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平:每逢佳節倍憂親

2012年06月24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6月24日訊】在聲聲的祝福當中發現端午節到了,很多人關心的是,海外到底有沒有粽子吃。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僅僅大溫哥華地區我常去的兩家華人超市,一年四季都有粽子賣,只不過平時是冷藏的,到了端午節的前後會有專門的櫃檯把粽子蒸好,熱騰騰地拿出來賣。

昨天去超市看到粽子還真的不少,有葷與素之分,有甜與咸之分,有各種風味之分,林林總總不下十幾種,特地買了幾回來,算是回家過端午節了,其實在國外的生活,天天像過節。

人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我是每逢佳節倍憂親。我倒是真的很擔心中國大陸到底還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粽子了,你可以告訴我,比海外品種多多了。你買來粽子,先要觀察一下外面的葉子是不是再加工過的,打開以後先聞聞有沒有異味,擔心會不會是毒大米做的,裡面的紅棗是不是被藥水泡過........你吃的那個根本就不是我們老祖宗吃的那種粽子了,我們的祖先不是那麼個吃法,而是像我們在海外這樣,對這個粽子看都不用仔細看地吃下去。

我們也都知道為什麼要吃粽子?傳統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我們先來聽聽屈原的故事。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起初受楚懷王的信任,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內政,聯齊抗秦。

但是,朝中奸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舉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放逐的歷史,到了今天,我們這些跑到海外的人難道不是和屈原一樣被放逐的嗎?中國要是好,誰會遠走他鄉?除了貪官以外,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屬於自我放逐的。楚國為何滅亡,就是奸人當道,真正愛國的人沒有好下場。等這個地方被秦人滅了,被秦王實施暴政,人們才意識到紀念屈原的重要性,一個會反思的民族是優秀的。

但是兩千多年以後的中華民族又怎麼樣呢?裡面的有些人已經徹底墮落了,仔細想想難道不是這樣嗎?兩千多年前人們為了紀念一個被放逐的愛國者開始吃粽子,吃粽子不僅是紀念,而且是反思。今天的一些人吃著粽子對那些在海外的人說,中國已經跟你沒關係了,這個國家輪不上你來愛。一個自甘被人奴役,拒絕被關懷的人已經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了,甚至連傳統意義上人的稱號都不配,只能稱為奴。

拒絕愛的人本身就不會自愛,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愛。最後形成了一個相互投毒的環境,所以人們根本就吃不到傳統意義上的粽子了,更不會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吃著粽子反思自己,所以我覺得生活在屈原那個年代是幸運的,至少那時人們不會拒絕一個被放逐的人愛國。

到了今天,這個民族的靈魂被徹底搞丟了。仁、義、禮、智、信最後不都歸結到一個愛上面?但現在哪裡還有一個愛與被愛的環境。因此我會對那些還在國內生活的親人和朋友倍感擔憂,不是單純為了他們吃到嘴裡的食品,而是整體的環境在一天天地惡化,中華文明在一天天地墮落,這個民族和我血肉相連。

現在我才徹底理解當年的屈原為什麼會那麼痛苦,為什麼會以死明志。但我絕對不會像屈原那樣投江自殺,我就是死一百遍你也不會再為我吃粽子,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們老祖宗吃粽子的意義,所以才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粽子可以吃了。

我要好好地活下去,享受著那些流傳到海外的傳統中國文化,反思這個民族到底為什麼會成現在這個樣子。好好教育我的孩子,珍惜愛與被愛,讓這些中華民族的下一代遠離險境,薪火相傳。無論生活在哪塊土地上,我們世世代代還是中國人,年年可以吃到傳統意義上的粽子,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