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胚胎新發現 台登期刊封面

2013年04月15日社會
【新唐人2013年04月15日訊】(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5日電)台灣團隊參與國際恐龍胚胎學研究,在恐龍胚胎化石發現有機殘留物,證實胚胎內有發育過程,研究成果榮登國際期刊「自然」封面。

中央大學恐龍胚胎學國際研究成果發表會,研究團隊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賴茲(Robert Reisz)領導,中興大學榮譽教授黃大一、成功大學口腔醫學所長謝達斌、中央大學光電系教授張榮森、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工程師江正誠、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彭信榮參與。

黃大一數年前在雲南發現世界最古老的恐龍「祿豐龍」(中國大陸境內發現最早的恐龍之一)胚胎化石骨頭,距今約1.95億年,之後研究團隊發掘出200多根不同胚胎發育階段的恐龍骨頭化石,並進一步追蹤其成長發育過程。5位台灣學者並列為論文作者,研究成果更登上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封面。

研究團隊表示,這些胚胎化石來自不同孵化階段,因此能進一步了解孵化各時期的變化;從胚胎中也觀測到大腿骨的快速成長效率,發現祿豐龍這類恐龍可能只有很短的孵化期。

團隊進一步檢視後也發現,胚胎大腿骨有重塑現象,顯示恐龍類似現代鳥類,會在孵化中的蛋內動來動去,也是恐龍胚胎有蛋內運動的最古老證據;透過紅外線光譜照影系統,更發現被保存快2億年的有機殘留物。

賴茲表示,這是全球第一次看見恐龍蛋的胚胎發育過程,對了解恐龍生物特性很有幫助,也提供研究恐龍胚胎學的新契機。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