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淑媛華盛頓1日專電)世界銀行公布2013年發展報告,強調就業是發展基石,且應由私人部門帶動就業成長。報告還以台灣產業群聚效應為例,認為都會型產業可帶動周邊地區就業增加。
世銀今天公布2013年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3:Jobs),今年是以就業為主題,在2008年開始,全球接連面臨金融與歐債危機,估計未來15年必須再創造6億個新工作,才能因應工作年齡人口急速增加需求,特別是亞洲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同時,創造就業的動力主要來自私人部門,而非公部門。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有90%比例工作機會是由私人企業創造,但政府部門在確保私人部門為導向的成長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世銀也特別強調產業群聚對擴大就業產生外部效應,即在都會區、人口聚集的地方發展產業,有助於帶動其他地區產業發展,產生外部效應,而且根據調查,企業在大都會的成長速度會比較快。
報告中提到台灣發展經驗,製造業增加10%的就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別增加3%到7.5%的工作機會,主要是因為產業群聚效果外溢,產生外部效應。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各國政府提出促進勞動市場做法也不同,報告中說,高所得國家用56%比例的資源提出企業信用政策,而中低所得國家則用67%比例資源,投入直接創造就業措施與公共就業服務計畫。
世銀今天公布2013年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3:Jobs),今年是以就業為主題,在2008年開始,全球接連面臨金融與歐債危機,估計未來15年必須再創造6億個新工作,才能因應工作年齡人口急速增加需求,特別是亞洲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同時,創造就業的動力主要來自私人部門,而非公部門。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有90%比例工作機會是由私人企業創造,但政府部門在確保私人部門為導向的成長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世銀也特別強調產業群聚對擴大就業產生外部效應,即在都會區、人口聚集的地方發展產業,有助於帶動其他地區產業發展,產生外部效應,而且根據調查,企業在大都會的成長速度會比較快。
報告中提到台灣發展經驗,製造業增加10%的就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別增加3%到7.5%的工作機會,主要是因為產業群聚效果外溢,產生外部效應。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各國政府提出促進勞動市場做法也不同,報告中說,高所得國家用56%比例的資源提出企業信用政策,而中低所得國家則用67%比例資源,投入直接創造就業措施與公共就業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