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8月21日訊】 壯語給貪棺99口棺木的總理
導語:朱鎔基,一位鐵血的中國總理,出生於貧困家庭,幼年失怙,十二歲喪母,貧窮無依,唯靠群奮用功,才得以依靠獎學金升學,長沙中學讀書時,還染上霍亂,差點英年早逝。這位出生於草根的總理,由於早歲備嘗艱辛,因此對屍餐祿位,和貪腐深惡痛絕,曾豪狀語備一百口棺,99口贈與貪官,震盪整個官場。
一,朱鎔基的焦慮
據南方週末報導,2013年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一書,正式向全國發行。塵封已久的朱鎔基上海執政歲月,也重新被人記起。《網友評論38期》作者石述思談到,在實體書已是昨日黃花的今天,朱鎔基的書大賣的背後原因值大家深思。
相對於朱鎔基的焦慮,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更直言,中國社會已漸漸滑向崩潰邊緣。人民與官府嚴重對立與疏離,所謂公家的,不存在你我個有其中一份的感覺,對於公家的任何事故,人民只有冷嘲熱諷的份,而不再任何感情依附。孫立平說,「這不是國民性的本然」,相較與八十年代,增加的只是社會對公權的厭惡增加。
社會向心力的急速流失,事實上與底層人民對統治集團貪府的整體無力感,進而產生本能上的厭惡。孫立平舉出以元宵央視大火,燒掉幾十億為例。正月元宵節央視一場大火,損失達幾十個億。然而,網路上一片幸災樂禍之聲。沒有悲傷,沒有痛心,幸災樂禍中透露的是某種難以言表的快意。而在這場央視大火中,有人這樣說,幾十個億燒掉就燒掉吧,不被燒掉也會被吃掉。這裡的吃喝當然是指公款吃喝。還有人說,心疼的是救火要用掉多少水啊,現在天旱啊。這裡背後折射的是人心的強烈疏離和背棄。公家的是他們的,並不是我們的,這種疏離不再是少數人,而是已然以一種社會性結構存在著。
揆其因,在於人們已漸次覺醒,對於悠觀後代子孫生活環境的長遠問題,貪腐問題,都比以往更加重視。相對於執政階層的反腐,還只在於表面敷衍和殺雞儆猴階段,深感不滿。的麻木,讓人民對公權失去了信心,種種口號式宣言,也只是淪為為宣傳而宣傳而已。沒有實質上根本的措施,看在人民眼中,自是心知肚明。更可笑的是,一方面將反腐斥諸社會,一方面又噤若寒蟬,這體現了既得利益者的體制邏輯性,其後果自然是社會上下兩層的相互剝離。而衍生的,為掩護既得利益者,更是不顧一切的壓制言論自由。
二,「權力牽出現象」與「西西裡化社會」
由於制度及結構性的利益,使得維穩成了現今體制下必須存在的一個變態課體。地方政府以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維穩,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開會及寫報告應付高層。真正處理政務僅僅剩下三分之一時間。這種維穩思路不僅耗掉公權力的正常運作,進而衍生的是更多的社會群體事件。社會發展受到不當的變態壓抑,使得本應順理成章的社會變革得不到正常發展,反而加劇了社會動盪和崩潰。
人們面對貪腐官場的無力,個體主體權受到非法干預剝削,只能不斷的忍耐,當這種壓力到了臨界點,就有可能產生與之俱焚的悲烈場景。而冤有頭債有主,前面左轉是政府,所道盡的就是這種社會的集體無力與悲涼。
孫立平在接受南方週末訪談時談到,「觀察當今中國的社會生活,人們可以注意到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我把它叫做「牽出現象」。首先是表現為一些地方政府行為的失範:權力的霸道和蠻橫,暴力截訪,血腥拆遷;執法部門的腐敗使得一些地方的民眾有冤無處申;腐敗開始成為一種民眾無可奈何甚至只有默認的現象;潛規則盛行於社會,甚至成為基本的為官為人之道;強勢利益集團在財富的掠奪上肆無忌憚,對公平正義造成的嚴重侵蝕導致社會生活「西西裡化」趨勢出現;社會底線失守,道德淪喪,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喪失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
權力失控的直接結果,是社會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在降低。同時,政府公信力喪失,道德優勢弱化,只能越來越依賴強力與強制。
對此,孫立平教授的藥方是,如同快速的與癌細胞切除一樣的與過去做切割,而且越快越好。
三,排它性的機器,只能讓法治退位
實際上,當社會運轉,權錢勾結,成了社會快速成功的借鏡,人們一方面津津樂道以這種成功模式,又對此深惡痛絕時,這種社會離動盪已是不遠了。改革成了一種掠奪遊戲,社會正義蕩然無存,權力系統的傲慢,又導致公權力扭曲,人們對此無力應對,真正改革者,面對這種框架,也只能徒呼負負。
因此,具有鐵血總理之稱的朱鎔基,在面對各種改革痛下決心,最後的結果是愛將大幅判逃,四十二個省行或副行長逃亡。讓朱鎔基在衡山賓管館談及此事,一度憤而昏厥。
改革與開放是朱鎔基念念在茲的一個信念,在新書發表會上,這位退休的老總理依舊稟持著這兩個核心。對於自己理念堅持的還有溫家寶總理,不管在位期間,或是已退了位,民主化,依舊是溫家寶心中的堅持。朱鎔基曾經在這個問題上做出這樣指示,他說,我們的黨權利要和人民一樣,不能有超出人民權力的思維。這個指示背後彰顯的是法治精神的體現。政黨只是個法人機構,其權力自然不能超越自然人。只是這種領導人的堅持,何以不能轉化成社會改革的正能量?概因存在於一個具有排它性極強的機器存在,當一個機器不容其他的監衡和法治精神,那麼任何具有魄力和強烈改革精神的領導者,都只能面臨無可解決的困境。體制性的邏輯,註定改革和開放,最終只有滑向權錢勾結的權貴軌道上運轉。
四,要換軌道,還是老車提速
面對這種歷史的慣性,孫立平教授憂心的說,除非是總崩潰,否則不可能有所改變。從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轉向,都可以看到這點。但問題在於任何的開刀,都有可能讓無限的權力與無限的利益在一夕間崩潰。這也是任何有濃烈改革意識的強人無法扭轉的課題。這種課題延漫至今,更越顯無解。畢竟這種封閉體系,本身就是一個閉合性社會。這點在一位脫離體制內的人就曾說過,只要你一進入這個體制,就會不自覺的會維護這個體制。因此任何改革,要不脫出閉合性的視野,斷難有所改變。一心一意追求民主的溫總理,面對的是孤軍奮戰,他身邊沒有盟友,也因此讓他博得影帝的封號,這無疑是他最感無奈的傷痛。因為在閉合體系當中,違背體制邏輯,意味著背叛,意味著自己是架構體系中的叛徒,誰也不能面對把自己拱上人生高峰的組織,成為一名背叛者。
也因此,在面對內外壓力,又無法讓自己成為組織背叛者情況下,體制內的領導者,所能做的改革,基本僅能以技術改革取代制度性改革,冀圖用技術來轉化系統邏輯。但這種技術性的轉向和改變,因為缺乏制度性轉變的奧援,某些部門往往借改革而將特權轉成了制度化,反而形成社會更加的兩極化,及權貴們尋機鑽縫的掠奪,就算當初是立意良好的,最後結果也是南轅北轍。
結語:改革開放,已面臨嚴峻的深水區,在李克強總理對上海市政府提出的,要制度或要改革,無疑的點出政府和社會共同的焦慮,這也是朱鎔基新書熱賣背後最引人探討的地方。而這點也正是社會共引頸翹盼的,到底改革的列車,是要整體換軌還是提速?!在老舊的軌道上要運行磁浮列車,其可行性如何,將嚴峻的考問這一代中國人的共同智慧。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導語:朱鎔基,一位鐵血的中國總理,出生於貧困家庭,幼年失怙,十二歲喪母,貧窮無依,唯靠群奮用功,才得以依靠獎學金升學,長沙中學讀書時,還染上霍亂,差點英年早逝。這位出生於草根的總理,由於早歲備嘗艱辛,因此對屍餐祿位,和貪腐深惡痛絕,曾豪狀語備一百口棺,99口贈與貪官,震盪整個官場。
一,朱鎔基的焦慮
據南方週末報導,2013年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一書,正式向全國發行。塵封已久的朱鎔基上海執政歲月,也重新被人記起。《網友評論38期》作者石述思談到,在實體書已是昨日黃花的今天,朱鎔基的書大賣的背後原因值大家深思。
相對於朱鎔基的焦慮,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更直言,中國社會已漸漸滑向崩潰邊緣。人民與官府嚴重對立與疏離,所謂公家的,不存在你我個有其中一份的感覺,對於公家的任何事故,人民只有冷嘲熱諷的份,而不再任何感情依附。孫立平說,「這不是國民性的本然」,相較與八十年代,增加的只是社會對公權的厭惡增加。
社會向心力的急速流失,事實上與底層人民對統治集團貪府的整體無力感,進而產生本能上的厭惡。孫立平舉出以元宵央視大火,燒掉幾十億為例。正月元宵節央視一場大火,損失達幾十個億。然而,網路上一片幸災樂禍之聲。沒有悲傷,沒有痛心,幸災樂禍中透露的是某種難以言表的快意。而在這場央視大火中,有人這樣說,幾十個億燒掉就燒掉吧,不被燒掉也會被吃掉。這裡的吃喝當然是指公款吃喝。還有人說,心疼的是救火要用掉多少水啊,現在天旱啊。這裡背後折射的是人心的強烈疏離和背棄。公家的是他們的,並不是我們的,這種疏離不再是少數人,而是已然以一種社會性結構存在著。
揆其因,在於人們已漸次覺醒,對於悠觀後代子孫生活環境的長遠問題,貪腐問題,都比以往更加重視。相對於執政階層的反腐,還只在於表面敷衍和殺雞儆猴階段,深感不滿。的麻木,讓人民對公權失去了信心,種種口號式宣言,也只是淪為為宣傳而宣傳而已。沒有實質上根本的措施,看在人民眼中,自是心知肚明。更可笑的是,一方面將反腐斥諸社會,一方面又噤若寒蟬,這體現了既得利益者的體制邏輯性,其後果自然是社會上下兩層的相互剝離。而衍生的,為掩護既得利益者,更是不顧一切的壓制言論自由。
二,「權力牽出現象」與「西西裡化社會」
由於制度及結構性的利益,使得維穩成了現今體制下必須存在的一個變態課體。地方政府以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維穩,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開會及寫報告應付高層。真正處理政務僅僅剩下三分之一時間。這種維穩思路不僅耗掉公權力的正常運作,進而衍生的是更多的社會群體事件。社會發展受到不當的變態壓抑,使得本應順理成章的社會變革得不到正常發展,反而加劇了社會動盪和崩潰。
人們面對貪腐官場的無力,個體主體權受到非法干預剝削,只能不斷的忍耐,當這種壓力到了臨界點,就有可能產生與之俱焚的悲烈場景。而冤有頭債有主,前面左轉是政府,所道盡的就是這種社會的集體無力與悲涼。
孫立平在接受南方週末訪談時談到,「觀察當今中國的社會生活,人們可以注意到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我把它叫做「牽出現象」。首先是表現為一些地方政府行為的失範:權力的霸道和蠻橫,暴力截訪,血腥拆遷;執法部門的腐敗使得一些地方的民眾有冤無處申;腐敗開始成為一種民眾無可奈何甚至只有默認的現象;潛規則盛行於社會,甚至成為基本的為官為人之道;強勢利益集團在財富的掠奪上肆無忌憚,對公平正義造成的嚴重侵蝕導致社會生活「西西裡化」趨勢出現;社會底線失守,道德淪喪,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喪失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
權力失控的直接結果,是社會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在降低。同時,政府公信力喪失,道德優勢弱化,只能越來越依賴強力與強制。
對此,孫立平教授的藥方是,如同快速的與癌細胞切除一樣的與過去做切割,而且越快越好。
三,排它性的機器,只能讓法治退位
實際上,當社會運轉,權錢勾結,成了社會快速成功的借鏡,人們一方面津津樂道以這種成功模式,又對此深惡痛絕時,這種社會離動盪已是不遠了。改革成了一種掠奪遊戲,社會正義蕩然無存,權力系統的傲慢,又導致公權力扭曲,人們對此無力應對,真正改革者,面對這種框架,也只能徒呼負負。
因此,具有鐵血總理之稱的朱鎔基,在面對各種改革痛下決心,最後的結果是愛將大幅判逃,四十二個省行或副行長逃亡。讓朱鎔基在衡山賓管館談及此事,一度憤而昏厥。
改革與開放是朱鎔基念念在茲的一個信念,在新書發表會上,這位退休的老總理依舊稟持著這兩個核心。對於自己理念堅持的還有溫家寶總理,不管在位期間,或是已退了位,民主化,依舊是溫家寶心中的堅持。朱鎔基曾經在這個問題上做出這樣指示,他說,我們的黨權利要和人民一樣,不能有超出人民權力的思維。這個指示背後彰顯的是法治精神的體現。政黨只是個法人機構,其權力自然不能超越自然人。只是這種領導人的堅持,何以不能轉化成社會改革的正能量?概因存在於一個具有排它性極強的機器存在,當一個機器不容其他的監衡和法治精神,那麼任何具有魄力和強烈改革精神的領導者,都只能面臨無可解決的困境。體制性的邏輯,註定改革和開放,最終只有滑向權錢勾結的權貴軌道上運轉。
四,要換軌道,還是老車提速
面對這種歷史的慣性,孫立平教授憂心的說,除非是總崩潰,否則不可能有所改變。從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轉向,都可以看到這點。但問題在於任何的開刀,都有可能讓無限的權力與無限的利益在一夕間崩潰。這也是任何有濃烈改革意識的強人無法扭轉的課題。這種課題延漫至今,更越顯無解。畢竟這種封閉體系,本身就是一個閉合性社會。這點在一位脫離體制內的人就曾說過,只要你一進入這個體制,就會不自覺的會維護這個體制。因此任何改革,要不脫出閉合性的視野,斷難有所改變。一心一意追求民主的溫總理,面對的是孤軍奮戰,他身邊沒有盟友,也因此讓他博得影帝的封號,這無疑是他最感無奈的傷痛。因為在閉合體系當中,違背體制邏輯,意味著背叛,意味著自己是架構體系中的叛徒,誰也不能面對把自己拱上人生高峰的組織,成為一名背叛者。
也因此,在面對內外壓力,又無法讓自己成為組織背叛者情況下,體制內的領導者,所能做的改革,基本僅能以技術改革取代制度性改革,冀圖用技術來轉化系統邏輯。但這種技術性的轉向和改變,因為缺乏制度性轉變的奧援,某些部門往往借改革而將特權轉成了制度化,反而形成社會更加的兩極化,及權貴們尋機鑽縫的掠奪,就算當初是立意良好的,最後結果也是南轅北轍。
結語:改革開放,已面臨嚴峻的深水區,在李克強總理對上海市政府提出的,要制度或要改革,無疑的點出政府和社會共同的焦慮,這也是朱鎔基新書熱賣背後最引人探討的地方。而這點也正是社會共引頸翹盼的,到底改革的列車,是要整體換軌還是提速?!在老舊的軌道上要運行磁浮列車,其可行性如何,將嚴峻的考問這一代中國人的共同智慧。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