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農藥減半術全球在台首發

2012年11月22日科技
【新唐人2012年11月22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2日電)農藥減量是各國農業重點之一,已於大豆等其他大宗作物行之有年的種苗處理技術,明天首度發表用於水稻上,預計可減少50%用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日前於三三會演講時表示,要將科技與服務業導入台灣農業發展。而減少農藥使用,與環境、食品安全及農民健康有關,一直是各國農業發展重要工作。

開發減量使用農藥的水稻種苗處理技術德商拜耳,明天將與合作對象台灣省農會舉辦記者會,發表全球首度揭示的「先知稻」水稻健康種苗技術,旨在透過台灣市場的揭露,拓展全亞洲水稻市場商機。

拜耳作物科學事業群總經理杜月惠說,1甲地1次用藥4公升,水稻田到收成約要使用4次,使用先知稻健康種苗技術的水稻田可減少用藥1到2次,若以2次計算,共8公升藥量,全台目前水稻田25萬公頃,1甲約等於1公頃,合計可少用一半、200公升農藥。

她說,此技術是將種子與農藥先混拌,進行秧苗期用藥處理,內含三種農藥,包括殺蟲劑芬普尼(Fipronil)、殺菌劑亞汰尼(Isotianil)及殺菌劑三氟敏(Trifloxystrobin),都已通過農委會審查,可在田裡的孕穗期維持藥效60到80天,待120天收成時,已無殘留量。

她並補充,但收成前最後兩次田間用藥的殘留量,則與此技術的農藥處理無關。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說,他肯定此秧苗用藥處理技術讓農藥減量的正面作用,使得農藥延長效用到本田期(孕穗期),減少噴灑農藥需求,且田間試驗通過沒有殘留量,所以今年11月完成同意所用農藥登記申請。

不過,農委會另有單位表示,雖完成農藥審查,但作業上還沒完成公告作業。

馮海東另指出,此為嶄新技術,審查時的栽種量不及正常栽種量,謹慎來說,仍會建議觀察栽種幾期,至少1到2年,才能確認完全沒有副作用;所謂副作用,舉例來說,過去曾有新農業技術的作物出現抗藥性。

杜月惠也說,拜耳及其他外商已在大豆、花生及棉花等作物上運用此技術7到8年,雖然拜耳因此新技術少賣了噴灑農藥的產品量,卻仍可擴大營業規模,顯示公司跳脫藍海策略,開發農藥減量技術進軍市場的規劃是對的。

就此,馮海東也說,不得不佩服外商這次的研發與經營模式,因為從育苗場著手,零售店買不到,整個市場通抓。但農委會另有人表示,憂心台灣水稻種苗市場從此被拜耳全面占領。

馮海東則說,此技術不難開發,拜耳是有運用上述3種藥的新技術商品在台8年專賣期,但台灣也可用其他農藥開發減少農藥使用的種苗處理技術競爭。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