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平:高考背後的冷血

2012年06月11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6月11日訊】隨著高考的結束,一個又一個的冷血故事浮現出來。糟糕的不僅僅是這些故事本身,而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態度,甚至中國人覺得這本來就是應該的,除了冷血,別無選擇,高考本身就是一個冷血的遊戲。

我們從這樣的故事開始,一位女生在高考結束時被告知父親已經去世兩個多月,身邊所有的親人為了不影響她參加高考而隱瞞了她。某位考生的母親在送孩子考試的路上被汽車撞飛,在眾人的勸說下,該考生含淚參加考試。據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報導,在華東模範中學考點外,一名考生遲到了幾分鐘,不能進入考場。考生的媽媽又是求情又是下跪,最終考生還是未能參加考試。

死亡、鮮血、下跪.......長年在那個環境下的中國人看來再正常不過了。一個孩子經歷這些以後,也會覺得非常正常,特別是看到自己的長輩毫無人格地跪在別人面前乞求,連這些要是都覺得正常的話,那麼這個孩子長大以後,自己的人格何在?你作為旁觀者,沒覺得自己的人格也受到侮辱嗎?或許你已經習以為常了。我們看國外的新聞,有打架的,遊行抗議的,殺人放火的都有,就是沒有老百姓給人下跪的。只有國家元首給死難者下跪的份兒。

(在中國,這是兩個常用的動作。)

很多中國人覺得反正人死不能復活,反正放棄高考也不能給母親療傷,反而會加重母親的擔憂。而且這個社會不下跪就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是下跪也解決不了問題。下跪的現象豈止在高考這個地方,從肉體,到內心,有多少人是真正站著的?總之,你所看到的一切再也激不起同情和憐憫,全社會變得越來越冷血。

對別人的冷血來源於從小別人對自己的冷血,以及自己對自己的冷血,然後漸漸地開始對別人冷血,對社會冷血。我們從下面的新聞裡能夠領略到中國下一代那種自我的煎熬。河北衡水中學去年70人考取北大、清華,吸引了周邊以及北京尖子生;軍事化備考、題海戰術備受爭議。

其實也沒有什麼神祕,用他們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重複,連等待打飯的時間都要被利用上做題」。中國的教育變成瞭解題技巧的教育,而教育的方法就是熟悉各種題型,向出題人的思維靠攏。也就是毒藥和解藥的關係,永遠衝不破出題人的框框。

衡水中學,隨處可見標語口號。「血狼精神,與我同在」「今日瘋狂,明日輝煌」。「超越自我,挑戰極限」、「放飛青春,勇攀高峰」、「自強不息,志與天齊」,班級旗幟上的標語是「為夢想浴血奮戰」。「十二載潛心鑄劍,今朝及鋒而試」; 「萬念歸一,用虔誠追求夢想」。最後是大廳牆上有三句話:「我來衡中做什麼,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今天做得怎麼樣。」這被稱為每日「三思」,真的能夠思考出來什麼嗎?

這就是向中國最好的高等院校所輸送的人才,別人沒把你當人,自己也沒把自己當人。重複性的訓練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成冰冷的機械手,只不過動作複雜一點而已,但是現代的社會需要的是那些設計機械手的人。正常情況下,最頂尖的人應該是出題的,沒人提出課題,你解什麼?至少是出題與解題的人同在頂尖者的行列。

中國從小只培養瞭解題者,這讓人們司空見慣,大家覺得沒有解題能力,光提出問題也沒用,先把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好了,然後再訓練出題能力也不晚。這個過程跟人類正常的情況正好顛倒過來,整個過程束縛了人們的出題能力。如果中國人把國門一關,這樣做肯定沒問題,也肯定有些人巴不得把國門關上像朝鮮一樣好管理。

但老外的孩子不那麼教育,他們訓練提出問題在先,解決問題在後,這樣正好有中國這幫苦命的年輕人墊底了,所以中國被淪為世界血汗加工廠是有原因的。無論從體力,還是到腦力,永遠是老外出題,中國人解題。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對於這種現象老外還看不慣,還跑到富士康的加工廠去調查,最後發現在中國,這樣的工廠還算相當不錯的呢,能有題解竟然成了中國人的幸福。

中國社會的這般淡漠造成沒有最冷血,只有更冷血,更多的人對這種現象進行解釋,中國人多,沒有辦法,或者期望別人的憐憫和幫助,自己卻隨波逐流。你不信就看,此文一出,問題擺出來了,馬上會跳出來一幫人來,要麼解釋,要麼就指責為什麼你不回來做點什麼,總之跟他自己沒關係。在中國別說出題,更多的人自己連解題的願望都沒有,這就注定地繼續冷血下去。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