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2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日電)台新金控成為彰化銀行最大股東7年後,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再出招,以低姿態建議財政部讓台新銀行、彰銀合併,並願放棄「台新」的名字,誠意十足。
只不過,財政部並不領情,財政部政務次長曾銘宗措辭強硬,他表示,台新金持有彰銀22.55%的股權,形式上雖是台新銀併入彰銀,但實則彰銀將由台新金主導,將會損及彰銀廣大客戶,眾多股東及員工權益。
曾銘宗並明確表示,財政部的立場就是:不可行、不同意。
為何吳東亮會明知不可行而為之?甚至甘冒挑戰財政部的大不諱?除了要完成他的人生大夢,把台新金做成全台灣數一數二的大型金控外,緊逼在眼前的,就是台新金遲遲未能登陸的問題。
截至去年底止,台新金雙重槓桿比率約119%,較主管機關要求不得高於115%略高,其中,光是投資彰銀就占台新金風險投資的 45%,也就是說,一旦能解決彰銀問題,台新金不但可以登陸,也可以直接參股陸銀,搭上兩岸金融開放的順風車。
事實上,台新金卡在未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設點及雙重槓桿比率過高兩大問題,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市場難有進展,雖然在南京設立租賃公司,但業務發展有限,與一線民營金控國泰金控、富邦金控、中信金控的距離也愈拉愈遠,甚至有被規模較小的玉山金控趕過的態勢。
台新金在2005年7月以每股26.12元、總價新台幣365.68億元拿下彰銀私募特別股,取得彰銀22.5%股權,成為彰銀最大股東後,至今已逾7年。
吳東亮原先打「民併公」的如意算盤,也遲遲未能成真,大筆資金卡在彰銀的結果,讓台新金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為了救台新銀,提高第一類資本,出售台証證券求現,也讓原本擁有銀行、證券雙引擎的台新金,痛失一臂。
吳東亮曾不只一次說:賣掉台証證是心中永遠的痛。
也因為沒有台証證,在兩岸金證會做成多項讓證券業振奮的決議後,台新金只能徒呼負負,在即將到來的金銀三會,可望做出多項包括銀行業參股陸銀鬆綁、取得中國大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QFII)等多項決議下,台新金也恐因為彰銀,只能無奈缺席,等於兩頭落空。
對台新金而言,就算金銀三會對OECD門檻解禁,在眾多國銀已經登陸,甚至可開始承作人民幣業務下,採分行登陸方式太慢,參股陸銀是迎頭趕上的最快途徑,但彰銀問題一天不解決,台新金就不具參股資格,吳東亮要在中國大陸市場馳騁,得用盡方法,先過財政部這關才行。
只不過,財政部並不領情,財政部政務次長曾銘宗措辭強硬,他表示,台新金持有彰銀22.55%的股權,形式上雖是台新銀併入彰銀,但實則彰銀將由台新金主導,將會損及彰銀廣大客戶,眾多股東及員工權益。
曾銘宗並明確表示,財政部的立場就是:不可行、不同意。
為何吳東亮會明知不可行而為之?甚至甘冒挑戰財政部的大不諱?除了要完成他的人生大夢,把台新金做成全台灣數一數二的大型金控外,緊逼在眼前的,就是台新金遲遲未能登陸的問題。
截至去年底止,台新金雙重槓桿比率約119%,較主管機關要求不得高於115%略高,其中,光是投資彰銀就占台新金風險投資的 45%,也就是說,一旦能解決彰銀問題,台新金不但可以登陸,也可以直接參股陸銀,搭上兩岸金融開放的順風車。
事實上,台新金卡在未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設點及雙重槓桿比率過高兩大問題,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市場難有進展,雖然在南京設立租賃公司,但業務發展有限,與一線民營金控國泰金控、富邦金控、中信金控的距離也愈拉愈遠,甚至有被規模較小的玉山金控趕過的態勢。
台新金在2005年7月以每股26.12元、總價新台幣365.68億元拿下彰銀私募特別股,取得彰銀22.5%股權,成為彰銀最大股東後,至今已逾7年。
吳東亮原先打「民併公」的如意算盤,也遲遲未能成真,大筆資金卡在彰銀的結果,讓台新金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為了救台新銀,提高第一類資本,出售台証證券求現,也讓原本擁有銀行、證券雙引擎的台新金,痛失一臂。
吳東亮曾不只一次說:賣掉台証證是心中永遠的痛。
也因為沒有台証證,在兩岸金證會做成多項讓證券業振奮的決議後,台新金只能徒呼負負,在即將到來的金銀三會,可望做出多項包括銀行業參股陸銀鬆綁、取得中國大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QFII)等多項決議下,台新金也恐因為彰銀,只能無奈缺席,等於兩頭落空。
對台新金而言,就算金銀三會對OECD門檻解禁,在眾多國銀已經登陸,甚至可開始承作人民幣業務下,採分行登陸方式太慢,參股陸銀是迎頭趕上的最快途徑,但彰銀問題一天不解決,台新金就不具參股資格,吳東亮要在中國大陸市場馳騁,得用盡方法,先過財政部這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