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爭議的新四軍借條。(網絡圖片)
【新唐人2015年1月24日訊】(新唐人記者青淼報導)近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村民張志良致電媒體,稱家中有一張1946年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借條顯示其祖父曾借給新四軍3萬元。該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兌現無果。隨後,光山縣官方表示:張志良「借糧款收據」經信陽市文物管理局專家鑒定後,認定該「借糧款收據」為現代仿製品。但該說法遭到張志良及眾多網友的質疑。
據大陸中新網報導,2014年11月4日,光山縣村民張志良向媒體反映稱,家中有一張1946年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至今已保存了68年,借條顯示其爺爺曾借給新四軍3萬元,該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兌現無果。這張「新四軍借條」披露後,隨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今年1月23日,光山縣官方就此事給出鑒定意見稱: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組織專家對張炎山「借糧款收據」(1946年)真偽進行了鑒定。鑒定結果為:一、該「借糧款收據」空白處內容用當代圓珠筆填寫,字跡較新,特徵明顯;二、該「借糧款收據」用印為當代化學印油;三、該收據中簡化字多次出現。綜上所述,專家們認定該「借糧款收據」為現代仿製品。
對此鑒定結果,收據持有者張志良表示難以置信,鑒定結果令其非常不滿意,張志良認為老一輩傳下的收據不會有假。
他表示,對鑑定結果感到難以置信,同時也非常不滿意,「老一輩傳下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會是現代偽造品?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造假。」他同時質疑,政府部門的鑒定意見為何未對紙張真偽作出說明?他再三表達對於鑒定意見的不理解。「這件事不會不了了之的,必須得有個真實的結果,我要和家人商量考慮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許多網友亦對此發表評論,質疑當地政府是否有賴賬嫌疑。
保險知識園地:文物局的幾條理由都不是問題核心,都有待商榷。簡化漢字自古就有;圓珠筆有可能是原來字跡消退而補寫,市級文物局對印油的鑒定不一定權威。
手機用戶3118631885:那個年代,誰家在有錢也不可能把3萬給別個借的。兵荒馬亂,明知道是還不上的。所以這不是借據,是欺壓百姓的證據。
wangxinaq:一個普通老百姓哪那麼容易造假,即便你是有錢人也仿不出來。光講一句假的,誰信哪。反正我是不信。
陽光天地好9:怎麼鑒定的?誰鑒定的?想拿你錢很容易,你想要錢很困難……光榮傳統。誰那麼厲害,把紙做舊的那麼逼真!這個,夠那個了吧。不拿一針一線……
據陸媒報導,1946年劉鄧軍隊南下大別山,江克成率領的新四軍第五師野戰軍駐紮於光山縣,由於物資貧乏,部隊向富足的家庭借了貨幣和糧食。張志良說其中就有自己的祖父張炎山一家。1949年後張炎山被劃為地主階級,於是他將借據藏於牆縫裡。
1989年,張志良的父親張富友發現新四軍借據後,曾找到當地政府兌換,「政府答應就給幾百元,我父親沒同意,又拿回來了。」張富友在家務農,已於1993年去世。「父親的遺願就是讓我把爺爺的借據兌換過來」。2005年至今,張志良多次向光山縣人民政府反映借條一事,並要求兌現。當地政府一直未實施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