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23日訊】扯鈴台灣之光2(中央社記者劉麗榮、黃旭昇新北市23日電)「我喜歡扯鈴」,這個意念讓曾文秀從帶社團到成立「飛樂鈴揚」,進而培育出台灣扯鈴界首批進軍太陽劇團的好手。
「鈴,在線上;線,在手上」,曾文秀說,扯鈴不只是技術,配合著音樂,鈴在線上流動,有強弱,也有高潮迭起。曾文秀成立的藝術表演團取名「飛樂鈴揚」,正符合這意象。
非師範體系出身的曾文秀因為到新北市鶯歌區建國國小任教,開始接觸扯鈴,進而愛上扯鈴。一開始教扯鈴只是社團性質,但學生越來越多,後來成立「飛樂鈴揚」,專心培訓扯鈴人才。10年時間,在鶯歌地區培育出不少國際職業舞台扯鈴好手。
曾文秀說,具備簡單的扯鈴技巧後,就是創造新的招式,從單鈴到多鈴,從單人到多人,也會向國外表演者取經,還有更多動作是學生練習中「玩出來的」。
2005年曾文秀自費帶學生出國表演扯鈴,引來友人訝異的眼光,「怎麼會有人出國比扯鈴?推廣就好了吧!」
曾文秀說,去了才知道,國外對表演藝術有多瘋狂和著迷,特別是扯鈴這樣的傳統技藝,「觀眾會直接跑到你面前,稱讚你有多棒」。這讓她見識到,扯鈴絕對不只是民俗技藝,還可以是藝術表演。
「飛樂鈴揚」首席演員林韋良和其他2名團員今年獲邀到「太陽劇團」,將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職業表演者同台演出。如何躍上知名的藝術殿堂?曾文秀說,「除了練習還是練習」。
「鈴掉了要撿,掉1個撿1個,掉2個撿2個」,曾文秀不諱言,練扯鈴是非常枯燥的過程,能不斷重複練習這些動作,並樂在其中,除非有極大的興趣,否則很難持久。
曾文秀觀察,最後能留下來的學生都具備某些特質,「熱愛扯鈴,家庭又能配合」,她說,很多父母把學生成績退步怪罪於練扯鈴。
林韋良說,就算不練扯鈴,他也不會去念書,反而是出國表演後,驚覺自己語言能力不足,才乖乖拾起書本充實自己。
曾文秀認為,像林韋良這樣極具天分的扯鈴好手,適合到國外發展,「在那裡,他能找到真正的舞台和成就感」。
「鈴,在線上;線,在手上」,曾文秀說,扯鈴不只是技術,配合著音樂,鈴在線上流動,有強弱,也有高潮迭起。曾文秀成立的藝術表演團取名「飛樂鈴揚」,正符合這意象。
非師範體系出身的曾文秀因為到新北市鶯歌區建國國小任教,開始接觸扯鈴,進而愛上扯鈴。一開始教扯鈴只是社團性質,但學生越來越多,後來成立「飛樂鈴揚」,專心培訓扯鈴人才。10年時間,在鶯歌地區培育出不少國際職業舞台扯鈴好手。
曾文秀說,具備簡單的扯鈴技巧後,就是創造新的招式,從單鈴到多鈴,從單人到多人,也會向國外表演者取經,還有更多動作是學生練習中「玩出來的」。
2005年曾文秀自費帶學生出國表演扯鈴,引來友人訝異的眼光,「怎麼會有人出國比扯鈴?推廣就好了吧!」
曾文秀說,去了才知道,國外對表演藝術有多瘋狂和著迷,特別是扯鈴這樣的傳統技藝,「觀眾會直接跑到你面前,稱讚你有多棒」。這讓她見識到,扯鈴絕對不只是民俗技藝,還可以是藝術表演。
「飛樂鈴揚」首席演員林韋良和其他2名團員今年獲邀到「太陽劇團」,將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職業表演者同台演出。如何躍上知名的藝術殿堂?曾文秀說,「除了練習還是練習」。
「鈴掉了要撿,掉1個撿1個,掉2個撿2個」,曾文秀不諱言,練扯鈴是非常枯燥的過程,能不斷重複練習這些動作,並樂在其中,除非有極大的興趣,否則很難持久。
曾文秀觀察,最後能留下來的學生都具備某些特質,「熱愛扯鈴,家庭又能配合」,她說,很多父母把學生成績退步怪罪於練扯鈴。
林韋良說,就算不練扯鈴,他也不會去念書,反而是出國表演後,驚覺自己語言能力不足,才乖乖拾起書本充實自己。
曾文秀認為,像林韋良這樣極具天分的扯鈴好手,適合到國外發展,「在那裡,他能找到真正的舞台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