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2月9日訊】(中央社記者蔡沛琪台南9日電)「沒有紅樹林,就沒有螃蟹。」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昌弘今天表示,保育紅樹林刻不容緩,若沒有紅樹林、沼澤地,魚蝦等生物會失去生存空間,連帶影響人類的飲食。
「2011紅樹林生態保育學術論壇」由國立成功大學舉辦。周昌弘在會中發表演講。他說,台灣是全球紅樹林的重要分布地區,紅樹林是台灣獨特的自然環境資產,國人應重視保育,讓天然資源能永續發展。
他表示,如果沒有紅樹林,沒有沼澤地,就沒有魚蝦貝類等生物的生存空間,連帶著也會影響人類的飲食,可說是茲事體大。
紅樹林的生物除了生態功能外,還富有研究價值與發展潛力。周昌弘發現,目前在台灣沿海地帶常見的「白芒草」,是目前紅樹林植物中唯一能抗旱與抗鹽的植物,若能把白芒草抗旱抗鹽的基因轉殖到作物上,對農業可產生很大的貢獻。
「2011紅樹林生態保育學術論壇」邀請周昌弘、中研院研究員陳章波介紹紅樹林生態與保育,並有來自日本、澳洲、馬來西亞的紅樹林生態專家學者與會,分享各國紅樹林生態保育經驗。
論壇多場專題演講,探討紅樹林的生態與經濟價值、經營管理策略、濕地生物多樣性,動物群聚結構,以及栽植復育技術等議題。
「2011紅樹林生態保育學術論壇」由國立成功大學舉辦。周昌弘在會中發表演講。他說,台灣是全球紅樹林的重要分布地區,紅樹林是台灣獨特的自然環境資產,國人應重視保育,讓天然資源能永續發展。
他表示,如果沒有紅樹林,沒有沼澤地,就沒有魚蝦貝類等生物的生存空間,連帶著也會影響人類的飲食,可說是茲事體大。
紅樹林的生物除了生態功能外,還富有研究價值與發展潛力。周昌弘發現,目前在台灣沿海地帶常見的「白芒草」,是目前紅樹林植物中唯一能抗旱與抗鹽的植物,若能把白芒草抗旱抗鹽的基因轉殖到作物上,對農業可產生很大的貢獻。
「2011紅樹林生態保育學術論壇」邀請周昌弘、中研院研究員陳章波介紹紅樹林生態與保育,並有來自日本、澳洲、馬來西亞的紅樹林生態專家學者與會,分享各國紅樹林生態保育經驗。
論壇多場專題演講,探討紅樹林的生態與經濟價值、經營管理策略、濕地生物多樣性,動物群聚結構,以及栽植復育技術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