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合併話題延燒多年,包括台灣大學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功大學和台南藝術大學等,都曾被點名「和親」。
立法院今天審查教育部預算,多位立法委員問及大學整併問題,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將從國立大學著手,鎖定一縣市內有2所以上國立大學、單一學校學生總人數低於1萬人的學校;目前初估有6所學校適合整併,可望併成3所。
蔣偉寧並未點名哪些學校,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目前全台52所公立大學中,只有3成多超過1萬人,其中人數冠全台的台灣大學有3萬3000多人,排名第二的成大2萬2000多人,其餘公立學校都不到台大的一半。
大部分以地名為校名的大學,如台南大學、高雄大學,人數都不及1萬人,教育大學和藝術大學也都屬於「小校」。蔣偉寧認為,大學經營有一定的適合規模,整併後可節省人事成本、校系互補,對學生來說,課程選擇也會更多元。
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資料,國立大學過去整併成功的案例包括東華大學和花蓮教育大學(合併為東華大學)、台中技術學院和台中護理專科學校(合併為台中科技大學)、嘉義師範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合併為嘉義大學)。
台灣大學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北教)曾討論合併,兩校地理位置相近,而國北教的教育、藝術學院,正好可與台大互補;不過歷經多次討論,合併案卻胎死腹中,台大主祕張培仁表示,目前校方採「開放態度」,如果對方有意願,仍會積極評估。
成功大學和台南藝術大學的合併案也已討論多年,成大校長黃煌煇說,就像男女相親,總是要「一個願娶,一個願嫁」,眼光要放長遠;兩所學校各有各的歷史、辦學風格,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必須要慢慢來,尊重雙方的意願。黃煌煇並說,兩校目前的關係是「穩定中成長」。
南藝大校長李肇修表示,和成大會先從校際交流開始,最容易推動的就是互相選課,現在已有很多課程開放給兩校學生;南藝大也時常派團到成大表演,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繫。
曾傳出有合併意願的,還包括清華大學和新竹教育大學、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和屏東教育大學。一名熟悉大學事務人士表示,大學合併能否成功,難處在於必須通過雙方校務會議認可,小校怕合併後被邊緣化,大校則擔心資源被稀釋;雙方的辦學風格也可能不一致,例如台大重自由學風,國北教則相對較保守。
教育部今年7月通過「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未來國立大學整併,將由中立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組成的「合併推動審議委員會」掌握主導權,改變以往由校務會議決定的模式。
台灣總共有160多所大學,許多學校只有幾千人的規模,和中國大陸動輒3萬、4萬人的高校相比,在學術競爭、排名上經常吃虧。
不過規模小也有好處,例如世界的藝術校院大都是小校,追求精緻不追求數量。政府在考量合併時,不能只著眼於規模,必須尊重各校的發展特色,才是真正的「好媒人」。
立法院今天審查教育部預算,多位立法委員問及大學整併問題,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將從國立大學著手,鎖定一縣市內有2所以上國立大學、單一學校學生總人數低於1萬人的學校;目前初估有6所學校適合整併,可望併成3所。
蔣偉寧並未點名哪些學校,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目前全台52所公立大學中,只有3成多超過1萬人,其中人數冠全台的台灣大學有3萬3000多人,排名第二的成大2萬2000多人,其餘公立學校都不到台大的一半。
大部分以地名為校名的大學,如台南大學、高雄大學,人數都不及1萬人,教育大學和藝術大學也都屬於「小校」。蔣偉寧認為,大學經營有一定的適合規模,整併後可節省人事成本、校系互補,對學生來說,課程選擇也會更多元。
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資料,國立大學過去整併成功的案例包括東華大學和花蓮教育大學(合併為東華大學)、台中技術學院和台中護理專科學校(合併為台中科技大學)、嘉義師範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合併為嘉義大學)。
台灣大學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北教)曾討論合併,兩校地理位置相近,而國北教的教育、藝術學院,正好可與台大互補;不過歷經多次討論,合併案卻胎死腹中,台大主祕張培仁表示,目前校方採「開放態度」,如果對方有意願,仍會積極評估。
成功大學和台南藝術大學的合併案也已討論多年,成大校長黃煌煇說,就像男女相親,總是要「一個願娶,一個願嫁」,眼光要放長遠;兩所學校各有各的歷史、辦學風格,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必須要慢慢來,尊重雙方的意願。黃煌煇並說,兩校目前的關係是「穩定中成長」。
南藝大校長李肇修表示,和成大會先從校際交流開始,最容易推動的就是互相選課,現在已有很多課程開放給兩校學生;南藝大也時常派團到成大表演,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繫。
曾傳出有合併意願的,還包括清華大學和新竹教育大學、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和屏東教育大學。一名熟悉大學事務人士表示,大學合併能否成功,難處在於必須通過雙方校務會議認可,小校怕合併後被邊緣化,大校則擔心資源被稀釋;雙方的辦學風格也可能不一致,例如台大重自由學風,國北教則相對較保守。
教育部今年7月通過「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未來國立大學整併,將由中立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組成的「合併推動審議委員會」掌握主導權,改變以往由校務會議決定的模式。
台灣總共有160多所大學,許多學校只有幾千人的規模,和中國大陸動輒3萬、4萬人的高校相比,在學術競爭、排名上經常吃虧。
不過規模小也有好處,例如世界的藝術校院大都是小校,追求精緻不追求數量。政府在考量合併時,不能只著眼於規模,必須尊重各校的發展特色,才是真正的「好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