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213)

2013年06月02日禁書禁文
【新唐人2013年6月2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5年6月14日

現在可以有把握地說,毛澤東反對共產國際的鬥爭,從1935年1月他成了中共領袖之後,就開始了。毛於5月25日和6月10日的講話,完全證實了這一點。他說,遵義會議標誌著中共路線開始發生根本的轉折。以前,毛澤東避免在公開場合談到這一點。在這次代表大會上,他說,的確,從遵義會議以來,他就一直在與共產國際的“贊成投降主義的路線”作鬥爭(也就是反對列寧創立的第三共產國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政策)。

6月9日、10日和11日,美國觀察組的代表斯特爾、多姆凱和斯溫森,分別拜訪了毛澤東、朱德和葉劍英。這次拜訪,是魏德邁要他們飛往重慶的指示促成的。

毛澤東、朱德和葉劍英在與美國人的談話中說,不管是美國、英國還是蘇聯,誰幫助了中國人民,他們就把誰看作是朋友;誰要是反對這種援助,誰就會被看作是敵人。

他們告訴美國人說,美軍總部和中共軍事當局不簽訂軍事合作協定,就談不上派遣美國人去敵後根據地和建立氣象站等問題。

斯特爾說,他接到通知,美國最高軍事當局將派代表來延安。

葉劍英重申,如果這位官員是來談判大規模合作問題,而不是來討論一些瑣碎的私事,那麼,中共領導人歡迎他來延安。

在奧爾洛夫的堅決要求下,用石頭在窯洞外擴建了一間新的手術室,這就有可能同時對6個病人作手術。現在,百分之七十五的手術,是由安德烈.雅科夫烈維奇訓練的外科醫生做的。在延安,已經出現了兩起天花病,更不用說其他傳染病了。

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6月11日的閉幕會上,毛澤東講了話。發言內容概括如下:

1.大會開了五十天。它解決了許多重大問題,決定了黨的路線,選出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大會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會前活動,報告與討論,以及選舉。

“會前的充分準備,保證了大會取得成功。代表們的發言很好,並且作了自我批評。自我批評概不過分,也不算少,當然可以再多一點。有了自我批評,大會才能達到團結一致。

“中央委員會的選舉進行得很順利。

“大會以後,許多代表就要回去。他們應在那裡的黨員和全體人民中,對大會的決議展開大規模的宣傳和解釋工作。

“毫無疑問,絕大多黨員是會贊成大會的路線的。

“有些人會搞分裂活動。

“有些人,可以說,將無視大會的存在,大會的決議對他們沒有約束力,他們將繼續按老的路線和觀點來辦事。
“需要採取一切措施,來消除黨內的不和,還需要作出重大努力來加強黨的團結。

2.“關於我們和美國的關係。

“總的來說,我們是同意和它合作的。但要按雙方同意的某些條件來進行合作。”

毛澤東接著敘述了他與將赴重慶的觀察組代表的談話。

允許美國人呆在延安和第129步兵師原駐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資本主義,歐洲已進入了一個和平發展的階段”。

“前途如何?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革命,一是戰爭。”

3.關於蘇聯的態度。

“6月3日《消息報》的評論文章《國民黨的代表大會與中國的現實》,充分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利益。”

4.關於中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

由於中國的特點,這個過程將會很長。

和平發展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前途也可能是一場艱苦的浴血鬥爭。(談到發展,毛澤東指的是在全國奪取政權)。

“革命的發展由人民的願望來決定。如果人民擁護革命,那沒有人能阻撓這個過程。如果人民反對,那麼共產黨的希望就不能實現。我已在《新民主主義論》這篇文章中寫了這個問題。我又在發言中強調了這個問題,並向去年訪問延安的記者作了說明。”

5.毛澤東在結束講話時,又提到黨的團結問題。他說,對黨的團結有自己見解的人,是應當懂得黨的決議的。“但首先必須實行大會的路線。遵循這條政治路線,中國人民就會得到勝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