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尊崇傳統的朝鮮族(上)

2012年12月03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2012年12月3日訊】朝鮮族又稱韓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的朝鮮和韓國、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及其他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其餘散居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國境內的朝鮮族,最早是十七世紀時由朝鮮半島遷徙過來的,目前人口約2百萬,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的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少數散居在內蒙古和內地一些城市。

根據中華史書《漢書》的記載,周武王滅商之後,釋放了被商紂王囚禁的太師箕子。作為商朝的遺臣,箕子不肯臣事於周,自率部分商朝遺民去到朝鮮半島,聯合當地土著居民建立了箕氏侯國,周武王亦即其地而封箕子為朝鮮侯。此後朝鮮半島的高麗、朝鮮兩朝都沿用中國史料,以箕子為其開化始祖,而朝鮮族人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與民族風俗,至今仍帶有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特質。

朝鮮族傳統服飾與住宅

朝鮮族傳統服裝俗稱韓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呈現出素淨、淡雅、輕盈的特點。朝鮮半島服裝受中國唐朝服飾的影響較大,朝鮮人著裝整齊、乾淨,並認為這是一種道德。

白色是朝鮮族人最喜歡的服裝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如今朝鮮族婦女們穿用的衣料顏色已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朝鮮民族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朝鮮族傳統服飾(網絡圖片)


朝鮮族傳統男裝主要是襖、褲、坎肩和長袍。襖寬鬆而短,有領子,但不直立,用襖帶在右胸前系以一定樣式的活扣,多為半蝴蝶結形狀。坎肩套在襖外,有衣兜,顏色花紋各異。褲子寬鬆肥大,褲腰尤肥,由右向左掩,再紮以褲帶。長袍與襖樣式略同,但長過膝蓋。男人喜歡帶有沿的禮帽,有時看帽子也可以區分身份和地位。

朝鮮族傳統的女裝有褲、裙、襖、袍。女襖非常短,衣襟在前面交叉系以很長的半蝴蝶結。領子呈圓形,襟和下擺略呈弧形,線條柔和,顏色多樣,袖子長而寬大。朝鮮族婦女的裙子極有特點,通常是寬大松長,下垂腳面。上面系在腋部極短的小襖、優雅小口的長袖與長松飄逸的長裙是朝鮮族傳統女裝的基本特點。


溫柔恬靜的朝鮮族女子(網絡圖片)


此外朝鮮族服飾中還有一種七彩上衣,用七彩緞做成,象徵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會和喜慶活動時穿戴。

船形鞋是朝鮮族獨有的鞋。鞋樣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翹,用人造革或橡膠製成,柔軟舒適。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為白色、天藍色、綠色。朝鮮族早期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膠鞋,現在普遍穿膠鞋或皮鞋。

朝鮮族的文化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其傳統的民居住宅也講究對地形的選擇,講究陰陽協調。他們的住宅一般會選擇背風朝陽、依山傍水,環境優雅的地方朝南而建。

朝鮮族房屋呈大屋頂形狀,屋脊外觀是中間平、 兩頭翹立,中間平如行舟,兩頭翹立如飛鶴。組成大屋頂所有的線和麵,均為舒緩的曲線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輪廓線均塗為白線、緩慢、穩重、優美的曲線和曲面以 及椽子以外的大白輪廓線條,正是朝鮮族大屋頂區別於漢族、日本大屋頂的差異點。


朝鮮族傳統的民居建築(網絡圖片)


傳統建築中的門窗,不論是門還是窗,都帶有縱橫交錯的細木格子門(窗)欞,並上窗紙。對窗格子的形狀十分講究,花樣種類多,長短結合,方圓照應,疏密相間,力求整齊、大方、悅目。

住宅類型分為瓦房和草房兩大類。傳統的瓦飾有繩紋和吉祥文字。圓形或半圓形的蓮花紋瓦壟、整齊的黑色瓦壟、聳立的屋脊、雪白的牆壁,給人一種清新、舒適、整潔的美感。

以火炕取暖是房間內部結構的一個顯著特點。炕的面積一般占屋內總面積的2/3,屋內分灶間、客房和小間。由於滿屋都是炕,進屋上炕就要脫鞋。過去, 炕 面都鋪上蘆席或用高粱稈、穀子稈編織的席子,現在改用纖維板或油黃紙板、人造花紋革,這樣既便於清洗,又美觀耐用。

朝鮮族人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歷史上的朝鮮族人都非常注重人倫道德,講究禮儀,尤其崇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朝鮮族人非常尊重老人,並將8月15日定為“老人節”。在朝鮮族的文化傳統中,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一日三餐盛飯盛菜,必先盛給老人,並給老人擺單人桌,長輩舉匙後全家才能開始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在家宴中年輕人與老年人同席而無法回避時,年輕人舉杯要背席而飲。酒席上一般按年庚依次倒酒,老者舉杯後其他人依次舉杯。就連在喜慶的婚宴上,新郎飲罷伴郎斟的三杯酒後,也要記得把大桌上的食品每樣都揀出一點,以便敬獻給父母品嘗,此為“打奉送包”。

朝鮮族的年輕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

傳統上,在父母誕辰60周年這一天,子女們還要為老人舉辦“花甲宴”(也叫花甲禮)。花甲宴上,子女親戚歡聚一堂,老兩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裝的子女晚輩鄭重其事向老人行禮,以輩分長幼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禮畢後子女們盛情款待親朋好友。


崇尚傳統美德的朝鮮族人(網絡圖片)


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都要穿上傳統的孝服,三天內不洗臉、不理髮,也不吃乾飯,以表達悲戚之情。埋葬後,親人還要在逝者的墳前置放供品並叩首,此後連續三天,飯前都要先上供祭祀。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在朝鮮族的文化傳統中,還特別關愛孩子,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當孩子生下來到第100天時,朝鮮族人有為嬰兒舉辦“百日宴”來預祝嬰兒多福長命的習俗。在“百日宴”上,前來祝賀的人們通常會帶來白線綹套在嬰兒的脖子上,白線綹上還要夾入一些紙錢。嬰兒的父母則會用白米作“白雪糕”,到十字路口分給一百個人,以預祝嬰兒長命百歲。

到孩子滿一周歲時,還要舉行“周歲生日宴”。在這一天,孩子的父母給幼兒換上新裝,廣邀親戚、鄰裡、朋友前來赴宴。在“周歲生日宴”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讓幼兒“抓周”。所謂“抓周”即擺好“生日桌”,上面擺放書、筆、錢、刀及各種食品之後,讓幼兒隨便抓取,以最先抓取的東西來“判斷”其將來的“志趣”。如最先抓取的是筆和書,則認為這預示孩子將來會有文才等等。(未完待續)


朝鮮族幼兒周歲生日宴上“抓周”時擺放的物品(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