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2月7日訊】 何謂「新型大國關係」?
首先我們要問,何謂「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在2012年初訪問美國的時候,曾經對美國的領導人提出來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樣一個設想,不過卻沒有提出具體的想法。之後,美國的學者包道格說,習近平去年訪問美國的時候,曾經談到要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但是具體怎麼做成我們都不清楚。按我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說新型的大國關係應該避免衝突,尋找合作的機會。
習近平在去年12月13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他說:新形勢下,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積累正能量、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開創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新局面。到現在為止,我們不知道習近平所講的「新型大國關係」,從他的口裡講出什麼樣的一個具體的目標,一個圖案或者一個方案出來。
那我們看看他的智囊團是怎麼解釋,什麼叫「新型大國關係」?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他說新型大國關係應該包括三個要點:第一,雙方領導人應該有這樣的政治意願,避免直接的軍事衝突,這是傳統大國的悲劇,一國崛起總是會導致戰爭;第二,中國應該繼續留在現行的美國領導的國際體制中,中國可以提出部分的改革;第三,中國要準備承擔國際責任,中國到目前還沒有準備承擔責任。他呼籲中美建立一個「功能性的夥伴關係」,也就是說充分的利用合作關係的同時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機制,把重大分歧給管控住。這是這位學者,習近平的智囊的設想。
未來的中美關係缺乏堅實的戰略基礎
那麼我們再看看同樣這位教授,金燦榮先生,他對《美國之音》採訪他是怎麼講的。他說:未來的中美關係面臨著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缺乏堅實的戰略基礎。未來10年,美國需要分享權力,而中國需要分擔責任,這樣才有助於建立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所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中美天生就應該有戰略關係,因為兩國不僅僅是大國,而且是超級大國,這樣的關係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戰略基礎。
他說:從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到2012年這40年中間,中美關係非常成功。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美有穩定的戰略基礎,其中表現很明顯的有兩個時期:1972到1989年、1992到2009年。那麼從1972年到1989年,中美戰略的基礎就是共同反對蘇聯。
尼克松訪華以及美國重建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從美國方面來說,第一,美國希望獲得制衡前蘇聯的力量;第二,與中國重建友好關係,從政治上說,美國就會很容易從越南撤軍;第三,美國因此可以進入到中國10億人口的市場,不僅僅是商業上的,而且更是意識型態領域的。
那麼從中國方面來說,中國希望得到美國的幫助,來抵禦來自蘇聯的威脅;第二個原因是毛澤東希望進入到主流國際社會,而美國正好掌握住進入西方大門的鑰匙;第三,毛澤東希望打敗他的敵人,蔣介石。就因為上述原因,美中友好有了堅實的基礎。
1989年,在北京發生了天安門民主運動,分隔東西德的柏林牆倒塌了,以及台灣走上了民主化的進程,這三大事件的來臨使得中美關係的堅實基礎就不存在了。
到了1992年到2009年,中美關係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中國融入了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社會。1992年,鄧小平著名的南巡講話之後,在中國內部有致力於市場化的經濟改革;外交上,中國就決定融入美國領導的國際社會。正因為如此,所以美國也贏得了克林頓執政的黃金八年,在全球的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而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
但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鄧小平和美國領導人所建立的戰略基礎又發生了問題。金燦榮說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對是否讓中國繼續留在現成的體制當中,不再有那麼自信了。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一次超過日本,這樣,中美兩國的戰略基礎又發生了破裂,所以未來的10年中美就面臨著眾多的問題。
由於缺少了堅實的戰略基礎,中美關係產生了不信任,所以美國決定要重返亞洲之後,中國人擔心美國會遏制中國,而美國方面就抱怨中國越來越強硬、越來越自信。那麼今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略基礎有沒有新的可能呢?這就是正在尋找探討的一個問題。
金燦榮認為:中美的經濟進一步依存,以及兩國的氣候變化、全球化、打擊海盜和恐怖主義等問題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將為兩國提供合作的基礎。但是在我看來,這些基礎能不能夠足以承擔今後10年中美兩國共同合作的一個戰略基礎呢?這還是個問號。因為現實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已經看到這個基礎是並不穩固、並不夠強大的。
我們來看看美國專家們對建立一個新型的兩個大國關係存在了什麼樣的困難?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有一份《中國簡報》,在2012年9月7日登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國尋求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北京想的新型的美中關係針對一個最成問題方面,就是這種關係是要求華盛頓容納中國的利益,而且基本上要按照北京的條件來做,明顯的就是不是相互調整,中國認為需要改變作法的就美國自己,這樣的作法令華盛頓很難接受。儘管雙方存在著很多共同利益、尋求新型大國關係並推進復興的目標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北京暗示華盛頓必須按照中國的方式來做,這可能就大大增加要實現北京所提出來的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難度。
在中共他們的智囊團中間還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中國一位學者叫閻學通,他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他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加州伯克利分校獲得了政治學博士學位,他在中國大陸是很有名的一位「留美派」、「知美派」,但是在2011年11月他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中國如何才能打敗美國?」這是非常囂張的題目。有讀者在網上就提出問號,為什麼中國非要打敗美國不可呢?
在閻學通認為,從歷史的經驗看,中國的崛起的確對美國構成挑戰,崛起的國家將尋求更多的權威,而走向衰敗的國家不會不戰而告輸,所以中美兩國政治體制的差異就更增加了這兩個國家打仗的可能性。閻學通他自己承認,美國有50個同盟國,而中國一個都沒有!這可見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及它的經濟制度,以及相處、交往、為人處世,中共政權是做的非常的差勁,因為一個盟友都沒有,美國就有50個。
難道中國的崛起非要打敗美國,中國才能崛起嗎?美國能夠接受這樣一個邏輯,要作為一個中國的敵人而被打敗了而讓中國崛起嗎?我看這種邏輯是非常難以成立的。
可是事實上的確在中國,尤其在中共政權裡頭有這麼一批人,中國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美國。而這種想法我在過去的評論中間也用了遲浩田的想法,遲浩田在他講話裡面講的很清楚,中國崛起的唯一攔路虎那就是美國,閻學通也就代表了這批人的想法。
歷史上舊型的大國關係:德國和英國
習近平提出要建立一個新型的大國關係,那麼有沒有一個舊型的大國關係在歷史上呢?有啊!最著名的,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交戰國,一個是德國,一個是英國。德國和英國在戰爭之前是合作非常緊密的兩個國家,無論在經濟、外交、貿易、文化交流是走得非常近的。英國是個老牌子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占了很多的殖民地;而從1871年以後,德國統一了。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要把德國推向整個歐洲來占領很多市場和殖民地,這就產生了矛盾。
它矛盾有幾個,一個就是經濟利益的衝突,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尋找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那就促使了歐洲列強的矛盾加劇,一方面是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在全世界各地爭奪殖民地。而當時英國、法國已經建了許多殖民地,而新型崛起的德國也要跟他們平起平坐來爭奪殖民地、分瓜殖民地,就產生了嚴重的鬥爭。第二,極端的民族主義的滋長,德國的民族主義急遽興起。
第三,各國競相擴軍備戰,在歐洲列強之間關係日趨緊張,各國都不斷的增加軍備開支,提升武裝的質量,軍備競賽日趨激烈。那海上爭霸是英國和德國最為激烈,英國是一個海上霸王,德國想辦法在軍艦上、在潛水艇上要超過英國,其中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差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英國是個君主立憲的國家,是走上民主化的國家,而崛起的德國是皇權專制的國家,這兩個國家最後民主國家戰勝了專制國家。
那麼現在這種局勢我們看,習近平提出來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到現在為止還沒建成,口頭上是講了一些。
現 在中共政權是在走德國希特勒的老路
可是從實際上我們看看中國的走向,實在的走向是如何呢?我們看看美國的前國務卿基辛格,他是怎麼看中國的崛起的。他說他擔心中國的崛起正在走德國希特勒的老路。在2010年9月,在歐洲的一次論壇會議上,基辛格就特別提到中國的崛起類似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人的崛起,他舉出這一點,這一點非常明顯的指出中共在走希特勒的老路。
而中共內部遲浩田也並不忌諱,他們公開的講希特勒是小兒科,他們要做超過希特勒的宏偉的大事,也就是要占領全世界。基辛格看到這個局面了,所以他說:中美兩國要避免重新陷入冷戰。他在2009年8月21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文章。基辛格認為:中美之間必須吸取上世紀英國和德國之間由朋友變成敵人的教訓。2011年1月14日,基辛格在《華盛頓郵報》又發表了文章,他說:如果中美對抗,那麼在全球能源、氣候變化、核不擴散等需要中美合作的共同應對的全球性的問題上都不會成功,世界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那我們看看2月1日,美國《時代》雜誌登的一篇文章:東亞緊張如火藥庫。由於中國大陸在地緣爭執上的地位崛起,已經使得目前東亞地區的緊張程度足以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形勢相提並論。新加坡的李光耀他講:大陸人民的「王朝意識再度甦醒」,已形成「一種無可抑制的力量」。
澳洲前總理、外長陸克文他對《時代》雜誌說:當前東亞戰略環境之複雜,如同一個世紀前的巴爾幹。至少有6個國家或政治實體與中國發生領土爭端,其中3個又是美國緊密的戰略夥伴。
所以這個形勢跟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火藥庫要爆發前夕非常雷同。「當時大英帝國日益式微,而德國從1871年統一之後武力在持續上升。目前至少就經濟力量而言,美國、日本跟中國同時向類似的消長。強權地位的轉變,往往會重新定義一個時代,而這個時候居於關鍵地位的政治領導人,可能會在外交政策上犯下嚴重的錯誤。在這緊要的關頭,如果對國際關係經營不好,往往會引發戰爭。」這話誰講的?這是南韓的前外長尹永寬在對《時代》雜誌採訪的時候講的。
習近平最近已經表示,領土爭議毫無妥協餘地,一些硬派的將領甚至揚言要先發制人,速戰速決。歷史已經將中共當局與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連成一線。所以現在中共不但是在走希特勒的老路,也在走上一個世紀德國剛剛統一之後,他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老路,他起來之後跟英國人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人們擔心習近平帶領中共政權,帶領他的軍隊,會不會要跟美國在亞太地區發生戰爭呢?人們非常擔心。
而中共現在的現狀是高層內鬥不已啊,經濟下滑、金融黑洞,媒體自由度是全世界最低下的幾名,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連續鎮壓法輪功將近14年,人權狀況惡劣,所以這就到中國社會矛盾激化的時候,我們可以估計,不排除中共當局會以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的矛盾。
革命和戰爭風險中的中國
那我們看看,最近美國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位專家李成先生,他給美國總統寫了一個備忘錄,特別提到革命和戰爭風險中的中國。他的依據就是根據現在中國大陸的經濟下滑,這經濟下滑會造成社會動盪,人民情緒浮動,而現在的維權運動急遽高漲,每天500起,一年超過18萬到20萬起,這個是一個革命的起源。
第二,中國現在在釣魚島,在南海發生跟外國的領土、領海的爭執,現在這個激化在繼續地往上升,還沒有看到平息下來的這種前景。那麼中共就會利用這些領土、領海爭奪熱的焦點發動戰爭,來滿足中國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升起的這種需求,滿足民族主義高升的這種擴張,把矛盾轉移到海外。
這個在中國要嘛就發生革命,要嘛就發生戰爭,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並且這種趨勢沒有看到下降,而在繼續往上升。因為不僅僅是中共政權要準備打仗,日本也準備打仗,並且日本把美國拉住,要把美國拉下水,要進行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又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和德國。
冷戰已經慢慢在東亞地區形成了
那麼下一場戰爭兩個主角是誰呢?一個就是中共政權,一個就是美國,而日本做幫手,而美國有好幾個幫手,有越南,有菲律賓,甚至於包括台灣,所以這個趨勢在美國《時代》雜誌最新的這一期已經把它描繪出來了。那麼這樣的局勢往下走,走到一個什麼趨向呢?走到了一個中美兩國之間實際上走上了冷戰的趨向,冷戰已經慢慢在東亞地區形成了。
因為中共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它不能容納世界普世價值,不能讓人民老百姓有言論自由、政治上有選舉產生政府的權力、有罷免政府的權力,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它們利用中國龐大的經濟力量和社會的組織力量,龐大的軍隊,對外國施加一個威脅、威懾、恐嚇,占領領土、領海,並不是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這些爭端。
而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它要推行的普世價值,它要站到受到欺負的一些它的同盟國這一邊,所以在這個地區就形成一個針尖對麥芒這樣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便現在還沒發生熱火戰爭,但是冷戰已經開始了。
美國自從結束了歐洲的冷戰,前蘇聯瓦解之後,它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經濟力量、貿易力量、外交力量都逐漸的轉移到亞太,從2010年奧巴馬總統提出要重返亞太,現在他提出一個新的概念,要在亞太地區再重新平衡,再平衡。
什麼叫「再平衡」?因為中共政權已經在亞太地區,尤其在東南亞,占據了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的優勢,這些國家歡迎美國再回到亞洲來,用它的巨大的政治、經濟、外交力量和中共在這個地區再平衡,使得這個地區不是單方面聽中共的,是這兩個龐大的國家的力量在這個地方得到一個平衡,使這些周圍的小國家和中等國家能夠平安的過日子,這個局面正在形成,並在繼續往前走,要朝向一個戰爭可能發生的方向發展。
那麼美國面臨這樣一個局面怎麼辦呢?奧巴馬總統已經開始第二任了,他現在選擇新的團隊,這些新的團隊由克裡當國務卿,哈格爾可能會當新的國防部長,他們這兩位都參加過越南戰爭,他們不贊成無緣無故地出動兵力在遠東打仗,所以他們主張要和中國建立一個關係。克裡在他就任國務卿的聽證會上,他明確的表明,希望習近平的新政府和美國建立關係。這意思是說,克裡希望跟中共政權在許多重大的問題上用談判、協商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戰爭,甚至於很深度的冷戰來處理,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共的利益。那中共能不能接受呢?這是個問號。
希拉蕊.克林頓她在離任之前最後的演講中間,她也提到太平洋之大,足夠容納所有的國家在裡邊共同活動,包括中國和美國。她意思是說我們有問題,我們來共同討論吧,我們來談判吧,不需要訴諸武力。那麼習近平所提出來新型的大國關係,似乎也是想要用合作代替對抗,談判代替衝突這個概念,可是到現在為止他有沒有真正實現呢?他沒有。這還需要更深入的來探討,來研究,甚至於來談判,建立一個新型的關係。
結束共產黨專政,新型的大國關係就會建立起來
是不是中國的興起一定要打敗美國才能真的崛起呢?就像中國的一位學者閻學通所講的呢?我覺得那是一個很荒謬的理論。不需要打敗一個大國,另一個大國崛起。歷史的朝代已經過去了,那一頁翻過去了,我們應該走一個新的道路,不需要再走一個老路,可新的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取決於中共。因為中共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它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文化制度、意識型態制度不改變的話,它一直把別的國家當它的敵人。所以美國有50個同盟國,中國一個都沒有!因為你的制度,你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意識型態和普世價值是不能融合的,所以別人不願意跟你作朋友。在不願意做朋友的情況底下發生爭吵,最後動槍動刀,這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在中國,在這一個大國的基礎上,應該結束共產黨的專政,形成一個民主機制,用一個新的政權、政體代替共產黨政權,走上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道路,走上普世價值道路,我想這個新型的大國關係自然而然就會建立起來了。
文章來源:《希望之聲》
首先我們要問,何謂「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在2012年初訪問美國的時候,曾經對美國的領導人提出來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樣一個設想,不過卻沒有提出具體的想法。之後,美國的學者包道格說,習近平去年訪問美國的時候,曾經談到要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但是具體怎麼做成我們都不清楚。按我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說新型的大國關係應該避免衝突,尋找合作的機會。
習近平在去年12月13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他說:新形勢下,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積累正能量、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開創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新局面。到現在為止,我們不知道習近平所講的「新型大國關係」,從他的口裡講出什麼樣的一個具體的目標,一個圖案或者一個方案出來。
那我們看看他的智囊團是怎麼解釋,什麼叫「新型大國關係」?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他說新型大國關係應該包括三個要點:第一,雙方領導人應該有這樣的政治意願,避免直接的軍事衝突,這是傳統大國的悲劇,一國崛起總是會導致戰爭;第二,中國應該繼續留在現行的美國領導的國際體制中,中國可以提出部分的改革;第三,中國要準備承擔國際責任,中國到目前還沒有準備承擔責任。他呼籲中美建立一個「功能性的夥伴關係」,也就是說充分的利用合作關係的同時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機制,把重大分歧給管控住。這是這位學者,習近平的智囊的設想。
未來的中美關係缺乏堅實的戰略基礎
那麼我們再看看同樣這位教授,金燦榮先生,他對《美國之音》採訪他是怎麼講的。他說:未來的中美關係面臨著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缺乏堅實的戰略基礎。未來10年,美國需要分享權力,而中國需要分擔責任,這樣才有助於建立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所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中美天生就應該有戰略關係,因為兩國不僅僅是大國,而且是超級大國,這樣的關係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戰略基礎。
他說:從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到2012年這40年中間,中美關係非常成功。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美有穩定的戰略基礎,其中表現很明顯的有兩個時期:1972到1989年、1992到2009年。那麼從1972年到1989年,中美戰略的基礎就是共同反對蘇聯。
尼克松訪華以及美國重建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從美國方面來說,第一,美國希望獲得制衡前蘇聯的力量;第二,與中國重建友好關係,從政治上說,美國就會很容易從越南撤軍;第三,美國因此可以進入到中國10億人口的市場,不僅僅是商業上的,而且更是意識型態領域的。
那麼從中國方面來說,中國希望得到美國的幫助,來抵禦來自蘇聯的威脅;第二個原因是毛澤東希望進入到主流國際社會,而美國正好掌握住進入西方大門的鑰匙;第三,毛澤東希望打敗他的敵人,蔣介石。就因為上述原因,美中友好有了堅實的基礎。
1989年,在北京發生了天安門民主運動,分隔東西德的柏林牆倒塌了,以及台灣走上了民主化的進程,這三大事件的來臨使得中美關係的堅實基礎就不存在了。
到了1992年到2009年,中美關係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中國融入了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社會。1992年,鄧小平著名的南巡講話之後,在中國內部有致力於市場化的經濟改革;外交上,中國就決定融入美國領導的國際社會。正因為如此,所以美國也贏得了克林頓執政的黃金八年,在全球的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而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
但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鄧小平和美國領導人所建立的戰略基礎又發生了問題。金燦榮說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對是否讓中國繼續留在現成的體制當中,不再有那麼自信了。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一次超過日本,這樣,中美兩國的戰略基礎又發生了破裂,所以未來的10年中美就面臨著眾多的問題。
由於缺少了堅實的戰略基礎,中美關係產生了不信任,所以美國決定要重返亞洲之後,中國人擔心美國會遏制中國,而美國方面就抱怨中國越來越強硬、越來越自信。那麼今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略基礎有沒有新的可能呢?這就是正在尋找探討的一個問題。
金燦榮認為:中美的經濟進一步依存,以及兩國的氣候變化、全球化、打擊海盜和恐怖主義等問題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將為兩國提供合作的基礎。但是在我看來,這些基礎能不能夠足以承擔今後10年中美兩國共同合作的一個戰略基礎呢?這還是個問號。因為現實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已經看到這個基礎是並不穩固、並不夠強大的。
我們來看看美國專家們對建立一個新型的兩個大國關係存在了什麼樣的困難?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有一份《中國簡報》,在2012年9月7日登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國尋求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北京想的新型的美中關係針對一個最成問題方面,就是這種關係是要求華盛頓容納中國的利益,而且基本上要按照北京的條件來做,明顯的就是不是相互調整,中國認為需要改變作法的就美國自己,這樣的作法令華盛頓很難接受。儘管雙方存在著很多共同利益、尋求新型大國關係並推進復興的目標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北京暗示華盛頓必須按照中國的方式來做,這可能就大大增加要實現北京所提出來的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難度。
在中共他們的智囊團中間還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中國一位學者叫閻學通,他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他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加州伯克利分校獲得了政治學博士學位,他在中國大陸是很有名的一位「留美派」、「知美派」,但是在2011年11月他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中國如何才能打敗美國?」這是非常囂張的題目。有讀者在網上就提出問號,為什麼中國非要打敗美國不可呢?
在閻學通認為,從歷史的經驗看,中國的崛起的確對美國構成挑戰,崛起的國家將尋求更多的權威,而走向衰敗的國家不會不戰而告輸,所以中美兩國政治體制的差異就更增加了這兩個國家打仗的可能性。閻學通他自己承認,美國有50個同盟國,而中國一個都沒有!這可見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及它的經濟制度,以及相處、交往、為人處世,中共政權是做的非常的差勁,因為一個盟友都沒有,美國就有50個。
難道中國的崛起非要打敗美國,中國才能崛起嗎?美國能夠接受這樣一個邏輯,要作為一個中國的敵人而被打敗了而讓中國崛起嗎?我看這種邏輯是非常難以成立的。
可是事實上的確在中國,尤其在中共政權裡頭有這麼一批人,中國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美國。而這種想法我在過去的評論中間也用了遲浩田的想法,遲浩田在他講話裡面講的很清楚,中國崛起的唯一攔路虎那就是美國,閻學通也就代表了這批人的想法。
歷史上舊型的大國關係:德國和英國
習近平提出要建立一個新型的大國關係,那麼有沒有一個舊型的大國關係在歷史上呢?有啊!最著名的,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交戰國,一個是德國,一個是英國。德國和英國在戰爭之前是合作非常緊密的兩個國家,無論在經濟、外交、貿易、文化交流是走得非常近的。英國是個老牌子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占了很多的殖民地;而從1871年以後,德國統一了。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要把德國推向整個歐洲來占領很多市場和殖民地,這就產生了矛盾。
它矛盾有幾個,一個就是經濟利益的衝突,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尋找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那就促使了歐洲列強的矛盾加劇,一方面是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在全世界各地爭奪殖民地。而當時英國、法國已經建了許多殖民地,而新型崛起的德國也要跟他們平起平坐來爭奪殖民地、分瓜殖民地,就產生了嚴重的鬥爭。第二,極端的民族主義的滋長,德國的民族主義急遽興起。
第三,各國競相擴軍備戰,在歐洲列強之間關係日趨緊張,各國都不斷的增加軍備開支,提升武裝的質量,軍備競賽日趨激烈。那海上爭霸是英國和德國最為激烈,英國是一個海上霸王,德國想辦法在軍艦上、在潛水艇上要超過英國,其中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差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英國是個君主立憲的國家,是走上民主化的國家,而崛起的德國是皇權專制的國家,這兩個國家最後民主國家戰勝了專制國家。
那麼現在這種局勢我們看,習近平提出來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到現在為止還沒建成,口頭上是講了一些。
現 在中共政權是在走德國希特勒的老路
可是從實際上我們看看中國的走向,實在的走向是如何呢?我們看看美國的前國務卿基辛格,他是怎麼看中國的崛起的。他說他擔心中國的崛起正在走德國希特勒的老路。在2010年9月,在歐洲的一次論壇會議上,基辛格就特別提到中國的崛起類似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人的崛起,他舉出這一點,這一點非常明顯的指出中共在走希特勒的老路。
而中共內部遲浩田也並不忌諱,他們公開的講希特勒是小兒科,他們要做超過希特勒的宏偉的大事,也就是要占領全世界。基辛格看到這個局面了,所以他說:中美兩國要避免重新陷入冷戰。他在2009年8月21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文章。基辛格認為:中美之間必須吸取上世紀英國和德國之間由朋友變成敵人的教訓。2011年1月14日,基辛格在《華盛頓郵報》又發表了文章,他說:如果中美對抗,那麼在全球能源、氣候變化、核不擴散等需要中美合作的共同應對的全球性的問題上都不會成功,世界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那我們看看2月1日,美國《時代》雜誌登的一篇文章:東亞緊張如火藥庫。由於中國大陸在地緣爭執上的地位崛起,已經使得目前東亞地區的緊張程度足以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形勢相提並論。新加坡的李光耀他講:大陸人民的「王朝意識再度甦醒」,已形成「一種無可抑制的力量」。
澳洲前總理、外長陸克文他對《時代》雜誌說:當前東亞戰略環境之複雜,如同一個世紀前的巴爾幹。至少有6個國家或政治實體與中國發生領土爭端,其中3個又是美國緊密的戰略夥伴。
所以這個形勢跟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火藥庫要爆發前夕非常雷同。「當時大英帝國日益式微,而德國從1871年統一之後武力在持續上升。目前至少就經濟力量而言,美國、日本跟中國同時向類似的消長。強權地位的轉變,往往會重新定義一個時代,而這個時候居於關鍵地位的政治領導人,可能會在外交政策上犯下嚴重的錯誤。在這緊要的關頭,如果對國際關係經營不好,往往會引發戰爭。」這話誰講的?這是南韓的前外長尹永寬在對《時代》雜誌採訪的時候講的。
習近平最近已經表示,領土爭議毫無妥協餘地,一些硬派的將領甚至揚言要先發制人,速戰速決。歷史已經將中共當局與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連成一線。所以現在中共不但是在走希特勒的老路,也在走上一個世紀德國剛剛統一之後,他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老路,他起來之後跟英國人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人們擔心習近平帶領中共政權,帶領他的軍隊,會不會要跟美國在亞太地區發生戰爭呢?人們非常擔心。
而中共現在的現狀是高層內鬥不已啊,經濟下滑、金融黑洞,媒體自由度是全世界最低下的幾名,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連續鎮壓法輪功將近14年,人權狀況惡劣,所以這就到中國社會矛盾激化的時候,我們可以估計,不排除中共當局會以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的矛盾。
革命和戰爭風險中的中國
那我們看看,最近美國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位專家李成先生,他給美國總統寫了一個備忘錄,特別提到革命和戰爭風險中的中國。他的依據就是根據現在中國大陸的經濟下滑,這經濟下滑會造成社會動盪,人民情緒浮動,而現在的維權運動急遽高漲,每天500起,一年超過18萬到20萬起,這個是一個革命的起源。
第二,中國現在在釣魚島,在南海發生跟外國的領土、領海的爭執,現在這個激化在繼續地往上升,還沒有看到平息下來的這種前景。那麼中共就會利用這些領土、領海爭奪熱的焦點發動戰爭,來滿足中國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升起的這種需求,滿足民族主義高升的這種擴張,把矛盾轉移到海外。
這個在中國要嘛就發生革命,要嘛就發生戰爭,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並且這種趨勢沒有看到下降,而在繼續往上升。因為不僅僅是中共政權要準備打仗,日本也準備打仗,並且日本把美國拉住,要把美國拉下水,要進行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又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和德國。
冷戰已經慢慢在東亞地區形成了
那麼下一場戰爭兩個主角是誰呢?一個就是中共政權,一個就是美國,而日本做幫手,而美國有好幾個幫手,有越南,有菲律賓,甚至於包括台灣,所以這個趨勢在美國《時代》雜誌最新的這一期已經把它描繪出來了。那麼這樣的局勢往下走,走到一個什麼趨向呢?走到了一個中美兩國之間實際上走上了冷戰的趨向,冷戰已經慢慢在東亞地區形成了。
因為中共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它不能容納世界普世價值,不能讓人民老百姓有言論自由、政治上有選舉產生政府的權力、有罷免政府的權力,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它們利用中國龐大的經濟力量和社會的組織力量,龐大的軍隊,對外國施加一個威脅、威懾、恐嚇,占領領土、領海,並不是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這些爭端。
而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它要推行的普世價值,它要站到受到欺負的一些它的同盟國這一邊,所以在這個地區就形成一個針尖對麥芒這樣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便現在還沒發生熱火戰爭,但是冷戰已經開始了。
美國自從結束了歐洲的冷戰,前蘇聯瓦解之後,它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經濟力量、貿易力量、外交力量都逐漸的轉移到亞太,從2010年奧巴馬總統提出要重返亞太,現在他提出一個新的概念,要在亞太地區再重新平衡,再平衡。
什麼叫「再平衡」?因為中共政權已經在亞太地區,尤其在東南亞,占據了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的優勢,這些國家歡迎美國再回到亞洲來,用它的巨大的政治、經濟、外交力量和中共在這個地區再平衡,使得這個地區不是單方面聽中共的,是這兩個龐大的國家的力量在這個地方得到一個平衡,使這些周圍的小國家和中等國家能夠平安的過日子,這個局面正在形成,並在繼續往前走,要朝向一個戰爭可能發生的方向發展。
那麼美國面臨這樣一個局面怎麼辦呢?奧巴馬總統已經開始第二任了,他現在選擇新的團隊,這些新的團隊由克裡當國務卿,哈格爾可能會當新的國防部長,他們這兩位都參加過越南戰爭,他們不贊成無緣無故地出動兵力在遠東打仗,所以他們主張要和中國建立一個關係。克裡在他就任國務卿的聽證會上,他明確的表明,希望習近平的新政府和美國建立關係。這意思是說,克裡希望跟中共政權在許多重大的問題上用談判、協商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戰爭,甚至於很深度的冷戰來處理,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共的利益。那中共能不能接受呢?這是個問號。
希拉蕊.克林頓她在離任之前最後的演講中間,她也提到太平洋之大,足夠容納所有的國家在裡邊共同活動,包括中國和美國。她意思是說我們有問題,我們來共同討論吧,我們來談判吧,不需要訴諸武力。那麼習近平所提出來新型的大國關係,似乎也是想要用合作代替對抗,談判代替衝突這個概念,可是到現在為止他有沒有真正實現呢?他沒有。這還需要更深入的來探討,來研究,甚至於來談判,建立一個新型的關係。
結束共產黨專政,新型的大國關係就會建立起來
是不是中國的興起一定要打敗美國才能真的崛起呢?就像中國的一位學者閻學通所講的呢?我覺得那是一個很荒謬的理論。不需要打敗一個大國,另一個大國崛起。歷史的朝代已經過去了,那一頁翻過去了,我們應該走一個新的道路,不需要再走一個老路,可新的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取決於中共。因為中共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它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文化制度、意識型態制度不改變的話,它一直把別的國家當它的敵人。所以美國有50個同盟國,中國一個都沒有!因為你的制度,你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意識型態和普世價值是不能融合的,所以別人不願意跟你作朋友。在不願意做朋友的情況底下發生爭吵,最後動槍動刀,這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在中國,在這一個大國的基礎上,應該結束共產黨的專政,形成一個民主機制,用一個新的政權、政體代替共產黨政權,走上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道路,走上普世價值道路,我想這個新型的大國關係自然而然就會建立起來了。
文章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