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楊繼繩《墓碑》(一百零四)

2014年03月31日禁書禁文
【新唐人2014年3月31日訊】【導讀】《墓碑》是一本記錄中國六十年代餓死三千六百萬人的大飢荒真相的著作,作者是前新華社經濟記者、《炎黃月刊》副社長楊繼繩。他花了十多年時間,查閱資料,訪問經歷大饑荒的人,收集了上千萬字的資料數據,以翔實而豐富的資料記錄了大飢荒餓死幾千萬人的史實,揭穿了中共官方所謂「三年自然災害」之謊言, 揭示了餓死人的根源是人禍而非天災。《墓碑》獲得二零一三年美國海耶克圖書獎(The Hayek Prize)。作者說《墓碑》不僅是為紀念死去的三千六百萬人的靈魂,也是希望「埋葬」造成這個悲劇的中共體制。

(接上期)

有關大飢荒的大事記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斯大林加秦始皇」的政治制度開始確立。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七日 中共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華北局寫了一個《把老區互助組提高一步》的報告,主張引導互助組走向更高一級形式。劉少奇認為山西省委的提出的「是一種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毛澤東支持山西省委的看法,批評了劉少奇的看法。在此期間,毛澤東還支持高崗在東北搞農業集體經濟的作法。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中共中央發布《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要求各地有領導地大量發展勞動互助組,在有基礎的地區,有重點地發展土地入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九五三年全國有近半數的農戶參加了互助組,組織起來的合作社也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三倍多。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日晚 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聽取了陳雲的彙報,就解決糧食困難問題採納了陳雲對糧食實行統購統銷的建議。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 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糧食統購統銷的決議》。決議規定,「所有收購量和供應量,收購標準和供應標準,收購價格和供應價格等,都必須由中央統一規定或經中央批准」。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中共中央同意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目前食油的產銷情況和處理辦法的報告》,作出《關於在全國計劃收購油料的決定》。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政務院第一九四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於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銷售的命令》,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布,從十二月初開始,除西藏、台灣外,全國城鄉開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發展到四十多萬個。部分農民抵觸情緒嚴重。

一九五五年三月 鄧子恢到到浙江對合作社進行整頓和鞏固。浙江的農業合作社由五萬三千一百四十四個,減為三萬七千五百零七個。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作《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譏諷怕農業社發展快了是「小腳女人」。他嚴厲批評鄧子恢和中央農村工作部收縮農業社,他強調, 「在發展問題上,目前不是冒進的問題。」

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國務院發布《農村糧食統購統銷暫行辦法》,正式實行「定產、定購、定銷」的「三定」政策;發布《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規定對非農業人口一律實行居民口糧分等定量供應,工商業用糧實行按戶定量供應,牲畜飼料用糧食實行分類定量供應。

一九五五年九月 毛澤東親自主編了《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十二月出版。他為這本書寫了序言和一百零四條按語,對合作化和其他許多方面工作中的「右傾機會主義」,給予尖銳的批評。序言中說:「在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即到一九六七年,糧食和許多其它農作物的產量,比較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最高年產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五日下午 劉少奇向在京的中央委員、黨政軍各部門負責人傳達了毛澤東關於批判右傾保守思想、爭取提前完成過渡時期總任務的指示。劉少奇傳達的大意是:毛主席說:「我們要利用目前國際休戰時間,利用這個國際和平時期,再加上我們的努力,加快我們的發展,提早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關於八大的準備工作,毛主席提出,「中心思想是要講反右傾思想,反對保守主義」。按常規走路,時間拉得長,成績不大,這是保守路線。我們有不少同志正在走這條保守路線。客觀事物是不平衡的,平衡不斷被衝破是好事。不要按平衡辦事,按平衡辦事的單位就有問題。

在這個會上,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聽了傳達之後,表示擁護毛澤東的看法,他說:「新大陸早已存在,我們發現得太晚了。」他要求各部委按照一九六七年糧食總產量一萬億斤的精神,修改原來擬定的各項計劃指標。

一九五六年一月 經最高國務會議通過了經毛澤東審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農業部部長廖魯言對這個綱要作了說明。「說明」指出,到一九六七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將達到一萬億斤。

一九五六年一月 毛澤東在多次講話中都講到,美國那點東西,一億噸鋼,幾百個氫彈,算不了什麼,中國要超過它,第一步是接近它。國務院各部唯恐緊跟不快,急急忙忙地修改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到一九六七年)指標。一九五六年一月四日,以國家計委的名義,把這個高指標的計劃,報送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

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 由於指標越來越高,周恩來感到壓力很大。他指出現在「有急躁冒進的現象」。他和李富春、李先念研究,決定在計劃和財政會議上,把指標「壓一壓」。

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日 《人民日報》在一版頭條登出由劉少奇、陸定一、胡喬木三人修改定稿的社論,題為《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情緒》。這篇社論的重點是批評急躁情緒。這篇社論是「反冒進」的標誌性文件。

一九五六年九月五日到二十七日 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八大」政治報告認為: 「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一九五六年 農業集體化在幾個月內快速完成。年底,百分之九十六點三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百分之八十七點八的農戶參加了高級社。原來預計十八年完成的農業集體化,七年就完成了。

一九五六年 在全國範圍內完成了對私人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一九五七年,就工業而言,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公私合營三者合計占工業總產值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一,再加上農業集體化,私有經濟基本被消滅。計劃經濟體制從此全面確立,國家壟斷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城鄉居民的一切生活資料都由政府按國家確定的定量供應。

一九五七年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 發生「仙居事件」。浙江省仙居縣在三十三個鎮中有二十九個鄉鎮先後農民鬧退社、分社。幹部不許退社,就毆打幹部,哄鬧政府。鬧事後,在全縣三百零二個合作社中,完全解體的有一百一十六個,部分垮台的有五十五個。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四日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處理了廣西餓死人事件,省委第一書記陳漫遠、省委書記郝中士等十二人受到撤職等處分,《人民日報》十八日發表社論《堅持同漠視民命的官僚主義作鬥爭》。改組後的廣西省委常委、副省長陳再勵、常委王夢周、委員廖原、駱明、王浩、候補委員廖聯原等為陳漫遠、郝中士鳴不平,認為餓死人是合作化與糧食統購統銷的惡果,中央在農村工作中「犯了路線錯誤」,後被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在中共八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向全體中央委員作了《做革命的進派》的高調講話。他把「反冒進」的人說成是「促退委員會」,並且和右派章羅聯盟掛上鉤。批評了經濟建設中的反冒進以後,他輕而易舉地推翻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他說:「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 「八大決議上講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的矛盾。這個提法是不對的。」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毛澤東率團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議上說:「赫魯曉夫告訴我們,十五年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們也可以講,十五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超過英國。」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日,在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公開宣布了毛澤東的這一設想,從而成為全黨、全國的指導思想。

一九五七年冬到一九五八年春 上千萬到上億的勞動大軍,從南到北大搞農田水利建設。規模較小的農業合作社沒有力量辦大型水利工程。中央有些領導人就產生了將小社合併為大社的想法。毛澤東曾一再強調「大社的優勢性」。

一九五七年 反右派鬥爭,六十多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從而堵塞了一切言路。再加上輿論壟斷,與政府不同的意見不能發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封鎖群眾信息來源的同時,也封鎖了自己的信息,從此,他們聽不到真實情況,聽不到對錯誤政策的批評。


章伯鈞(中)於一九五七年被打成「中國頭號大右派」。(網路圖片)


一九五七年 在城市開展反右派的同時,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教育的中心題目是:第一,合作社的優越性問題;第二,農產品統購統銷問題;第三,工農關係問題;第四,肅反和遵守法制問題。就上述問題開展大辯論,弄清大是大非。一大批「有資本主義傾向」的農民遭受打擊。

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一日到二十二日 南寧會議。繼續批評反冒進。毛澤東說:「不要提反冒進這個詞,這是政治問題。一反就泄了氣,六億人一泄氣就不得了。」周恩來作了檢討。他說,反冒進是帶有方針性的動搖和錯誤,是一種右傾保守主義思想,是與主席的促進方針相反的促退方針。這一反冒進的錯誤,我要負主要責任。

會後,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批右傾,爭躍進」的潮頭。

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日到三月二十六日 成都會議。會上,毛澤東「思如泉湧,氣若長虹,高屋建瓴,勢如破竹」。周恩來再一次就反冒進作檢查,還說毛澤東是「真理的代表。」這個會議對「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形成起了關鍵作用。

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 中央正式批發《關於發展地方工業問題的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儘快使本地區的地方工業總值趕上或超過農業總產值,並把達到這一目標的時間由原來規定的五年到十年縮短為五年到七年。這個文件下達不久,一個聲勢浩大的辦地方工業的高潮在全國形成,各地力爭在五年左右,使地方工業的總產值超過農業總產值。六月到八月初,中共中央提出各大協作區要建立比較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各地出現了盲目建廠,亂上工業項目的熱潮。

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日 嵖岈山大社正式成立。五月五日,改名為嵖岈山人民公社。這是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

一九五八年五月五日到五月二十三日 在北京召開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會議作出決議:一致同意黨中央根據毛澤東同志的創議而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把總路線的旗幟插遍全國》,其中強調「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要「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 劉少奇在同全國婦聯黨組的談話,提到消滅家庭和建立公共食堂。他說:「我有這麼一個設想:要建立很多託兒所、公共食堂,辦很多服務性行業。」要「把煮飯變成了集體的事業,變成為大生產、大經濟。」他還談到消滅家庭的問題。

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月 陸良事件。雲南省曲靖地區陸良縣,從二月到九月,全縣發生腫病三萬三千三百一十九人次,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因腫病死亡五千二百零三人,占發病人數的百分之十五點六,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點零四。後來統計死亡一萬二千九百一十二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五點六。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 薄一波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報告,其中說,一九五九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除電力外,都將超過英國的生產水平。六月二十二日,毛澤東對此件批示說:「超過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兩年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這裡主要是鋼。只要一九五九年達到二千五百萬噸,我們鋼的產量就達到英國了。」


王鶴壽 (網路圖片)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九日晚 毛澤東在北京住地游泳池召集了中央一些領導人,毛問冶金部長王鶴壽:去年五百三,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王鶴壽說,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一九五八年鋼產指標為一千一百萬噸(對外公布是一千零七十萬噸)。從此全國掀起了大辦鋼鐵的群眾運動。加上其它戰線直接或間接支援的,全國投入大鍊鋼鐵的人數超過了一億。

一九五八年六、七月間 上海市奉賢縣在「掃除殘餘反革命」和「反擊富裕中農進攻」的口號下,發生了亂關、亂斗的現象。到一九五八年深耕深翻、興修水利中,又提出「苦戰三十晝夜」,「不完成任務拿頭來見」,「要用殺人之心去搞生產」等口號,在全縣範圍內普遍發生了捆綁吊打,亂罰、亂斗、亂關等現象。造成了九百六十人非正常死亡。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陳伯達在《紅旗》雜誌第三期上發表了《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的文章,第一次向全國提出了「人民公社」的概念。7 月16 日,他又在《紅旗》第四期上發表了《在毛澤東的旗幟下》一文,傳達了毛澤東關於辦人民公社的思想:把工、農、商、學、兵(民兵),組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國社會的基本單位。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到十八日 劉少奇到山東省壽張縣視察,他參觀了台前社畝產將達三萬至五萬斤的玉米,三萬至五萬斤的穀子,三十萬斤地瓜和宏偉社畝產一萬五千斤籽棉的豐產後,讚揚他們說:「你們壓倒了科學家,他們沒敢想的,你們做到了,這是個革命。」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九日和八月六日 周恩來兩次參觀河南省的「小麥豐收展覽會」,他除了肯定河南的高產衛星以外,還大力稱讚河南的公共食堂。

一九五八年八月六日 毛澤東視察河南省七裡營人民公社時說:「看來人民公社是一個好名字,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群眾喜歡的名字。」八月九日,毛澤東視察山東省時,對譚啟龍等當地領導人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於領導。」

一九五八年八月 劉少奇派人到山東壽張縣進一步了解那裡的高額豐產情況,寫回的調查報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口號。

一九五八年八月四日 毛澤東視察徐水。八月六日,陳正人奉中共中央之命,到這裡來搞「共產主義試點」。《人民日報》大力宣傳徐水的試點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三十二萬人到徐水參觀。中共中央領導人幾乎都到徐水參觀過。從此全國颳起了共產主義風。十一月六日,毛澤東在《山東范縣提出一九六零年過渡到共產主義》上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詩,似乎是可行的。時間似太促,只三年。也不要緊,三年完不成,順延可也。」共產風更加強勁。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中共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指出:「由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是一個過程,有些地方可能較快,三、四年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較慢,需要五、六年或更長一些時間。」決議最後豪邁地宣布:「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麼遙遠將來的事情了,我們應當積極地運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條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具體途徑。」

到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止 全國農村實現了公社化。除西藏以外的二十七個省市自治區,共建起人民公社二萬三千三百八十四個,加入的農戶一億一千二百一十七萬四千六百五十一戶,佔總農戶的百分之九十點四,其中有十二個省達百分之百。到十月底,農村共有人民公社二萬六千五百七十六個,參加的農戶占農戶總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一。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日至二十九日 毛澤東視察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等地。在安徽視察時,他聽說該省舒茶人民公社實行了吃飯不要錢時說,既然一個社能辦到,其他有條件的社也能辦到,認為應該提倡。

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劉少奇在南京向黨員幹部的講話中說:「江蘇省有三百多萬人鍊鋼鐵,大多是從農村調去的。他們搭起棚子就干,情緒很高,不扯皮,不鬧待遇,也不鬧什麼勞動保險。江蘇省只有五十萬產業工人,現在鍊鋼鐵的有三百萬。哪個大呢?是三百萬大。這就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新的勞動制度。鍊鋼鐵可以這麼做,是不是開紗廠也可以這麼做?機械廠是不是可以這樣做呢?比如,這個廠要兩千名工人,請你們哪兩個縣調兩千工人。共產主義勞動是沒有報酬的,因為你橫豎有飯吃,有衣穿,各取所需,不需要另一個報酬,而且是沒有定額的。」

一九五八年九月三十日 《人民日報》報道:劉少奇在江蘇省常熟縣和平人民公社問鄉黨委書記:「秋後,即將實行糧食供給制,群眾擁護不擁護?」公社黨委書記連忙接上來說:「大家一聽說吃飯不要錢,都高興得跳了起來。」少奇說:「有人擔心,實行糧食供給制,會不會增加懶人?蘇州農民的話,給我們作了最有力的回答。這說明他們不是變懶了,而是情緒更加高了,生產更加積極了。」

一九五八年夏秋以來 《人民日報》經常在一版顯著地位用特號字(有時套紅)登出糧食高產「衛星」。先是夏收小麥創高產的新聞:

六月八日 河南遂平衛星公社五畝小麥平均畝產二千零一十五斤;

六月九日 湖北谷城樂民公社畝產二千三百五十七斤;湖北襄陽,七百萬畝小麥畝產一千五百-二千斤;

六月十一日 河北魏縣六座樓公社,畝產二千三百九十四斤;

六月十二日 河南遂平衛星公社畝產三千五百三十斤;

六月十五日 一版頭條眉題:豐收凱歌震天響億萬人民笑開顏主題:河南小麥產量躍增一倍多副題:「觀潮派」「 算帳派」應及時猛省了

六月十六日 湖北谷城,四千三百五十三斤;

六月十八日 河南商丘雙樓公社,四千四百一十二斤;

六月二十一日 河南輝縣田莊公社,四千五百三十五斤;

六月二十三日 湖北谷城先鋒公社,四千六百八十九斤;

六月三十日 河北安國,五千一百零三斤;

七月十二日 河南西平,七千三百二十斤;

九月二十二日 青海省柴達木海撥二千七百九十七米的一個農場畝產八千五百八十五斤六兩。

(待續)

作者授權發表,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