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5月3日訊】據京華時報報導,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佈消息,清華大學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教授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施一公是第一人,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這位1967年5月出生的河南人,有著眾多的頭銜,他不僅是中國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長江講座教授,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千人計畫」首批國家特聘專家。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成績卓著、才華橫溢的著名專家,在中國竟然不能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曾於2011年9月慘敗落選。當年落選的除了施一公之外,還有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這兩位學術界明星雙雙落選,曾引發輿論對院士評選的熱議。
據悉,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單出爐後數小時,饒毅撰寫了一篇4000餘字的博文,標題為《解剖「逆淘汰」社會現象的一隻麻雀》,為施一公的落選鳴不平。談及施一公等人的落選,饒毅總結認為,院士評選中,重視的不是學術水準、年齡、學術年資、在國內科學貢獻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頭排隊的時間,有時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他當時宣佈不再參選院士。
無獨有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1994年以前曾三次申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但均落選。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湖南省第四次推薦他申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於1995年最終當選。然而,這位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的雜交水稻專家,至今還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獲得了擁有20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稱號。
也許有人會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門檻是否很高,很難跨入?非也,這正如2011年9月施一公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那樣,「科學是高尚的,但科學家不一定就高尚,不要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他看來,國內太注重外表,注重頭銜。真是一語中的。
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批評中國學術界存在著魚龍混雜甚至泥沙俱下等現象,甚至認為,在學術界內部,學術腐敗、學術造假,學術轉換為官術等現象似有愈演愈烈之趨勢,學術界正變成江湖,權威正轉化為江湖大佬,甚至稍有成績變頭戴烏紗的學術官員化似乎已經成為常態。
中國學術界的醜聞這些年是屢見不鮮,看似一頂頂光環耀眼奪目,但學術界內部爾虞我詐、相互排斥、你爭我鬥等怪像層出不窮。也難怪國人評論,中國人為什麼獲不了諾貝爾獎?其原因不僅僅是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還與中國學術界的江湖化有關,不看能力看關係,不走正道走邪道,不惟政績惟權威。
愛面子已成為中國人的為世詬病,就如中國的一句古話所言: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記得2009年10月6日,當瑞典皇家科學院把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佈給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和美國科學家威拉德•波義耳、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時,中國的各大媒體大肆撰寫吹捧文章,說中國人繼楊振寧之後又獲得了一項諾貝爾獎,似乎這個獎項就和中國科學家拿的一樣。其實這是八竿子都打不著邊兒的事,完全是中國人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自欺欺人罷了。
中國對人才的不重視在國外早有評說,如今已逐漸演變成「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可怕局面,使得不少精英漂洋過海,移居他國,造成無數優秀人才的流失和斷裂,這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從清華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這件事來看,中國不予重視的人才,卻在國外而且是發達國家得到特別的重視,這種現象難道正常嗎?當初讓施一公落選中科院院士的那些評委和所謂的官員們,不知對此會作何感想,是無地自容,還是有眼無珠,抑或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位中國著名的專家,當選不了中科院院士,卻能在大洋彼岸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在筆者看來,這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重重地掌摑在某些權勢者們的臉上,而這些所謂的權勢者,又有多少具有真才實學,具有「伯樂相馬」的慧眼?他們除了阿諛奉承討好上司見風使舵獨斷專行還會什麼?
中國自古就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說,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好,瞧不起別人比自己行,一切都得順從於自己這個「大我」:我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我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搞個人團體,唯恐天下不亂。中國的事情壞就壞在這幫人手裡。
2010年,施一公和饒毅曾聯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評論,批評國內科技體制以及學術界不良風氣。他們稱:「中國政府投入的研究經費以每年超過20%的比例增加,從理論上講,它應該能讓中國在科學和研究領域取得真正突出的進步,與國家的經濟成功相輔相成。但在現實中,研究經費分配中的嚴重問題卻減緩了中國潛在的創新步伐。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專案,一個公開的祕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係重要。」這是多麼無奈的感歎啊!
「解放思想」之說已經喊了三十多年,可在中國這片到處充滿權力之爭的土地上,沒有了昔日的公開和透明,沒有了公平競爭的舞臺,「暗箱操作」是越演越烈,「潛規則」是無孔不入,看似思想「解放」了,人才卻流失了。所以說,在中國,需要一個清正廉明務實創新的政府,需要無數愛才惜才知人善任的官員,需要一幫獨具慧眼善於相「馬」的「伯樂」。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不僅僅是國家之幸,也是整個中華民族之幸!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中國教授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施一公是第一人,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這位1967年5月出生的河南人,有著眾多的頭銜,他不僅是中國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長江講座教授,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千人計畫」首批國家特聘專家。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成績卓著、才華橫溢的著名專家,在中國竟然不能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曾於2011年9月慘敗落選。當年落選的除了施一公之外,還有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這兩位學術界明星雙雙落選,曾引發輿論對院士評選的熱議。
據悉,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單出爐後數小時,饒毅撰寫了一篇4000餘字的博文,標題為《解剖「逆淘汰」社會現象的一隻麻雀》,為施一公的落選鳴不平。談及施一公等人的落選,饒毅總結認為,院士評選中,重視的不是學術水準、年齡、學術年資、在國內科學貢獻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頭排隊的時間,有時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他當時宣佈不再參選院士。
無獨有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1994年以前曾三次申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但均落選。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湖南省第四次推薦他申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於1995年最終當選。然而,這位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的雜交水稻專家,至今還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獲得了擁有20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稱號。
也許有人會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門檻是否很高,很難跨入?非也,這正如2011年9月施一公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那樣,「科學是高尚的,但科學家不一定就高尚,不要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他看來,國內太注重外表,注重頭銜。真是一語中的。
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批評中國學術界存在著魚龍混雜甚至泥沙俱下等現象,甚至認為,在學術界內部,學術腐敗、學術造假,學術轉換為官術等現象似有愈演愈烈之趨勢,學術界正變成江湖,權威正轉化為江湖大佬,甚至稍有成績變頭戴烏紗的學術官員化似乎已經成為常態。
中國學術界的醜聞這些年是屢見不鮮,看似一頂頂光環耀眼奪目,但學術界內部爾虞我詐、相互排斥、你爭我鬥等怪像層出不窮。也難怪國人評論,中國人為什麼獲不了諾貝爾獎?其原因不僅僅是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還與中國學術界的江湖化有關,不看能力看關係,不走正道走邪道,不惟政績惟權威。
愛面子已成為中國人的為世詬病,就如中國的一句古話所言: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記得2009年10月6日,當瑞典皇家科學院把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佈給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和美國科學家威拉德•波義耳、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時,中國的各大媒體大肆撰寫吹捧文章,說中國人繼楊振寧之後又獲得了一項諾貝爾獎,似乎這個獎項就和中國科學家拿的一樣。其實這是八竿子都打不著邊兒的事,完全是中國人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自欺欺人罷了。
中國對人才的不重視在國外早有評說,如今已逐漸演變成「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可怕局面,使得不少精英漂洋過海,移居他國,造成無數優秀人才的流失和斷裂,這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從清華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這件事來看,中國不予重視的人才,卻在國外而且是發達國家得到特別的重視,這種現象難道正常嗎?當初讓施一公落選中科院院士的那些評委和所謂的官員們,不知對此會作何感想,是無地自容,還是有眼無珠,抑或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位中國著名的專家,當選不了中科院院士,卻能在大洋彼岸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在筆者看來,這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重重地掌摑在某些權勢者們的臉上,而這些所謂的權勢者,又有多少具有真才實學,具有「伯樂相馬」的慧眼?他們除了阿諛奉承討好上司見風使舵獨斷專行還會什麼?
中國自古就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說,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好,瞧不起別人比自己行,一切都得順從於自己這個「大我」:我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我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搞個人團體,唯恐天下不亂。中國的事情壞就壞在這幫人手裡。
2010年,施一公和饒毅曾聯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評論,批評國內科技體制以及學術界不良風氣。他們稱:「中國政府投入的研究經費以每年超過20%的比例增加,從理論上講,它應該能讓中國在科學和研究領域取得真正突出的進步,與國家的經濟成功相輔相成。但在現實中,研究經費分配中的嚴重問題卻減緩了中國潛在的創新步伐。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專案,一個公開的祕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係重要。」這是多麼無奈的感歎啊!
「解放思想」之說已經喊了三十多年,可在中國這片到處充滿權力之爭的土地上,沒有了昔日的公開和透明,沒有了公平競爭的舞臺,「暗箱操作」是越演越烈,「潛規則」是無孔不入,看似思想「解放」了,人才卻流失了。所以說,在中國,需要一個清正廉明務實創新的政府,需要無數愛才惜才知人善任的官員,需要一幫獨具慧眼善於相「馬」的「伯樂」。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不僅僅是國家之幸,也是整個中華民族之幸!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