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2月3日訊】最新研究發現,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已經引起南部海域的水流變化,繼而可能導致氣候變化。
據澳新社消息,一支國際團隊的研究發現,表面海水混入亞熱帶深海的速度比20年前加快了,靠近南極洲附近水域的情況反之亦然。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副教授霍爾澤(Mark Holzer)是位數學科學家,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說這一研究發現正好與南半球表面西風加強的事實相符,該西風推動了南部海洋的氣流,「而氣流是海洋與大氣交流的表達方式。」
其他的研究認為,該風力的加強是由於臭氧層變薄所致。霍爾澤說:「平流層的變化居然能對海洋下至少1500米深處產生影響,這太令人著迷了。」
該研究成果發佈在《科學》雜誌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存在著「潛在重要影響」。
據澳新社消息,一支國際團隊的研究發現,表面海水混入亞熱帶深海的速度比20年前加快了,靠近南極洲附近水域的情況反之亦然。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副教授霍爾澤(Mark Holzer)是位數學科學家,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說這一研究發現正好與南半球表面西風加強的事實相符,該西風推動了南部海洋的氣流,「而氣流是海洋與大氣交流的表達方式。」
其他的研究認為,該風力的加強是由於臭氧層變薄所致。霍爾澤說:「平流層的變化居然能對海洋下至少1500米深處產生影響,這太令人著迷了。」
該研究成果發佈在《科學》雜誌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存在著「潛在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