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月23日訊】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這麼一段故事:2300年前的戰國時期,齊國有個「滑稽」之人叫淳於髡(後人稱為政治家和思想家),齊威王用為客卿。此人學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善用隱言微語諷諫威王,使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齊威王執政之初,「好為淫樂長夜之飲」,國政荒亂,群臣莫敢諫。淳於髡針對齊威王好隱語特點,對齊威王說:「國中有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齊威王明白淳之用意,極其驚訝,即用隱語回答:「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威王從此振作,治理朝政,收復失地,齊國又強大起來。
2300年後,讓國人驚喜的是,當年齊威王口中這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大鳥,終於又在現代中國——復活了!它於2013年之前,沉睡了12年——「不飛又不鳴」,比司馬遷記載還多了9年。但終於在元月十八這個吉日,一朝睡醒、沖天大鳴,餘音繞國,聲震環球。
欲問此鳥美名? ——「基尼係數」也!
何謂基尼係數?查百度得知,原來它是西方的舶來品。它的原產地是義大利,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經濟數值,也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這個比例數值越低,說明百姓貧富差距就越小,數值越高,則說明貧富差距就越大。
國際上常用基尼係數測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異程度。認為基尼係數低於0.2,表示收入過於公平;而0.4則是分配不平均警戒線,故基尼係數應保持在0.2~0.4之間。低於0.2——為社會動力不足;高於0.4——為社會不安定。
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基尼係數為0.16(為絕對平均主義後果),2007時已超過警戒線0.4達到了0.48。由於部分群體隱性福利存在,中國實際收入差距還要更高。中國基尼係數高於所有發達國家(如日本基尼係數僅為0.23)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警惕,否則將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進而造成社會動盪。
一個月前,去年12月初,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在京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係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準!
但4天前元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公佈了一組過去十年的中國基尼係數,2003年0.479, 2004年0.473, 2005年0.485,2006年0.487, 2007年0.484, 2008年0.491。然後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在2000年前,國家統計局也是每年都公佈基尼係數的。但進入世紀,於2000年之後就突然不公佈了。為何戛然而止?未見國統局給出任何解釋(反正嘴長在他臉上,說與不說——老百姓也奈何不得)。倒是有的政府專家不斷發出聲音,謂之「基尼係數不適合中國國情」。可誰知,在緘口不語12年之後,中國的基尼係數竟又重現江湖!國統局長一口氣公佈了10年的中國基尼係數,卻不屑解釋為何基尼係數要十二年懷胎、「一朝分娩」?而且,2001年與2002年這兩年數據,又為何遺漏?依國家統計局專業素質,不至如此丟三拉四吧?
此組數據一經公佈,在中國學術界和公眾中,立即引起輿論一片、疑聲四起!下面,不妨讓我們看看幾段來自民間的評論......
——許小年(知名經濟學家):記者來電,要我評論今天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假數真評,我有病?那個基尼係數用鄭淵潔的話說,「連童話都不敢這麼寫」。
——上海老頑童吳德餘(註冊經濟管理師):基尼係數2000年就超過了0.4的警戒線,一度還曾逼近0.6。今天,改革呼聲日見高漲,但分配改革製度遲遲不見,這個時間點上,基尼係數被低估,倒頗耐人玩味。
——新京報評論:國家統計局終於公佈了近年來中國基尼係數,2012年為0.474,已超0.4的國際標準警戒線。但有專家稱我國可以打國情折扣,0.45也算安全,因為「農村居民對城鄉差異、收入分配不公的承受能力較強」。這是什麼邏輯?何況即便打折也超標了,統計部門又怎樣解釋?
——李劍宏(知名學者) :這個數據匪夷所思。計算標準是什麼?如果是以理論上的工資收入為依據,卻不能將隱性收入列入參考,不將中國特權腐敗階層計算在內,基尼係數為0.1,又能說明什麼?貧富分化在中國更多地體現於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和揮霍公款上。
上個月初,西南財經大學才公佈2010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61,僅過了一月,國統局則公佈延宕12年遲遲不願說出的數據,且一說就是十年,且對前12年為何不公佈——不做任何解釋!國統局的本意,可能是想與民間機構爭奪中國基尼係數話語權。可,以此等拙劣表演,你的話語權,就能爭得過來嗎?國家各級權威部門,那日漸式微的公信力,憑這些讓人半信半疑的數據,還能挽回多少?
我不知這次國家統計局是否說了假話,但我想大聲說的是:如果連國家統計局,也在看冒號臉色,也在說假話,那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可就真的是——沒救嘍!
2013年元月22日7時10分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齊威王執政之初,「好為淫樂長夜之飲」,國政荒亂,群臣莫敢諫。淳於髡針對齊威王好隱語特點,對齊威王說:「國中有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齊威王明白淳之用意,極其驚訝,即用隱語回答:「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威王從此振作,治理朝政,收復失地,齊國又強大起來。
2300年後,讓國人驚喜的是,當年齊威王口中這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大鳥,終於又在現代中國——復活了!它於2013年之前,沉睡了12年——「不飛又不鳴」,比司馬遷記載還多了9年。但終於在元月十八這個吉日,一朝睡醒、沖天大鳴,餘音繞國,聲震環球。
欲問此鳥美名? ——「基尼係數」也!
何謂基尼係數?查百度得知,原來它是西方的舶來品。它的原產地是義大利,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經濟數值,也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這個比例數值越低,說明百姓貧富差距就越小,數值越高,則說明貧富差距就越大。
國際上常用基尼係數測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異程度。認為基尼係數低於0.2,表示收入過於公平;而0.4則是分配不平均警戒線,故基尼係數應保持在0.2~0.4之間。低於0.2——為社會動力不足;高於0.4——為社會不安定。
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基尼係數為0.16(為絕對平均主義後果),2007時已超過警戒線0.4達到了0.48。由於部分群體隱性福利存在,中國實際收入差距還要更高。中國基尼係數高於所有發達國家(如日本基尼係數僅為0.23)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警惕,否則將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進而造成社會動盪。
一個月前,去年12月初,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在京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係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準!
但4天前元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公佈了一組過去十年的中國基尼係數,2003年0.479, 2004年0.473, 2005年0.485,2006年0.487, 2007年0.484, 2008年0.491。然後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在2000年前,國家統計局也是每年都公佈基尼係數的。但進入世紀,於2000年之後就突然不公佈了。為何戛然而止?未見國統局給出任何解釋(反正嘴長在他臉上,說與不說——老百姓也奈何不得)。倒是有的政府專家不斷發出聲音,謂之「基尼係數不適合中國國情」。可誰知,在緘口不語12年之後,中國的基尼係數竟又重現江湖!國統局長一口氣公佈了10年的中國基尼係數,卻不屑解釋為何基尼係數要十二年懷胎、「一朝分娩」?而且,2001年與2002年這兩年數據,又為何遺漏?依國家統計局專業素質,不至如此丟三拉四吧?
此組數據一經公佈,在中國學術界和公眾中,立即引起輿論一片、疑聲四起!下面,不妨讓我們看看幾段來自民間的評論......
——許小年(知名經濟學家):記者來電,要我評論今天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假數真評,我有病?那個基尼係數用鄭淵潔的話說,「連童話都不敢這麼寫」。
——上海老頑童吳德餘(註冊經濟管理師):基尼係數2000年就超過了0.4的警戒線,一度還曾逼近0.6。今天,改革呼聲日見高漲,但分配改革製度遲遲不見,這個時間點上,基尼係數被低估,倒頗耐人玩味。
——新京報評論:國家統計局終於公佈了近年來中國基尼係數,2012年為0.474,已超0.4的國際標準警戒線。但有專家稱我國可以打國情折扣,0.45也算安全,因為「農村居民對城鄉差異、收入分配不公的承受能力較強」。這是什麼邏輯?何況即便打折也超標了,統計部門又怎樣解釋?
——李劍宏(知名學者) :這個數據匪夷所思。計算標準是什麼?如果是以理論上的工資收入為依據,卻不能將隱性收入列入參考,不將中國特權腐敗階層計算在內,基尼係數為0.1,又能說明什麼?貧富分化在中國更多地體現於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和揮霍公款上。
上個月初,西南財經大學才公佈2010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61,僅過了一月,國統局則公佈延宕12年遲遲不願說出的數據,且一說就是十年,且對前12年為何不公佈——不做任何解釋!國統局的本意,可能是想與民間機構爭奪中國基尼係數話語權。可,以此等拙劣表演,你的話語權,就能爭得過來嗎?國家各級權威部門,那日漸式微的公信力,憑這些讓人半信半疑的數據,還能挽回多少?
我不知這次國家統計局是否說了假話,但我想大聲說的是:如果連國家統計局,也在看冒號臉色,也在說假話,那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可就真的是——沒救嘍!
2013年元月22日7時10分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