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民主和大到不能倒的政府

2015年02月28日評論
昨天,香港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佈了今年的財政預算案。

其實,政府怎樣花錢,固然要開誠布公,更重要是,政府既然取諸於民,就有責任要向人民交代,這也是民主政制最基本的原則。所以,民主的最基本價值之一,就是尊重人民的私有財產權。任何隨便侵害民產的政權,都沒有資格稱為民主政制;就算口頭上自稱「大多數人民集權專政」的社會民主政權,都不是真正的民主。

民主和私有財產權,不但沒有牴觸,更加是相輔相承的兩個概念。

香港有個怪現象,就是政客和傳媒,對於政府稅收,好像漠不關心,反而對政府怎樣開支,興趣更大。在香港,繳交直接稅的人少,但得到政府各樣福利的人,卻是大多數。在這個大前提下,實在也難怪多數人的目光注視在政府如何分配資源。

不過,久而久之,香港人忘記了,政府的錢是從民間來的;人人都在指望可以拿到更大的一份,到最後,其實人人都要付出更多。

毫無疑問,香港的直接稅負擔不重。政府的最大收入,來自土地和金融經濟的收益,有來自賣地,也有印花稅。從收入結構的角度看,經濟有資產泡沫的日子,政府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可是,當香港出現通縮,政府的收入也大降。通脹通縮,本來沒有甚麼大不了,可是,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通縮大多伴隨金融和銀行危機,政府一旦要向市場注資,結果也變成更大的財政壓力。以上所講,正是香港由1997年至2003年,七年間經歷過的經濟衝擊。

2003年之後,香港的經濟環境表面上好像漸漸回覆狀況,但實質上,香港的增長一直在放緩。可是,在另一邊廂,政府架構的膨脹,卻從來沒有減慢速度。在可見的將來,香港將陷入結構性赤字。

要明白,持續的資產價值波動,會誘使人民浪費資源在投機活動,數字上雖然好像有GDP增長,但對長遠經濟發展,並沒有多大好處。事實上,對任何經濟體,真正的增長,應該要看運作效益和創造力的釋放。有不少新一代人投訴,做香港人好像前路茫茫,我相信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香港實際經濟增長放緩的事實。

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香港的增長放緩,市民對政府的依賴也不斷增加,兩者是一個惡性循環。不單是在經濟層面上,從社會和心理層面,香港市民對政府的依賴也是越來越重。記得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之後,有個說法叫「大到不能倒」;今時今日的香港,政府就是大到不能倒。

不過,在人世間,又有甚麼真的可以做到真正不倒、不破、不老、不死?至少從客觀層面看,政府既不是無所不能,更加不是真正關愛慈悲。人人都旨望非親非故的政府照顧自己的生老病死,對不起,我總覺得,這種依賴的心態,實在是非常不理性。

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民主的本質,就是對政權的懷疑。或者,只有曾經在極權社會生活過的人才明白,世界上沒有無原無故的愛,一個大到可以讓你不用擔心供書教學衣食住行的政府,也可以隨時將一切從你的手中拿走。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