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02日訊】和平戰火系列4-6(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2日電)台灣農夫郭天祿寫的回憶錄「和平戰火」,不僅描述戰爭,也提到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習俗,讀來彷如進入時空隧道,躍然紙上。
郭天祿在回憶錄詳載他到南洋當軍伕始末,並敘述日據期間台灣的庶民生活、「皇民化運動」對台灣人民的影響,甚至盟軍、日軍對待戰俘的不同態度。
郭天祿在回憶錄裡提到,台灣人必須隨日人過新曆年,且不能在門口張貼傳統紅色春聯,而要改懸掛草繩結白色波形紙條。
由於草繩白紙是台灣人辦喪事使用,大過年的懸掛在家門口,犯了台灣人大忌,因此郭天祿在回憶中還幽默寫道:「家中並沒有人歸仙呀!」、「真倒楣、有夠衰!」
不過,這樣喜喪顛倒的過年文化,因觸犯台灣人的忌諱,也不符日本推行「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因此只實施幾年,後來才逐漸恢復可以貼紅色春聯的傳統。
在郭天祿的回憶錄裡,另記載一種日本發明的「木炭火爐車」,由於當時各國對日本實施經濟封鎖,造成日本能源短缺,因此公共車輛就以減少班次、減少停靠站來因應。
但光是這樣還不夠,日本後來還發明一種以木炭為能源的「木炭火爐車」,這種木炭火爐高2公尺,直徑7、80公分,由於體積大,因此只有大巴士才能安裝。
這種木炭火爐車,馬力當然無法與使用汽油的車輛相比,尤其爬坡時,火爐車還會出現「倒退嚕」的驚險場面。當時要搭這種火爐車,乘客不會硬擠,只要到達上車限定人數,不用人家勸告,就會乖乖等待下一班車,以免拿生命開玩笑。
不過,「木炭火爐車」問世後,卻苦了隨車服務的車掌小姐,因為車掌小姐還要兼任機關手,在發車之前,要先大力搖動風箱,加強炭火燃燒,才能發動引擎。
郭天祿在回憶錄中表示,像這樣的克難景象,卻沒有留下來任何一輛木炭火爐車,甚至沒有留下照片,實在很可惜。
對於戰俘的態度,郭天祿以自身經歷,描述日軍對戰俘的苛刻、殘酷、慘無人道,尤其在安紋時,看到被俘虜的荷蘭軍,都是面黃肌瘦、衣服破爛,令人同情。
他寫道,「日軍不但對戰俘刻薄,有時對自己人都寒酸無情」,雖然世界組織對戰俘訂有待遇準則,但日本並未簽約,甚至日本戰敗投降後,對南洋俘虜營的管制仍十分粗暴。
相較之下,日本戰敗後,郭天祿在峇裡島、新加坡集中營期間,並不感覺自己是戰俘,不僅食物充足,還有煉乳可喝,甚至有康樂活動,也讓他發現身邊有許多演戲天才。
郭天祿在書中提到,他對日本某些做法,有些不認同而提出批評,那是出自客觀的省思,並沒有惡意;日本在戰前,也有值得借鏡的地方,過度宣揚或一味排斥都不適宜。
郭天祿在回憶錄詳載他到南洋當軍伕始末,並敘述日據期間台灣的庶民生活、「皇民化運動」對台灣人民的影響,甚至盟軍、日軍對待戰俘的不同態度。
郭天祿在回憶錄裡提到,台灣人必須隨日人過新曆年,且不能在門口張貼傳統紅色春聯,而要改懸掛草繩結白色波形紙條。
由於草繩白紙是台灣人辦喪事使用,大過年的懸掛在家門口,犯了台灣人大忌,因此郭天祿在回憶中還幽默寫道:「家中並沒有人歸仙呀!」、「真倒楣、有夠衰!」
不過,這樣喜喪顛倒的過年文化,因觸犯台灣人的忌諱,也不符日本推行「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因此只實施幾年,後來才逐漸恢復可以貼紅色春聯的傳統。
在郭天祿的回憶錄裡,另記載一種日本發明的「木炭火爐車」,由於當時各國對日本實施經濟封鎖,造成日本能源短缺,因此公共車輛就以減少班次、減少停靠站來因應。
但光是這樣還不夠,日本後來還發明一種以木炭為能源的「木炭火爐車」,這種木炭火爐高2公尺,直徑7、80公分,由於體積大,因此只有大巴士才能安裝。
這種木炭火爐車,馬力當然無法與使用汽油的車輛相比,尤其爬坡時,火爐車還會出現「倒退嚕」的驚險場面。當時要搭這種火爐車,乘客不會硬擠,只要到達上車限定人數,不用人家勸告,就會乖乖等待下一班車,以免拿生命開玩笑。
不過,「木炭火爐車」問世後,卻苦了隨車服務的車掌小姐,因為車掌小姐還要兼任機關手,在發車之前,要先大力搖動風箱,加強炭火燃燒,才能發動引擎。
郭天祿在回憶錄中表示,像這樣的克難景象,卻沒有留下來任何一輛木炭火爐車,甚至沒有留下照片,實在很可惜。
對於戰俘的態度,郭天祿以自身經歷,描述日軍對戰俘的苛刻、殘酷、慘無人道,尤其在安紋時,看到被俘虜的荷蘭軍,都是面黃肌瘦、衣服破爛,令人同情。
他寫道,「日軍不但對戰俘刻薄,有時對自己人都寒酸無情」,雖然世界組織對戰俘訂有待遇準則,但日本並未簽約,甚至日本戰敗投降後,對南洋俘虜營的管制仍十分粗暴。
相較之下,日本戰敗後,郭天祿在峇裡島、新加坡集中營期間,並不感覺自己是戰俘,不僅食物充足,還有煉乳可喝,甚至有康樂活動,也讓他發現身邊有許多演戲天才。
郭天祿在書中提到,他對日本某些做法,有些不認同而提出批評,那是出自客觀的省思,並沒有惡意;日本在戰前,也有值得借鏡的地方,過度宣揚或一味排斥都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