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轉型與培育公民社會」徵文
台灣地方選舉已經塵埃落定,選舉結果正如很多人的預期,那就是藍敗綠勝。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大多數人都想不到,國民黨會在此次選舉當中一敗塗地,慘不忍睹。出現這種結果,大概是很多大陸人包括民間人士所痛心疾首的。
眾所周知,國民黨在退守台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堅持一黨獨裁專制,直到蔣經國執政,台灣的政治才逐漸走向開明,逐漸放開了黨禁,到李登輝時代,又進一步放開了報禁,並最終允許反對黨與國民黨競選。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於2000年當選台灣總統,開創了台灣政治的新時代。
民進黨作為一個反對黨,革命的經驗豐富,但執政的經驗仍然不足,陳水扁擔任台灣總統時,民眾的滿意度並不高,等他卸任之後,又因為巨額貪腐醜聞而身陷囹圄,這使得整個民進黨的聲譽大跌,支持度大跌。不過,在蔡英文主政民進黨之後,民進黨的形象開始改變,在2012年的台灣大選當中,雖然蔡英文的競選團隊悲傷離場,但輸得並不算慘,倘若不是有之前的陳水扁醜聞,應該完全有勝選的可能。
蔡英文在敗選過後,面對他的競選支持者發表了敗選演說,這段視頻長期在互聯網上流傳,甚至登錄騰訊這一大陸網站,通過微博,微信傳遞至今。就在兩天前,台灣地方選舉落幕,又有人將其轉起,稱之為「兩岸三地有史以來最有風度的演講」。只要細看過視頻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標題黨,而是轉發者發自內心的觀感,當筆者第二次看此視頻時,依然心潮澎湃,為蔡英文沒有當選台灣總統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陳水扁主政台灣的時代,民進黨遠不如今天的民進黨這般大氣,這般天下為公,給台灣本土民眾以及外界的印象並不好。當一個政黨由革命黨成為執政黨的時候,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黨派鬥爭上,而是應該放在國計民生上,否則,只會讓支持度不斷流失。沒有人能否人台灣已經是一個民主社會,但要和西方國家的民主相比,台灣的民主顯然還很不成熟。
馬英九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曾經誓言:「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這種表現讓海峽兩岸的民眾都對其十分看好,然而,等到他登上總統寶座過後,對海峽對岸的統治者便顯得日益軟弱。兩岸服貿協議一度被部分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視為將台灣綁架的危險條約,最終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兩岸服貿協議不得不中途流產。也正是因為此事,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支持度降到了歷史最低谷。
此次台灣地方選舉,國民黨的勝選席位不足民進黨的一半,令台灣朝野唏噓。看起來,這是民進黨的勝利,其實,與其說是民進黨的勝利,不如說是民主的勝利,也只有民眾用選票才能給出對一個政黨最貼近民意的評價。在民進黨大勝之後,蔡英文等民進黨大佬並不是興高采烈,而是提醒全黨上下要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關注台灣地方選舉的不僅是台灣本土民眾,還有海峽對岸的大陸民眾以及國際社會。在6年前,馬英九競選台灣總統的時候,在台灣以外,支持馬英九當選的輿論絕對是主流,但在兩年前,輿論就明顯分道揚鑣了,雖然馬英九最終勝選,但希望民進黨能在下一次大選時取代國民黨的聲音卻越來越大。
當然,在大陸這邊,因為一般民眾資訊渠道的有限,大多數民眾仍然希望國民黨能在台灣選舉當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畢竟國民黨的血緣較近。然而,在異議圈中,在獨立意見人士那裡,已經越來越希望民進黨能重新走上台灣的政治大舞台,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國民黨的成長,促進台灣的不斷發展進步。
台灣的選舉,不管是地方選舉還是大選,都強有力地否定了「西方民主制度不適合中國」、「中國人素質低,不適合搞民主」等論調。事實上,在這個地球村,沒有哪一塊土地上不適合民主的,鼓吹哪個地方不適合民主的官員或者學者要麼是為了討好主子昧著良心說話,要麼就是天生的弱智兒。
不可否認,在大陸,民眾的總體或人均素質的確還很不夠高,在很多地方,基層選舉過程當中,充滿了候選人賄選的情節,不少民眾因為得了好處而將選票投給了行賄的候選人。這種現象的確是對民主的褻瀆,可是,怎麼樣也比上級任命官員要好,這一次選出了個贓官,下一次只怕是不敢再隨便收錢投票了。民主程序不啟動,就永遠不會沒有民主,更不會有成熟的民主。
電視劇《走向共和》當中被刪除的孫中山獨白,可以說是對民主的經典詮釋,筆者每次重看的時候,都會帶來心靈的震撼。民眾的素質低絕不是拒絕民主的理由,正如一個大字不識的孩子,你不能以他不識字為由拒絕他入學一樣。只有在不斷地跌倒過程中,人才能站起來,並站得穩健和大步前行。台灣的民主,充分地說明大陸也同樣適合民主,香港也適合民主。
大陸的公民運動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公民運動雖然和民主運動有很大的區別,但兩者卻殊途同歸,因為一個能充分保障公民權利的制度一定是民主制度,也只有民主制度才能讓公民權利不至於曇花一現。台灣的選舉,可以說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照出大陸執政者政治理念的落伍,也能照出大陸民間的諸多不足。
民主的實現形式多種多樣,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還有上下對接。台灣的民主可以說是上下對接的典範,台灣能有今天,既和前執政者的開明有關,也和民進黨在野時的奮力抗爭密不可分。民進黨雖然有很多缺點,卻非常值得大陸這邊的民主陣營學習。國民黨雖然現在民望甚低,也同樣值得大陸執政者學習。
從最近的大陸官方的各種表態看,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當中所提到的民主絕不是類似於台灣和西方的憲政民主,而是一黨專制下的所謂民主,這種「民主」或許可以在短期內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繁榮,但決不能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紅色政權的千秋萬代。要想一勞永逸,唯有啟動可以治本的政治改革。
台灣地方選舉當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亮點,那就是醫生柯文哲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台北市長。先賢孔子曾經說過:「君子群而不黨」,一個社會沒有政黨,也同樣可以有民主,同樣可以選市長、總統,那樣對於選拔政治人才或許會更有效。當然,完全沒有政黨的選舉可能還很遙遠,但能多一些無黨籍人士的參選對於民主而言顯然更有意義。
蔡英文在敗選演說是曾說過:「面對失敗,你可以流淚,但不能懊悔;你可以悲傷,但不應該放棄」。大陸這邊,民間爭取憲政民主的道路顯然比台灣那邊以前爭取憲政民主的道路更為艱辛曲折,不過,只要堅定信仰,不斷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壯大,再頑固的力量也終究無法阻擋民主的到來。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台灣地方選舉已經塵埃落定,選舉結果正如很多人的預期,那就是藍敗綠勝。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大多數人都想不到,國民黨會在此次選舉當中一敗塗地,慘不忍睹。出現這種結果,大概是很多大陸人包括民間人士所痛心疾首的。
眾所周知,國民黨在退守台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堅持一黨獨裁專制,直到蔣經國執政,台灣的政治才逐漸走向開明,逐漸放開了黨禁,到李登輝時代,又進一步放開了報禁,並最終允許反對黨與國民黨競選。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於2000年當選台灣總統,開創了台灣政治的新時代。
民進黨作為一個反對黨,革命的經驗豐富,但執政的經驗仍然不足,陳水扁擔任台灣總統時,民眾的滿意度並不高,等他卸任之後,又因為巨額貪腐醜聞而身陷囹圄,這使得整個民進黨的聲譽大跌,支持度大跌。不過,在蔡英文主政民進黨之後,民進黨的形象開始改變,在2012年的台灣大選當中,雖然蔡英文的競選團隊悲傷離場,但輸得並不算慘,倘若不是有之前的陳水扁醜聞,應該完全有勝選的可能。
蔡英文在敗選過後,面對他的競選支持者發表了敗選演說,這段視頻長期在互聯網上流傳,甚至登錄騰訊這一大陸網站,通過微博,微信傳遞至今。就在兩天前,台灣地方選舉落幕,又有人將其轉起,稱之為「兩岸三地有史以來最有風度的演講」。只要細看過視頻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標題黨,而是轉發者發自內心的觀感,當筆者第二次看此視頻時,依然心潮澎湃,為蔡英文沒有當選台灣總統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陳水扁主政台灣的時代,民進黨遠不如今天的民進黨這般大氣,這般天下為公,給台灣本土民眾以及外界的印象並不好。當一個政黨由革命黨成為執政黨的時候,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黨派鬥爭上,而是應該放在國計民生上,否則,只會讓支持度不斷流失。沒有人能否人台灣已經是一個民主社會,但要和西方國家的民主相比,台灣的民主顯然還很不成熟。
馬英九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曾經誓言:「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這種表現讓海峽兩岸的民眾都對其十分看好,然而,等到他登上總統寶座過後,對海峽對岸的統治者便顯得日益軟弱。兩岸服貿協議一度被部分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視為將台灣綁架的危險條約,最終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兩岸服貿協議不得不中途流產。也正是因為此事,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支持度降到了歷史最低谷。
此次台灣地方選舉,國民黨的勝選席位不足民進黨的一半,令台灣朝野唏噓。看起來,這是民進黨的勝利,其實,與其說是民進黨的勝利,不如說是民主的勝利,也只有民眾用選票才能給出對一個政黨最貼近民意的評價。在民進黨大勝之後,蔡英文等民進黨大佬並不是興高采烈,而是提醒全黨上下要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關注台灣地方選舉的不僅是台灣本土民眾,還有海峽對岸的大陸民眾以及國際社會。在6年前,馬英九競選台灣總統的時候,在台灣以外,支持馬英九當選的輿論絕對是主流,但在兩年前,輿論就明顯分道揚鑣了,雖然馬英九最終勝選,但希望民進黨能在下一次大選時取代國民黨的聲音卻越來越大。
當然,在大陸這邊,因為一般民眾資訊渠道的有限,大多數民眾仍然希望國民黨能在台灣選舉當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畢竟國民黨的血緣較近。然而,在異議圈中,在獨立意見人士那裡,已經越來越希望民進黨能重新走上台灣的政治大舞台,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國民黨的成長,促進台灣的不斷發展進步。
台灣的選舉,不管是地方選舉還是大選,都強有力地否定了「西方民主制度不適合中國」、「中國人素質低,不適合搞民主」等論調。事實上,在這個地球村,沒有哪一塊土地上不適合民主的,鼓吹哪個地方不適合民主的官員或者學者要麼是為了討好主子昧著良心說話,要麼就是天生的弱智兒。
不可否認,在大陸,民眾的總體或人均素質的確還很不夠高,在很多地方,基層選舉過程當中,充滿了候選人賄選的情節,不少民眾因為得了好處而將選票投給了行賄的候選人。這種現象的確是對民主的褻瀆,可是,怎麼樣也比上級任命官員要好,這一次選出了個贓官,下一次只怕是不敢再隨便收錢投票了。民主程序不啟動,就永遠不會沒有民主,更不會有成熟的民主。
電視劇《走向共和》當中被刪除的孫中山獨白,可以說是對民主的經典詮釋,筆者每次重看的時候,都會帶來心靈的震撼。民眾的素質低絕不是拒絕民主的理由,正如一個大字不識的孩子,你不能以他不識字為由拒絕他入學一樣。只有在不斷地跌倒過程中,人才能站起來,並站得穩健和大步前行。台灣的民主,充分地說明大陸也同樣適合民主,香港也適合民主。
大陸的公民運動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公民運動雖然和民主運動有很大的區別,但兩者卻殊途同歸,因為一個能充分保障公民權利的制度一定是民主制度,也只有民主制度才能讓公民權利不至於曇花一現。台灣的選舉,可以說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照出大陸執政者政治理念的落伍,也能照出大陸民間的諸多不足。
民主的實現形式多種多樣,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還有上下對接。台灣的民主可以說是上下對接的典範,台灣能有今天,既和前執政者的開明有關,也和民進黨在野時的奮力抗爭密不可分。民進黨雖然有很多缺點,卻非常值得大陸這邊的民主陣營學習。國民黨雖然現在民望甚低,也同樣值得大陸執政者學習。
從最近的大陸官方的各種表態看,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當中所提到的民主絕不是類似於台灣和西方的憲政民主,而是一黨專制下的所謂民主,這種「民主」或許可以在短期內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繁榮,但決不能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紅色政權的千秋萬代。要想一勞永逸,唯有啟動可以治本的政治改革。
台灣地方選舉當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亮點,那就是醫生柯文哲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台北市長。先賢孔子曾經說過:「君子群而不黨」,一個社會沒有政黨,也同樣可以有民主,同樣可以選市長、總統,那樣對於選拔政治人才或許會更有效。當然,完全沒有政黨的選舉可能還很遙遠,但能多一些無黨籍人士的參選對於民主而言顯然更有意義。
蔡英文在敗選演說是曾說過:「面對失敗,你可以流淚,但不能懊悔;你可以悲傷,但不應該放棄」。大陸這邊,民間爭取憲政民主的道路顯然比台灣那邊以前爭取憲政民主的道路更為艱辛曲折,不過,只要堅定信仰,不斷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壯大,再頑固的力量也終究無法阻擋民主的到來。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