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2月19日訊】有朋友告訴我,南京大學呂效平教授導演的喜劇《蔣公的面子》在大陸火得不得了,值得一看。我上網一查,還真是這樣。
這出喜劇曾在南大校內創下了連演了30餘場,場場爆滿的記錄。截至今年8月,又在北、上、廣、深等16座大城市成功巡演了80場。據美國媒體報導,11月22日晚,該劇在三藩市舉行首演,許多年輕華人三五成群趕往當地山麓社區大學劇院,能容納近千人的劇院座無虛席。近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沒有中場休息,觀眾席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掌聲四起。
看了介紹才知道,這出喜劇的創作靈感原來來自流傳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則軼事:1943年蔣介石初任中央大學(即後來的南京大學)校長時,曾邀請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共進年夜飯。與領袖吃飯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劇中三人卻各有盤算:一身西裝打扮的時任道教授一向追求民主自由和學術獨立,痛恨蔣獨裁,但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卻需要蔣的幫助,又開不了口,遂佈局想慫恿有人為自己當說客;著長袍馬褂的夏小山教授是中立派,好美食且素來對蔣與政治無興趣,只是為了火腿燒豆腐而想赴宴,然因曾在學生面前曾說過不承認蔣的校長地位,不好一口答應,只得推說只要請柬署名由校長改為蔣院長或蔣委員長,他就欣然赴宴;穿中山裝的卞從周教授一貫支持政府,內心想赴宴,卻又怕被兩位教授同僚斥為諂媚之舉,便想拉他們一同下水。就這樣,圍繞著給不給蔣公面子,三個人辯論來辯論去,爭吵了整整一個下午。
其實,關於蔣公和他當政的那個時代,中國人並不陌生,只不過從小到大,他們接受的各種官方資訊都毫無例外的告訴他們,蔣某人是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大獨裁者和儈子手,由他主政的那個時代是個血雨腥風的黑暗時代。誰知在《蔣公的面子》裡,蔣某人不但當過中央大學的校長,還曾屈尊請大學教授吃年夜飯。更重要的是,他請人吃飯,居然還有人不想去,不肯給他面子。這真是太顛覆官方教育刻在人們腦海裡的民國印象了!
還未掙脫這種教育影響的人或許以為《蔣公的面子》純屬文學創作,其實這出戲的劇情並非虛構,不信大家可以讀讀《蔣介石兼任中央大學校長的往事》這篇文章。據該文介紹,蔣當中央大學校長那會,很多師生本來就不服氣,覺得以蔣的經歷、學歷當個黨校校長、軍校校長綽綽有餘,但是當大學校長,不夠格。大學校長需要能做得了學術,能獻身於研究,能不問黨派保持獨立,這些蔣介石顯然做不到,當時就有教授揚言要辭職。
蔣介石治校喜歡搬出軍人的做派,喜歡集中全校師生訓話。學生站後,老師站前,教授不管是古稀之年還是體弱多病都站著,一訓就是老半天,遭人反感。後來藉故逃訓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一點名來的人還不到一半。教授開會也要點名,但是逃會不給蔣校長面子的老師不在少數。
民國時的教授都很牛氣,一般只有拿到留洋學位的人才能勝任,後來在教育部長陳立夫的努力下,本國大學畢業任教多年有成績、有著作的學者才能晉升教授,因此教授大都有名士氣派,對國民黨的黨員、政客是看不上的。
在中央大學,蔣介石曾拜哲學教授方東美為師,學習《易經》、王陽明與辯證哲學,以期提高自身的哲學修養。兩人見面,蔣執學生禮,方還蔣元首禮,二禮並行。蔣一次開會,把禮堂座椅全搬空了,又讓人站著,方東美見狀大怒,說:「既是校長,豈可以不敬師?我這個所長不幹了。」之後,任蔣如何安撫,方東美堅辭中大哲學研究所所長一職。
中大學生畢業典禮時,蔣介石高高興興地前來,準備親手授學生畢業證書,以示師生情誼。可是點名點了好多個,都只有一個學生上來代領,惹得老蔣興致大壞,扔下證書,拂袖而去。畢業式上要與教師座談,蔣去了後,發現現場只有職員沒有教授,大怒而去。
可見,蔣公當中央大學校長時,確實有不少教授經常不給他面子。當時,大學獨立、知識份子人格獨立,是一種社會共同追求和價值觀,攀附權貴者會被人所不齒。所以在《蔣公的面子》中,教授卞從周明明雖與體制合作,但為了面子也只能裝出清高的樣子。面對大學裡的鬧騰,教授的清高,蔣介石作為一國領袖也只能是「戒急用忍」,請有名望的大學教授吃年夜飯就是他採取的拉近跟教授們關係的方法。
《蔣公的面子》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我覺得其中之一就在於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讓觀眾身臨其境的見識了民國時期領袖、政治與知識份子的關係——在那個所謂「暗無天日」的時代,蔣公雖然獨裁,但對知識份子還是持有一定程度的尊重的,民國雖然專制,但知識份子還是擁有一定自由空間的。反觀1949年之後的中國,差距何等之大!試想,如果是毛公鄧公等等請大學教授吃飯,有人敢不給他們面子嗎?借他們10個膽子也不敢吧。這,恐怕正是《蔣公的面子》能夠贏得觀眾共鳴的原因之一。
人畢竟不是豬,除了溫飽,還需要自由和尊嚴。只有有了自由和尊嚴,人才真正活得像人。由《蔣公的面子》的火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年來的「民國熱」。民國當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時代,民國其實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成堆的時代,但與所謂的「新中國」相比,它卻是一個人們擁有基本自由和尊嚴的時代。今人之所以那麼熱衷於瞭解和談論那個時代,恰恰反映了自由和尊嚴在他們生活中的匱乏。
有一天,當我們不再誠惶誠恐的把當權者的面子當回事,當每個中國人都擁有了自己期盼的那份自由和尊嚴時,這個國家的希望才會真正到來。
這出喜劇曾在南大校內創下了連演了30餘場,場場爆滿的記錄。截至今年8月,又在北、上、廣、深等16座大城市成功巡演了80場。據美國媒體報導,11月22日晚,該劇在三藩市舉行首演,許多年輕華人三五成群趕往當地山麓社區大學劇院,能容納近千人的劇院座無虛席。近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沒有中場休息,觀眾席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掌聲四起。
看了介紹才知道,這出喜劇的創作靈感原來來自流傳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則軼事:1943年蔣介石初任中央大學(即後來的南京大學)校長時,曾邀請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共進年夜飯。與領袖吃飯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劇中三人卻各有盤算:一身西裝打扮的時任道教授一向追求民主自由和學術獨立,痛恨蔣獨裁,但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卻需要蔣的幫助,又開不了口,遂佈局想慫恿有人為自己當說客;著長袍馬褂的夏小山教授是中立派,好美食且素來對蔣與政治無興趣,只是為了火腿燒豆腐而想赴宴,然因曾在學生面前曾說過不承認蔣的校長地位,不好一口答應,只得推說只要請柬署名由校長改為蔣院長或蔣委員長,他就欣然赴宴;穿中山裝的卞從周教授一貫支持政府,內心想赴宴,卻又怕被兩位教授同僚斥為諂媚之舉,便想拉他們一同下水。就這樣,圍繞著給不給蔣公面子,三個人辯論來辯論去,爭吵了整整一個下午。
其實,關於蔣公和他當政的那個時代,中國人並不陌生,只不過從小到大,他們接受的各種官方資訊都毫無例外的告訴他們,蔣某人是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大獨裁者和儈子手,由他主政的那個時代是個血雨腥風的黑暗時代。誰知在《蔣公的面子》裡,蔣某人不但當過中央大學的校長,還曾屈尊請大學教授吃年夜飯。更重要的是,他請人吃飯,居然還有人不想去,不肯給他面子。這真是太顛覆官方教育刻在人們腦海裡的民國印象了!
還未掙脫這種教育影響的人或許以為《蔣公的面子》純屬文學創作,其實這出戲的劇情並非虛構,不信大家可以讀讀《蔣介石兼任中央大學校長的往事》這篇文章。據該文介紹,蔣當中央大學校長那會,很多師生本來就不服氣,覺得以蔣的經歷、學歷當個黨校校長、軍校校長綽綽有餘,但是當大學校長,不夠格。大學校長需要能做得了學術,能獻身於研究,能不問黨派保持獨立,這些蔣介石顯然做不到,當時就有教授揚言要辭職。
蔣介石治校喜歡搬出軍人的做派,喜歡集中全校師生訓話。學生站後,老師站前,教授不管是古稀之年還是體弱多病都站著,一訓就是老半天,遭人反感。後來藉故逃訓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一點名來的人還不到一半。教授開會也要點名,但是逃會不給蔣校長面子的老師不在少數。
民國時的教授都很牛氣,一般只有拿到留洋學位的人才能勝任,後來在教育部長陳立夫的努力下,本國大學畢業任教多年有成績、有著作的學者才能晉升教授,因此教授大都有名士氣派,對國民黨的黨員、政客是看不上的。
在中央大學,蔣介石曾拜哲學教授方東美為師,學習《易經》、王陽明與辯證哲學,以期提高自身的哲學修養。兩人見面,蔣執學生禮,方還蔣元首禮,二禮並行。蔣一次開會,把禮堂座椅全搬空了,又讓人站著,方東美見狀大怒,說:「既是校長,豈可以不敬師?我這個所長不幹了。」之後,任蔣如何安撫,方東美堅辭中大哲學研究所所長一職。
中大學生畢業典禮時,蔣介石高高興興地前來,準備親手授學生畢業證書,以示師生情誼。可是點名點了好多個,都只有一個學生上來代領,惹得老蔣興致大壞,扔下證書,拂袖而去。畢業式上要與教師座談,蔣去了後,發現現場只有職員沒有教授,大怒而去。
可見,蔣公當中央大學校長時,確實有不少教授經常不給他面子。當時,大學獨立、知識份子人格獨立,是一種社會共同追求和價值觀,攀附權貴者會被人所不齒。所以在《蔣公的面子》中,教授卞從周明明雖與體制合作,但為了面子也只能裝出清高的樣子。面對大學裡的鬧騰,教授的清高,蔣介石作為一國領袖也只能是「戒急用忍」,請有名望的大學教授吃年夜飯就是他採取的拉近跟教授們關係的方法。
《蔣公的面子》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我覺得其中之一就在於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讓觀眾身臨其境的見識了民國時期領袖、政治與知識份子的關係——在那個所謂「暗無天日」的時代,蔣公雖然獨裁,但對知識份子還是持有一定程度的尊重的,民國雖然專制,但知識份子還是擁有一定自由空間的。反觀1949年之後的中國,差距何等之大!試想,如果是毛公鄧公等等請大學教授吃飯,有人敢不給他們面子嗎?借他們10個膽子也不敢吧。這,恐怕正是《蔣公的面子》能夠贏得觀眾共鳴的原因之一。
人畢竟不是豬,除了溫飽,還需要自由和尊嚴。只有有了自由和尊嚴,人才真正活得像人。由《蔣公的面子》的火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年來的「民國熱」。民國當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時代,民國其實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成堆的時代,但與所謂的「新中國」相比,它卻是一個人們擁有基本自由和尊嚴的時代。今人之所以那麼熱衷於瞭解和談論那個時代,恰恰反映了自由和尊嚴在他們生活中的匱乏。
有一天,當我們不再誠惶誠恐的把當權者的面子當回事,當每個中國人都擁有了自己期盼的那份自由和尊嚴時,這個國家的希望才會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