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14日訊】(美國之音報導)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進入美國領館事件發生後,中國的網上議論如決堤洪水,波濤洶湧。可是官方反應和官媒報道卻出言謹慎,少之又少。媒體人士呼籲當局改變對敏感問題的處理方式,變被動為主動。
事發後,中國官方做過幾次簡單的交待。最近一次是7月9日新華社電,稱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領館滯留一天後離開。有關部門正在展開調查。
海外媒體先於國內報道
對於這條網上的爆炸式新聞,中國主流媒體只能按照官方口徑報道,不能越雷池一步。中國獨立記者高瑜說,海外媒體早就有報道了,國內媒體自然也躍躍欲試。
但是,她說:「這次控制是極嚴的。每個媒體也都知道利害關係。胡舒立膽子是最大的,昨天就報了這一條,其他媒體幾乎都是炒王立軍的剩飯。」
高瑜所說的是財新《新世紀》星期天的報道。這一長篇報道主要寫王立軍其人,但也透露了一點新的信息。比如說成都和重慶警方是在接到北京方面的通知後,才得知王立軍已在美國領事館一事的。
其實,一些中國媒體本來在成都就有記者,美國領事館被警方團團圍住的場面,它們的記者也看到並進行了拍照,但卻無法報道,眼看著網民拍攝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各種猜測議論,更是連篇累牘、沸沸揚揚。
中國報紙只能在如何使用新華稿的問題上發揮一點創造性。《新京報》在刊載這篇60來字的稿件時,為了突出、醒目,配上了王立軍的照片和簡歷,並加以通欄標題,一下就佔了四分之一版面。
還有的報紙和網站,上方刊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訪問昆明的照片,下面配以王立軍滯留領館一天的消息。不加任何評論,卻給人以聯想。
新華社的通稿雖然很短,但是措辭嚴謹慎重,力圖避免主觀色彩。據說,初稿稱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領事館,後來發稿時連「私自」二字也刪除了。
牽扯高層 官方回應謹慎
不過,新華稿來得晚了一些。高瑜說:「那都是九常委急忙開會來應對的。習近平要訪美。這麼一個大事件,牽扯到雙邊關係。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是不是美國和中國都商量了咱們怎麼報,報什麼,這個都可以有猜測的。但是這個問題,起碼是中國官方新華社消息甚至比美國都晚了一步。」
《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也表達了不滿。他說,中國官方的「動手能力」很強,但是不太會「說」。除了王立軍事件,這些年的其他敏感事件,官方的表態也是能少就少,輿論對細節的大量需求,只能透過各種傳聞做補充。
力挺薄熙來的烏有之鄉網站刊載的一篇文章問道,到底是有真相不便於公開,不到公開的時機,還是一些人故意不公開,以此配合某種勢力成就某些事情?
教授:有進步 仍不夠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教授展江認為,這次當局對於王立軍事件的回應和報道,雖然達不到國際標準,但是和中國過去比還是開放了許多。
他說:「如果有高級官員涉及外交這種意外的事件,過去是比較保密的,這點來說還是往前走了一步。但是確實存在問題。從微博上看到反應來說,期待有關背景和詳細信息的公眾是特別多的。」
特別是,重慶市的說法跟外交部的回應相矛盾,引起很多質疑。展江說:「我覺得不能夠靠微博倒逼,因為中國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首先是要及時披露相關真相,然後面臨社會公眾的質疑,包括微博上的質疑時,恐怕它還要進一步回應。」
消息封鎖不住 網路十分活躍
分析人士注意到,這次當局一開始試圖在網上屏蔽敏感詞,但是後來對網路比較開放。
展江說:「中國的媒體這次報導是有節制的,一定是有官方來主導的。但是微博也很活躍。這說明也是官方允許的。這樣來看,還是比過去有巨大的變化。」
獨立記者高瑜說,當局控制不成,不控制也不成。薄熙來會見加拿大總理哈珀時,對入場記者有嚴格限制。這表明,當局允許薄熙來出鏡,但是又不希望他的照片和鏡頭到處出現。
她說:「你要想100%裝在鐵罐子裡面,像過去那樣,什麼消息也沒有,是不可能的。所以它總是被動的揭示出來。這就顯示出,王立軍這個問題肯定涉及到薄熙來,而且薄熙來的問題又涉及到高層,十八大。」
單仁平呼籲政府危機公關繼續往前走。他說,不能在輿論強烈要求下擠出一點敏感信息的牙膏,而是官方與輿論坦誠互動,形成有效交流。
事發後,中國官方做過幾次簡單的交待。最近一次是7月9日新華社電,稱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領館滯留一天後離開。有關部門正在展開調查。
海外媒體先於國內報道
對於這條網上的爆炸式新聞,中國主流媒體只能按照官方口徑報道,不能越雷池一步。中國獨立記者高瑜說,海外媒體早就有報道了,國內媒體自然也躍躍欲試。
但是,她說:「這次控制是極嚴的。每個媒體也都知道利害關係。胡舒立膽子是最大的,昨天就報了這一條,其他媒體幾乎都是炒王立軍的剩飯。」
高瑜所說的是財新《新世紀》星期天的報道。這一長篇報道主要寫王立軍其人,但也透露了一點新的信息。比如說成都和重慶警方是在接到北京方面的通知後,才得知王立軍已在美國領事館一事的。
其實,一些中國媒體本來在成都就有記者,美國領事館被警方團團圍住的場面,它們的記者也看到並進行了拍照,但卻無法報道,眼看著網民拍攝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各種猜測議論,更是連篇累牘、沸沸揚揚。
中國報紙只能在如何使用新華稿的問題上發揮一點創造性。《新京報》在刊載這篇60來字的稿件時,為了突出、醒目,配上了王立軍的照片和簡歷,並加以通欄標題,一下就佔了四分之一版面。
還有的報紙和網站,上方刊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訪問昆明的照片,下面配以王立軍滯留領館一天的消息。不加任何評論,卻給人以聯想。
新華社的通稿雖然很短,但是措辭嚴謹慎重,力圖避免主觀色彩。據說,初稿稱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領事館,後來發稿時連「私自」二字也刪除了。
牽扯高層 官方回應謹慎
不過,新華稿來得晚了一些。高瑜說:「那都是九常委急忙開會來應對的。習近平要訪美。這麼一個大事件,牽扯到雙邊關係。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是不是美國和中國都商量了咱們怎麼報,報什麼,這個都可以有猜測的。但是這個問題,起碼是中國官方新華社消息甚至比美國都晚了一步。」
《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也表達了不滿。他說,中國官方的「動手能力」很強,但是不太會「說」。除了王立軍事件,這些年的其他敏感事件,官方的表態也是能少就少,輿論對細節的大量需求,只能透過各種傳聞做補充。
力挺薄熙來的烏有之鄉網站刊載的一篇文章問道,到底是有真相不便於公開,不到公開的時機,還是一些人故意不公開,以此配合某種勢力成就某些事情?
教授:有進步 仍不夠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教授展江認為,這次當局對於王立軍事件的回應和報道,雖然達不到國際標準,但是和中國過去比還是開放了許多。
他說:「如果有高級官員涉及外交這種意外的事件,過去是比較保密的,這點來說還是往前走了一步。但是確實存在問題。從微博上看到反應來說,期待有關背景和詳細信息的公眾是特別多的。」
特別是,重慶市的說法跟外交部的回應相矛盾,引起很多質疑。展江說:「我覺得不能夠靠微博倒逼,因為中國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首先是要及時披露相關真相,然後面臨社會公眾的質疑,包括微博上的質疑時,恐怕它還要進一步回應。」
消息封鎖不住 網路十分活躍
分析人士注意到,這次當局一開始試圖在網上屏蔽敏感詞,但是後來對網路比較開放。
展江說:「中國的媒體這次報導是有節制的,一定是有官方來主導的。但是微博也很活躍。這說明也是官方允許的。這樣來看,還是比過去有巨大的變化。」
獨立記者高瑜說,當局控制不成,不控制也不成。薄熙來會見加拿大總理哈珀時,對入場記者有嚴格限制。這表明,當局允許薄熙來出鏡,但是又不希望他的照片和鏡頭到處出現。
她說:「你要想100%裝在鐵罐子裡面,像過去那樣,什麼消息也沒有,是不可能的。所以它總是被動的揭示出來。這就顯示出,王立軍這個問題肯定涉及到薄熙來,而且薄熙來的問題又涉及到高層,十八大。」
單仁平呼籲政府危機公關繼續往前走。他說,不能在輿論強烈要求下擠出一點敏感信息的牙膏,而是官方與輿論坦誠互動,形成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