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誠至金開1號」 中共避小禍或致大難

2014年02月01日財經
【新唐人2014年2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田飛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大陸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兌付危機從無法兌付的恐慌,最終落定為本金安全、利息損失的結局,一場備受海內外關注的金融事件也落下帷幕。700名投資者在歷時40多天「無法兌付」的噩夢下,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不過,有媒體認為,這只是當局暫時的一種緩解,今年可能會有更多信託產品陷入困境,中共避小禍的做法可能遭致更大的災難。

據大陸媒體報導,這筆30億元人民幣貸款的融資方是山西振富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貸款定於1月31日償還。不過,由於融資方陷入民間借貸的訴訟,無力還債,面臨30億兌付危機。

作為這款高達30億元信託計劃的受託方和代銷行、託管行,中誠信託和工行深陷漩渦。

當它在2010年被打包成一隻信託產品銷售時,曾向投資者開出了10%的收益率。這個充滿風險的項目被套上了產權清晰、價值不菲的光鮮外衣;即便在振富能源控制人被刑拘、危機已露端倪之後,仍有資金從監管賬戶不斷流出。而時至今日,這些迷霧仍未徹底散去,相關方面依舊保持沉默。

大部分投資者最終和中誠信託簽署了授權委託轉讓協議,放棄了尚未兌付的第三次利息,選擇了本金的落袋為安,並拿回了期待已久的本金。

目前沒人知道是誰拿出這30億元人民幣巨款,償還投資者本金,避免了產品違約。市場人士猜測,也許是代銷行工商銀行,或是歷來為工商銀行處理壞賬的華融資產,再不然就是中誠信託三成股權持有方中國人保,也有可能是山西省政府。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不管是誰兜底,毋庸置疑是中共當局決定採取手段,以免違約。但這次救援是否真的有助中國避免爆發「雷曼事件」,卻很值得懷疑。

報導稱,如果允許「誠至金開1號」違約,會嚴重打擊投資者對其他信託產品的信心,因而重新選擇將資金存放銀行,令信託公司難以出售新產品,由此無法籌措充足資金,償付即將到期的短期產品。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也會隨之大幅重整,市場也會對信貸風險進行大規模重新定價。其他信託產品也會出現違約,部分實力不足的機構會被擠出市場。最終,國有銀行會介入,向實力較強的借款人提供資金,將風險曝露重歸表內。

報導認為,雖然這個過程會很痛苦,但中國這個由國家控制的封閉金融系統,幾乎不可能像國際市場般在2008年10月雷曼倒閉後爆發大型危機。也就是說,違約風險可控。但當局這樣的「救援行動」,所形成的風險有可能完全失控。

報導分析,當局批准救助「誠至金開1號」的投資者,就此傳遞出明確信息:高收益信託產品的投資者不必考慮與融資方有關的種種風險,即使產品出現問題,他們也能拿回資金;而設計產品的信託公司和代銷產品的銀行,也不必考慮信貸風險和名譽風險。

報導最後指出,中共此舉無異於任由監管不善、狀況不明的影子金融系統繼續擴張。當局錯誤地選擇向「誠至金開1號」拋出救生圈,旨在鼓勵市場正確評估風險的改革計劃遭到了嚴重削弱。如果市場不能正確評估風險,中國日後就難免會爆發一場大規模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