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22日訊】近年來我國沿海地區爭議與糾紛連續不斷,一些小國咄咄逼人氣焰囂張,相對比之下我國海軍卻忍氣吞聲。如2012年6月21日,越南國會通過《越南海洋法》,該法將中國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包含在所謂越南「主權」和「管轄」範圍內。如同平時一樣,我國依舊只是口頭抗議:中國外交部今日就越南立法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發出聲明稱,任何國家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提出領土主權要求,並依此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是非法的、無效的。
我國海軍為何忍氣吞聲呢?難道我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連一個菲律賓、越南等小國都打不過?有的人歸咎於他們有美國的支持,但是台灣地區卻高調主張不惜開戰收復釣魚島等爭議海島,難道台灣地區就不怕美國?這樣的語境下美國支持論不攻自破。
細究之下,原來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鄰區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主管機關有充分理由認為外國船舶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時,可以對該外國船舶行使「緊追權」。當外國軍艦在我國領海在保護著他們認為屬於他們的島嶼時,我國海軍僅可以對他們實施「緊追權」。何其悲劇啊!原來我國法律並未賦予我國海軍太大的權限去保護我國領海。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當今中國是一個缺少核心信仰的國度,大家缺少一個值得大家誓死捍衛的價值觀。以美國為例,他們核心信仰的價值觀是法治、民主、自由、三權分立與制衡等,因為這些價值觀在非常完善地保護著美國人,當美國人在世界的任何範圍被欺負,美國政府都會不遠萬裡不惜代價去保護他的人民,所以當美國遭到侵犯時,所有的美國人民也會不顧一切去保護他們的國家,因為現在的美國政府與政治制度就代表了法治、民主、自由、三權分立與制衡的價值觀,代表了真實的美國人民的利益,也保護著美國人民的利益。同時如果美國政府意圖更改這些由美國人民捍衛及信仰的價值觀時,他們也將遭到所有美國人的反對,事實上美國也建立非常完善的制度去監督政府。
回到我們中國,我國在面臨戰爭時,我們是否會全民抗戰呢?我想未必。因為我們缺少一個值得大家誓死捍衛的東西,比如我們的土地制度:我國的土地屬於國家,政府常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可是人民連屬於自己的土地都沒有;比如強拆,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會遭遇強拆,但是唇亡齒寒,人們清楚地看到他們強拆別人家園的時候是如此的如狼似虎,就連自焚自殺都無法抵擋這些暴力入侵;比如法律制度,現在的法律制度不所謂不完善,但是一個政法委卻貌似可以凌駕在法律之上,協調著法院與檢察院辦案。我們憲法規定的許多權利也多為一紙空文,難道我們會全民抗戰去捍衛這些東西?
綜合這一切一切,我國除了忍氣吞聲除了口頭抗議與否認,我國還能做什麼? 這也就是沿海小國為何「敢動」中國的原因。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我國海軍為何忍氣吞聲呢?難道我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連一個菲律賓、越南等小國都打不過?有的人歸咎於他們有美國的支持,但是台灣地區卻高調主張不惜開戰收復釣魚島等爭議海島,難道台灣地區就不怕美國?這樣的語境下美國支持論不攻自破。
細究之下,原來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鄰區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主管機關有充分理由認為外國船舶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時,可以對該外國船舶行使「緊追權」。當外國軍艦在我國領海在保護著他們認為屬於他們的島嶼時,我國海軍僅可以對他們實施「緊追權」。何其悲劇啊!原來我國法律並未賦予我國海軍太大的權限去保護我國領海。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當今中國是一個缺少核心信仰的國度,大家缺少一個值得大家誓死捍衛的價值觀。以美國為例,他們核心信仰的價值觀是法治、民主、自由、三權分立與制衡等,因為這些價值觀在非常完善地保護著美國人,當美國人在世界的任何範圍被欺負,美國政府都會不遠萬裡不惜代價去保護他的人民,所以當美國遭到侵犯時,所有的美國人民也會不顧一切去保護他們的國家,因為現在的美國政府與政治制度就代表了法治、民主、自由、三權分立與制衡的價值觀,代表了真實的美國人民的利益,也保護著美國人民的利益。同時如果美國政府意圖更改這些由美國人民捍衛及信仰的價值觀時,他們也將遭到所有美國人的反對,事實上美國也建立非常完善的制度去監督政府。
回到我們中國,我國在面臨戰爭時,我們是否會全民抗戰呢?我想未必。因為我們缺少一個值得大家誓死捍衛的東西,比如我們的土地制度:我國的土地屬於國家,政府常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可是人民連屬於自己的土地都沒有;比如強拆,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會遭遇強拆,但是唇亡齒寒,人們清楚地看到他們強拆別人家園的時候是如此的如狼似虎,就連自焚自殺都無法抵擋這些暴力入侵;比如法律制度,現在的法律制度不所謂不完善,但是一個政法委卻貌似可以凌駕在法律之上,協調著法院與檢察院辦案。我們憲法規定的許多權利也多為一紙空文,難道我們會全民抗戰去捍衛這些東西?
綜合這一切一切,我國除了忍氣吞聲除了口頭抗議與否認,我國還能做什麼? 這也就是沿海小國為何「敢動」中國的原因。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