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難溫飽 排灣部落嗷嗷待哺

2012年01月18日台灣
【新唐人2012年1月18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8日電)「哇,穀片是我的」柯媽媽3個孫子,有人拿著穀片,有人抱緊奶粉罐,開心地大喊。柯媽媽說,打零工微薄的收入實在很難過日子,「每次看到食物包都很高興,可以吃飽飽飽」。

住在高雄市六龜區荖濃裡的柯媽媽,人生路很坎坷,出生8個月大時,母親就因癌症病逝,父親無法照顧,把她送給親戚。養父母家境也不好,柯媽媽小學一年級就輟學,負責家裡的大小事,還要跟大嫂一起打零工,補貼家用。

為改善家中經濟,柯媽媽很年輕就嫁給年齡相差50多歲的前夫,生3個兒子,由於溝通不良,常遭前夫毆打,柯媽媽多次逃家,最後以離婚收場。後來改嫁至柯家,夫妻倆以砍草、租地種梅子、芒果、橄欖等為生;採筍季節,則是幫忙採筍貼補家用。

儘管改嫁,柯媽媽還是要照顧與前夫生的3個孩子。大兒子婚後生4名小孩,其中2個孫女和1個孫子由她撫養。3年多前,大兒子意外溺斃,家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次子成家後,自顧不暇,很少往來;麼子則在8年前車禍,拖一段時間後撒手人寰。

一家人靠每月約新台幣2萬元的收入,生活非常辛苦,還得負擔小叔的醫療費,更顯得吃力。

柯媽媽不是單一的個案,她所在的排灣部落30多戶都生活困難。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建山教會牧師杜期裡說,當地居民受到年齡限制,找工作不易,加上農田在八八風災時遭破壞,無法轉作,生活陷入困境。

去年開始,部落接受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捐助,獲贈食物包,內含米、麵、油等食物。柯媽媽說,每次看到食物包就很高興,讓她們可以「吃得飽飽飽」,很感謝各界的愛心,對弱勢家庭幫助很大。

柯媽媽隔壁村的葛先生,小時後當警察的爸爸因土石流殉職,沒多久媽媽也走了,成了孤兒,靠著父親的撫卹金度日,後來考上官校,但一場車禍讓他受傷必須退役,又得了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疾病,根本找不到工作,成了遊民,三餐不繼。

救助協會表示,原住民部落裡像柯媽媽、葛先生這樣生活困難的家庭非常多,他們不是不願意去找工作,而是真的找不到工作,教會介入後,讓他們有最基本的溫飽,也邀請他們加入義工的行列,協助重建自信和尊嚴。

救助協會祕書長夏忠堅說,全球景氣不好,對全台灣156萬低所得家庭而言,生活費用連續4年超支加劇,從民國96年超支新台幣1164元,到99年的2萬525元,4年來入不敷出狀況惡化20倍。

夏忠堅分析,加重低所得家庭經濟負擔的前三大主因,分別為「錢薄」,薪資成長停滯,物價飛漲;「人老」人口持續高齡化;「病拖磨」癌症與慢性病人口飆漲。這些因素,更進一步加重食品、房租及醫療健保等基本生計開銷,佔低所得家庭整體支出的近7成,遠高於國內家庭平均5成的比重。

對低所得家庭而言,生活壓力並非短期就能解決,最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物資協助,今年救助協會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民眾只要到全家認購300元「救助協會套餐」,就可以給他們基本的溫飽。今年希望募集2萬套物資,幫助3350戶低所得家庭,更期望建構穩定而長期的物資捐贈平台及關懷機制,幫助弱勢家庭。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