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28日訊】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提供的最新數據:癌症是全球第一死因。每年全球有1270萬人被診斷患有癌症,有760萬人死於癌症,在過去的二三十年,癌症發病率以每年3年3%—5%的增速快速增長。因此,如何應對這一疾病成為重任。
針對胰臟癌復發,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將6個基因當成胰臟癌分子標記,可預測病人開刀後的癌症復發機率,評估病人需否忍受化療副作用。
據《中央社》報導,國衛院研究人員蔡坤志醫師28日指出,研究團隊利用獨創的組織工程技術,在體外模擬的胰臟癌形成過程,以便在一籮筐基因中,篩選6個基因扮演胰臟癌惡化的推手,在動物試驗看到6個基因被抑制後,可削弱胰臟癌幹細胞增生為惡的能力,可抑制癌細胞轉移,延長病人生命。
蔡坤志說,這6個基因當成分子標記,可預測病人手術的預後,只要一點點檢體即可預測未來半年到1年的癌症復發機率,在3組近200名病人的結果顯示準確率可達95%,未來要大規模臨床試驗複測準確率。
此一突破性發現即將刊登在11月份頂尖的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上,研究團隊同時已向美國申請暫行性專利。
蔡坤志說,胰臟癌治療的困難在於不到1/5的病患能早期診斷及開刀切除,手術後5年內仍有8成以上病人死於癌症復發,接受化療整體可延長3到4週的壽命。
研究團隊所開發的胰臟癌分子標記,目的是「找到對的病人接受對的化療」,也可以了解新舊藥物的療效。蔡坤志表示,相形之下,現有的技術是用6到62個基因做預測工具,準確率頂多80%。
針對胰臟癌復發,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將6個基因當成胰臟癌分子標記,可預測病人開刀後的癌症復發機率,評估病人需否忍受化療副作用。
據《中央社》報導,國衛院研究人員蔡坤志醫師28日指出,研究團隊利用獨創的組織工程技術,在體外模擬的胰臟癌形成過程,以便在一籮筐基因中,篩選6個基因扮演胰臟癌惡化的推手,在動物試驗看到6個基因被抑制後,可削弱胰臟癌幹細胞增生為惡的能力,可抑制癌細胞轉移,延長病人生命。
蔡坤志說,這6個基因當成分子標記,可預測病人手術的預後,只要一點點檢體即可預測未來半年到1年的癌症復發機率,在3組近200名病人的結果顯示準確率可達95%,未來要大規模臨床試驗複測準確率。
此一突破性發現即將刊登在11月份頂尖的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上,研究團隊同時已向美國申請暫行性專利。
蔡坤志說,胰臟癌治療的困難在於不到1/5的病患能早期診斷及開刀切除,手術後5年內仍有8成以上病人死於癌症復發,接受化療整體可延長3到4週的壽命。
研究團隊所開發的胰臟癌分子標記,目的是「找到對的病人接受對的化療」,也可以了解新舊藥物的療效。蔡坤志表示,相形之下,現有的技術是用6到62個基因做預測工具,準確率頂多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