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奧巴馬!歷史要你做裡根不是尼克松

2012年05月10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5月10日訊】從陳光誠出逃,到之後一連串高潮迭起的轉折,中美協商的過程到底如何?紐約時報5月9日大篇幅報導了其中內幕,中美關係中,奧巴馬的關鍵角色也值得注意。

趙培:《紐約時報》5月9號的報導曝光了很多美國和中共談判的細節。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實。

首先,中共的國務院和政法委兩個系統都參與了談判。國務院系統是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政法委”系統參與談判的人一直很神祕。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高洪柱(Harold H. Koh)證實,中共國安部官員就向他咆哮說,陳光誠應該被懲罰,而非被美國悉心照料。

除此之外,國安也做了很多小動作。包括對美國大使館官員進行電話錄音、封鎖通訊,甚至有國安人員公然撥電話進美國使團副團長王曉岷(Robert S. Wang)和袁偉靜的通話裡。有意思的是美國使館人員甚至考慮化妝成護士混進醫院,不過玩這種把戲,美國不是中共的對手,因為國安已經化妝成醫生了。

其次,美國對中國的形勢出現了誤判,依照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的形式處理陳光誠事件。美國認為照顧了中共的面子,中共就會給予陳光誠自由。所以,美國和中共沒有任何正式協議,只有一些簡單的“共識”。

美國官員解釋是“上海公報”確定了美中關係的正式開啟,對台灣地位只是巧妙的模糊帶過。這也是美國在陳光誠事件上討好中共的原因。具體表現是,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國務卿保持沉默的態度。美國國務卿4日和戴秉國會晤時,當場就表示「陳光誠最終必須前往美國」,但是為了中共的面子,希拉裡也表示不會在稍後的記者會上談到陳光誠。

《紐約時報》最後引述了一位美國官員的話,“跟一個單一的傢伙(中共)維繫關係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很明顯,陳光誠事件美國已經意識到了中共已經分裂為改革派和血債派兩個系統。但是美國官員是把局勢誤判成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時期,當時共產陣營的老大是前蘇聯。真實的情況是中國局勢很類似於蘇聯解體之前,中共是共產陣營最後的老大,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黨內危機、環境危機和經濟風險。中共黨內派系鬥爭和權力鬥爭激烈,並且矛盾無法調和。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裡根在西柏林勃蘭登堡門前對戈巴契夫說,“推倒柏林牆”。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冷戰結束,裡根和戈巴契夫都成了英雄。現在歷史把一個成為英雄的機遇擺在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面前,歐巴馬需要扮演的是裡根的角色,而不是尼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