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16日訊】2009年,福布斯雜誌發佈了「稅負痛苦指數」榜單,其中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在公佈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近期,這一話題再次引發熱議。財政部負責人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目前的宏觀稅負水平並不高,稅負痛苦指數的統計方法並不科學。(新京報11月15日)
以往官方的宏大數字總是和百姓的感受是矛盾的,比如那些外強中乾的GDP數字,那些所謂的幸福指數,百姓不是被幸福就是望字興嘆,而這次卻反了,百姓痛苦了,官員不幹了。人家的方法不科學,你咋不整一套科學的出來呀。
財政部負責人的介紹裡又是宏觀稅負又是平均水平,說實在話俺一貧民百姓實在看不懂那些百分比數字也不想去搞懂。俺只知道每天俺買一塊錢的饅頭的稅率就高達17%,1元錢的饅頭俺就交了近2毛錢的稅,當然饅頭不是肉,吃不起牛羊豬肉可以,但老百姓一天不吃饅頭卻是很難的,可想而知百姓的稅負是重還是輕呢。
財政部長給出了幾個這樣的數字,2010年,我國宏觀稅負為26.4%,2009年為25.3%,而2009年世界各國平均水平為36.4%,其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40.8%,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為32.9%。看表面數字是沒人家高,但在財政收入中咱們的民生投入和人家的有的比嗎,人家的60%以上投入民生來保障高福利,而咱們的三公消費佔了財政的多少呢,雖沒有透明的數字,卻佔世界第一。這不一到年底各地方和部門會突擊花錢,1500萬可以完成的採購非要用3000萬成交,財政部錢袋子裡的錢就這樣嘩嘩不知白白流向了哪裡。如果這些錢真用在了民生上,也就罷了,可事實上百姓依然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依然在通脹的壓力下焦慮著。
前幾天一條微博說,香港某年收入17萬港元單身人士,只需繳交729港元的稅款的新聞讓大陸網民心生羨慕,和香港的低稅率比,百姓自然嘆息不止,這嘆息的背後又何嘗不是對內地稅負之重的無奈和恐懼呢。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我們的國家是富裕了強大了,但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而80%的中低收入者在貢獻了大量稅賦後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我們的4億多網民拿著世界上最貴的入網費卻用著最慢的網速,6毛錢的藥到了患者身上卻到了十幾元……這樣的感受和壓力可能離我們的財政官員太遠了,遠到只會橫著比不會豎著看。
前段時間人民網登載了「中國人普遍有焦慮感」一文,這讓我想起鄭智化歌中唱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慾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是不是就這樣平凡到老……」這不正好唱出了我們的無奈失落和焦慮嗎,遺憾的是我們高高在上的官員怎會感知呢。
文章來源:《凱迪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以往官方的宏大數字總是和百姓的感受是矛盾的,比如那些外強中乾的GDP數字,那些所謂的幸福指數,百姓不是被幸福就是望字興嘆,而這次卻反了,百姓痛苦了,官員不幹了。人家的方法不科學,你咋不整一套科學的出來呀。
財政部負責人的介紹裡又是宏觀稅負又是平均水平,說實在話俺一貧民百姓實在看不懂那些百分比數字也不想去搞懂。俺只知道每天俺買一塊錢的饅頭的稅率就高達17%,1元錢的饅頭俺就交了近2毛錢的稅,當然饅頭不是肉,吃不起牛羊豬肉可以,但老百姓一天不吃饅頭卻是很難的,可想而知百姓的稅負是重還是輕呢。
財政部長給出了幾個這樣的數字,2010年,我國宏觀稅負為26.4%,2009年為25.3%,而2009年世界各國平均水平為36.4%,其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40.8%,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為32.9%。看表面數字是沒人家高,但在財政收入中咱們的民生投入和人家的有的比嗎,人家的60%以上投入民生來保障高福利,而咱們的三公消費佔了財政的多少呢,雖沒有透明的數字,卻佔世界第一。這不一到年底各地方和部門會突擊花錢,1500萬可以完成的採購非要用3000萬成交,財政部錢袋子裡的錢就這樣嘩嘩不知白白流向了哪裡。如果這些錢真用在了民生上,也就罷了,可事實上百姓依然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依然在通脹的壓力下焦慮著。
前幾天一條微博說,香港某年收入17萬港元單身人士,只需繳交729港元的稅款的新聞讓大陸網民心生羨慕,和香港的低稅率比,百姓自然嘆息不止,這嘆息的背後又何嘗不是對內地稅負之重的無奈和恐懼呢。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我們的國家是富裕了強大了,但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而80%的中低收入者在貢獻了大量稅賦後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我們的4億多網民拿著世界上最貴的入網費卻用著最慢的網速,6毛錢的藥到了患者身上卻到了十幾元……這樣的感受和壓力可能離我們的財政官員太遠了,遠到只會橫著比不會豎著看。
前段時間人民網登載了「中國人普遍有焦慮感」一文,這讓我想起鄭智化歌中唱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慾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是不是就這樣平凡到老……」這不正好唱出了我們的無奈失落和焦慮嗎,遺憾的是我們高高在上的官員怎會感知呢。
文章來源:《凱迪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