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5月18日訊】十八大後,執政黨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在萬眾期待之中祭出「三板斧」——「蒼蠅老虎一起打」。幾個月後,三位副省部級以上高官相繼落馬,分別是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永文以及最近剛剛爆出消息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
5月11日,一個普通的週末夜晚,戒備森嚴、武警把守的發改委大院來了幾位不速之客。隨後,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及夫人郭靜華被中紀委辦案組帶走。翌日,劉鐵男被「雙規」的消息傳遍天下,舉國上下莫不拍手稱快。
自官方發佈劉鐵男被免職接受調查的消息之後,「劉鐵男」三個字就一直牢牢佔據輿論風雲榜的榜首。無論是呆板嚴肅的官方喉舌媒體,還是日趨自由的社交網路媒體,其對劉鐵男的熱度始終不減,尤其是前天剛剛爆出某當紅女演員涉案,再一次刺激了公眾的輿論神經,兇猛的輿論浪潮又一次襲來。
對於這種牆倒眾人推、痛打落水狗的做法,《國際公關》雜誌原常務副主編丁來峰很不以為然,他在微博上寫道:劉鐵男落馬,媒體報導連篇累牘,欲罷不能。網友說,劉鐵男下馬已成事實,媒體一窩蜂地出來報導,挖出各種「內幕」吸引眼球,鞭屍的意義有多大?落馬之前就有人實名舉報你們幹嘛了?還有那麼多蛀蟲隱藏,那麼多罪惡顯擺,你們咋不動勁兒呢?有本事去報幾個出來,別一天天的就知道跟風,幹點實事!
正是在這種輿論狂歡之中,有關劉鐵男案發之前的一些事件相繼曝光,引人深思。據媒體報導,早在一年前的2012年5月,發改委系統的部分退休高官就聯名簽署了對劉鐵男涉嫌貪腐的舉報信,這封信隨即被呈到了中紀委書記的案頭。很快,在這份舉報信上簽名的官員均被中紀委約談,此時中紀委已啟動對劉鐵男涉嫌貪腐的調查。
梳理劉鐵男落馬的前前後後,我們可以整理出一條極為清晰的主線:劉鐵男與情婦徐某鬧翻——徐某將劉的貪腐材料寄往各處——《財經》雜誌刊出劉涉嫌騙貸的文章——發改委退休高官集體舉報——中紀委介入調查——《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劉鐵男——劉鐵男被雙規。從這條主線可以看出,壓垮劉鐵男的最後一根稻草並非媒體人羅昌平的實名舉報,而是發改委高官的集體上書。在羅昌平舉報的五個月前,劉鐵男就以被中紀委立案調查,其兒子和妻子也已均被限制自由。
然而,透過這條主線,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極為不正常的事情。劉鐵男被情婦舉報和媒體曝光之後,中紀委竟然毫無察覺、沒有任何行動,直至2012年5月發改委高官集體上書後,中紀委才立案調查。
2011年11月,《財經》雜誌刊出《中國式收購:一名部級高官與裙帶商人的跨國騙貸》一文,詳細報導了浙商倪日濤和劉鐵男的夫人郭靜華、兒子劉德成涉嫌透過海外並購,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民生銀行騙貸兩億美元未果的前前後後。在媒體被嚴厲管控的中國大陸,《財經》雜誌大篇幅地刊登政府高官涉嫌腐敗的報導,本身就極為不正常;更為詭異的是,對於此次報導,紀檢委等相關部門竟然全部裝聾作啞,不聞不問,直到發改委內部官員將此事鬧到了中紀委。
從此事我們可以看出,執政黨高層原本沒打算拿劉鐵男為「反腐」祭旗,不然不可能在媒體曝光後的五個月時間裡都沒有動他。要知道,中國政府對內有著極其強大的輿論監控系統,對此我本人是深有感觸。在這樣強大的密不透風的監控系統之下,不可能漏掉一家極有影響力媒體對政府高官的貪腐報導,相關部門的不聞不問,只能說明高層不想將此事鬧大。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禍起蕭牆,在該報導的六個月後,發改委高官聯名上書中紀委,舉報劉鐵男。至此,劉敗局已定。
所以說,劉鐵男落馬的根本原因並非在於媒體的報導和體制外的舉報,其直接原因在於沒有搞定發改委內部的諸多官僚和不同利益團體,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沒能堅守中國官場的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在中國的政治生態圈,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即夾著尾巴裝孫子,推崇悶聲發大財。然而,劉鐵男卻在這方面犯了大忌,棱角分明、頗有個性的他不但不喜歡裝孫子,而且還公開叫嚷「副省長請我(吃飯),我根本不理他們」。正是因為劉鐵男的棱角和高調,所以在發改委內部,他著實得罪了一批人,這也為日後發改委內部官員的集體倒戈埋下伏筆。
從劉鐵男案的前前後後,我們似乎能隱隱約約地見到一些發改委內部權力鬥爭的影子,這或許才是劉鐵男的致命一擊。吊詭的是,在劉鐵男案發之後,官方媒體和媒體人卻在為「官民互動反腐」叫好。人民網在微博上寫道:劉鐵男案,為官民互動反腐添上可圈可點的一筆。紀檢部門聽取民意、尊重民意、回應民意,充分瞭解公眾對於反腐問題的期待,這也讓人相信,官民互動的反腐,未來大有可為。中國最具爭議的媒體人胡錫進也在第一時間發了一條微博:一名媒體人通過微博最終扳倒了一位部級高官,這是劉鐵男被宣佈接受調查的「中心事實」。這是微博反腐的又一裡程碑式事件,它驗證了中國的變化。
這種事後塗粉的做法或許是上峰的授意,也可能是他們各自的感慨,但公眾輿論若一起為所謂的「官民互動反腐」叫好,那只能說明中國民眾的幼稚與天真。劉鐵男沒能十八大中更上一層樓,接連在中央候補委員和全國政協委員的角逐中落敗,其根源在於發改委的內部鬥爭,而非外部的舉報,這也是為什麼其情婦所寄的材料都如石沉大海,而發改委官員的聯名上書卻立刻引起重視。這說明,這個體制對於所有的人仍然有著予取予奪的絕對權力,而體制外的監督和舉報,只能是引爆體制內爭權奪利的導火索,或者是事後的錦上添花而已。
對於日益潰爛的腐敗集團,獨立於體制外的民間第三方力量根本無法染指,只能在或明或暗的授意下,有限度地打敲邊鼓。從以往的諸多案例來看,民間的自發性反腐往往遭遇官方毀滅性的打擊。就在劉鐵男案發的同一時間,江蘇徐州一對夫婦,因實名舉報村支書,慘遭殺人滅口。據最高人民檢察院2010年收集的材料顯示,約有70%的舉報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擊報復或變相打擊報復。
面對著不計其數的腐敗官員,執政黨無論是從維持現政權穩定的主觀意願上來講,還是從具體操作難度的客觀環境上來說,中紀委只能選擇性地反腐,即腐敗和反腐都只能是執政黨的特權。這二者看似是水火不容的鮮明兩極,其本質上有著內在地統一,即執政黨有著不受制約和監督的絕對權力——既可以它來腐敗,也可以用它來反腐。在這一收一放之中,執政黨不斷玩著官員可恨皇上聖明的平衡遊戲,並通過這種走鋼絲將反腐置於自己的絕對控制之下。
在中國,有一個很有名的靴子典故。一位年輕人與一位老人住樓上樓下,年輕人深夜歸來脫靴子的聲音經常驚擾老人的美夢。久而久之,老人一定要在聽到年輕人脫掉兩隻靴子的聲音後方能入睡。倘若某天他只聽到一隻靴子落地的聲音,那他一定會輾轉難眠、豎著耳朵等待另外一隻靴子被甩到地板上的聲音。
如果說劉鐵男是中紀委在近段時間甩下的第一隻靴子,那麼下只靴子在哪裡,該何時丟下,只有丟靴子的中紀委知道,而樓下的民眾,只能豎著耳朵,輾轉反側,期盼著另一隻靴子的早日落地……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5月11日,一個普通的週末夜晚,戒備森嚴、武警把守的發改委大院來了幾位不速之客。隨後,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及夫人郭靜華被中紀委辦案組帶走。翌日,劉鐵男被「雙規」的消息傳遍天下,舉國上下莫不拍手稱快。
自官方發佈劉鐵男被免職接受調查的消息之後,「劉鐵男」三個字就一直牢牢佔據輿論風雲榜的榜首。無論是呆板嚴肅的官方喉舌媒體,還是日趨自由的社交網路媒體,其對劉鐵男的熱度始終不減,尤其是前天剛剛爆出某當紅女演員涉案,再一次刺激了公眾的輿論神經,兇猛的輿論浪潮又一次襲來。
對於這種牆倒眾人推、痛打落水狗的做法,《國際公關》雜誌原常務副主編丁來峰很不以為然,他在微博上寫道:劉鐵男落馬,媒體報導連篇累牘,欲罷不能。網友說,劉鐵男下馬已成事實,媒體一窩蜂地出來報導,挖出各種「內幕」吸引眼球,鞭屍的意義有多大?落馬之前就有人實名舉報你們幹嘛了?還有那麼多蛀蟲隱藏,那麼多罪惡顯擺,你們咋不動勁兒呢?有本事去報幾個出來,別一天天的就知道跟風,幹點實事!
正是在這種輿論狂歡之中,有關劉鐵男案發之前的一些事件相繼曝光,引人深思。據媒體報導,早在一年前的2012年5月,發改委系統的部分退休高官就聯名簽署了對劉鐵男涉嫌貪腐的舉報信,這封信隨即被呈到了中紀委書記的案頭。很快,在這份舉報信上簽名的官員均被中紀委約談,此時中紀委已啟動對劉鐵男涉嫌貪腐的調查。
梳理劉鐵男落馬的前前後後,我們可以整理出一條極為清晰的主線:劉鐵男與情婦徐某鬧翻——徐某將劉的貪腐材料寄往各處——《財經》雜誌刊出劉涉嫌騙貸的文章——發改委退休高官集體舉報——中紀委介入調查——《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劉鐵男——劉鐵男被雙規。從這條主線可以看出,壓垮劉鐵男的最後一根稻草並非媒體人羅昌平的實名舉報,而是發改委高官的集體上書。在羅昌平舉報的五個月前,劉鐵男就以被中紀委立案調查,其兒子和妻子也已均被限制自由。
然而,透過這條主線,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極為不正常的事情。劉鐵男被情婦舉報和媒體曝光之後,中紀委竟然毫無察覺、沒有任何行動,直至2012年5月發改委高官集體上書後,中紀委才立案調查。
2011年11月,《財經》雜誌刊出《中國式收購:一名部級高官與裙帶商人的跨國騙貸》一文,詳細報導了浙商倪日濤和劉鐵男的夫人郭靜華、兒子劉德成涉嫌透過海外並購,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民生銀行騙貸兩億美元未果的前前後後。在媒體被嚴厲管控的中國大陸,《財經》雜誌大篇幅地刊登政府高官涉嫌腐敗的報導,本身就極為不正常;更為詭異的是,對於此次報導,紀檢委等相關部門竟然全部裝聾作啞,不聞不問,直到發改委內部官員將此事鬧到了中紀委。
從此事我們可以看出,執政黨高層原本沒打算拿劉鐵男為「反腐」祭旗,不然不可能在媒體曝光後的五個月時間裡都沒有動他。要知道,中國政府對內有著極其強大的輿論監控系統,對此我本人是深有感觸。在這樣強大的密不透風的監控系統之下,不可能漏掉一家極有影響力媒體對政府高官的貪腐報導,相關部門的不聞不問,只能說明高層不想將此事鬧大。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禍起蕭牆,在該報導的六個月後,發改委高官聯名上書中紀委,舉報劉鐵男。至此,劉敗局已定。
所以說,劉鐵男落馬的根本原因並非在於媒體的報導和體制外的舉報,其直接原因在於沒有搞定發改委內部的諸多官僚和不同利益團體,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沒能堅守中國官場的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在中國的政治生態圈,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即夾著尾巴裝孫子,推崇悶聲發大財。然而,劉鐵男卻在這方面犯了大忌,棱角分明、頗有個性的他不但不喜歡裝孫子,而且還公開叫嚷「副省長請我(吃飯),我根本不理他們」。正是因為劉鐵男的棱角和高調,所以在發改委內部,他著實得罪了一批人,這也為日後發改委內部官員的集體倒戈埋下伏筆。
從劉鐵男案的前前後後,我們似乎能隱隱約約地見到一些發改委內部權力鬥爭的影子,這或許才是劉鐵男的致命一擊。吊詭的是,在劉鐵男案發之後,官方媒體和媒體人卻在為「官民互動反腐」叫好。人民網在微博上寫道:劉鐵男案,為官民互動反腐添上可圈可點的一筆。紀檢部門聽取民意、尊重民意、回應民意,充分瞭解公眾對於反腐問題的期待,這也讓人相信,官民互動的反腐,未來大有可為。中國最具爭議的媒體人胡錫進也在第一時間發了一條微博:一名媒體人通過微博最終扳倒了一位部級高官,這是劉鐵男被宣佈接受調查的「中心事實」。這是微博反腐的又一裡程碑式事件,它驗證了中國的變化。
這種事後塗粉的做法或許是上峰的授意,也可能是他們各自的感慨,但公眾輿論若一起為所謂的「官民互動反腐」叫好,那只能說明中國民眾的幼稚與天真。劉鐵男沒能十八大中更上一層樓,接連在中央候補委員和全國政協委員的角逐中落敗,其根源在於發改委的內部鬥爭,而非外部的舉報,這也是為什麼其情婦所寄的材料都如石沉大海,而發改委官員的聯名上書卻立刻引起重視。這說明,這個體制對於所有的人仍然有著予取予奪的絕對權力,而體制外的監督和舉報,只能是引爆體制內爭權奪利的導火索,或者是事後的錦上添花而已。
對於日益潰爛的腐敗集團,獨立於體制外的民間第三方力量根本無法染指,只能在或明或暗的授意下,有限度地打敲邊鼓。從以往的諸多案例來看,民間的自發性反腐往往遭遇官方毀滅性的打擊。就在劉鐵男案發的同一時間,江蘇徐州一對夫婦,因實名舉報村支書,慘遭殺人滅口。據最高人民檢察院2010年收集的材料顯示,約有70%的舉報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擊報復或變相打擊報復。
面對著不計其數的腐敗官員,執政黨無論是從維持現政權穩定的主觀意願上來講,還是從具體操作難度的客觀環境上來說,中紀委只能選擇性地反腐,即腐敗和反腐都只能是執政黨的特權。這二者看似是水火不容的鮮明兩極,其本質上有著內在地統一,即執政黨有著不受制約和監督的絕對權力——既可以它來腐敗,也可以用它來反腐。在這一收一放之中,執政黨不斷玩著官員可恨皇上聖明的平衡遊戲,並通過這種走鋼絲將反腐置於自己的絕對控制之下。
在中國,有一個很有名的靴子典故。一位年輕人與一位老人住樓上樓下,年輕人深夜歸來脫靴子的聲音經常驚擾老人的美夢。久而久之,老人一定要在聽到年輕人脫掉兩隻靴子的聲音後方能入睡。倘若某天他只聽到一隻靴子落地的聲音,那他一定會輾轉難眠、豎著耳朵等待另外一隻靴子被甩到地板上的聲音。
如果說劉鐵男是中紀委在近段時間甩下的第一隻靴子,那麼下只靴子在哪裡,該何時丟下,只有丟靴子的中紀委知道,而樓下的民眾,只能豎著耳朵,輾轉反側,期盼著另一隻靴子的早日落地……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