,最後軍方支持的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獲壓倒性勝利。
選舉不但傳出舞弊,緬甸民主鬥士翁山蘇姬(AungSan Suu Kyi)和她領導的反對黨還被禁止參選,令選舉蒙塵。1週後,遭軟禁7年的翁山蘇姬獲釋。
然而,遭軍方控制的緬甸新政府最近幾個月向反對派釋出善意、提出一連串政治改革,這是1年前無法想像的。
泰國智庫瓦湖發展研究所(Vahu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緬甸專家翁奈歐(Aung Naing Oo)說:「在任何國家,新選舉都能帶來變革,所以我們支持那次選舉。」
「但我們從未想過,變革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空前。」
1992年掌權至今的緬甸強人領袖丹瑞(Than Shwe)3月退休,軍方統治集團跟著解散,為名義上的文人政府鋪路。
接著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一連串有意和解的動作讓批評者措手不及,特別是直接與翁山蘇姬對談。
登盛反抗盟友中國、凍結不受歡迎的大型水壩工程,說他必須「尊重人民的意願」,更讓觀察家目瞪口呆。
國會議員也開放媒體旁聽會議,通過引人注目的法律,例如賦予緬甸勞工罷工權、允許翁山蘇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合法重新登記。
這些雖小卻顯著的進步,贏得人權團體謹慎的掌聲,但人權團體仍對獨裁政府保持警戒。
總部位於紐約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在配合緬甸選舉1週年的聲明中指出:「自從登盛總統上任以來…政府的辭令改變很大。」
人權觀察亞洲部副主任皮爾遜(Elaine Pearson)說:「儘管新政府通過改革性法律、承諾改變政策,當緬甸人民想要行使權利時,政府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譯者:中央社樂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