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別敗光了!留點稀土給子孫吧(上)

2015年08月01日評論
新華網一篇題為〈中國對美日越南等稀土出口劇增價格下跌30%以上〉的文章披露,今年上半年,內蒙古共出口稀土2,663.8噸,同比增長36.5%。其中,向美國出口1,365噸,同比增長40%;向日本出口770.4噸,同比增長約130%;向越南出口223.3噸,同比增長45.3%。在出口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出口均價卻大幅下跌,上半年內蒙古稀土產品的出口均價為每噸3.2萬元,同比下跌34.7%。

看了下鳳凰網網友的評論,基本上是痛心疾首,罵聲一片。在筆者看來,素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的稀土,原本就是21世紀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無論是發展新能源還是尖端武器及其他尖端科技,都離不開它。應該說,這是大自然送給中國人21世紀的大禮,是上天給予中華民族繁衍、生存、發展的恩賜。

可就是這樣的稀有資源,卻被我們這一代人在十來年的時間,就敗得差不多了。2012年3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曾稱「中國稀土資源占全球總量36.4%,但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可2013年11月7日《中國科學報》卻披露,中國稀土儲量曾占全世界的71.1%,但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比率急劇下降?就中國而言,因為對稀土的無序管理,導致「掠奪性開採」,實際上是稀土被「偷」走了。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從理論上講,是因為稀土出口成本過低,導致國際市場對中國稀土需求量放大。就全球而言,一些國家因為環境管理、稅制較為嚴密的原因,導致稀土開採成本過高,經營稀土無利可圖,因此俄羅斯、美國等國的稀土資源,可以繼續埋於地下。而中國因為忽視這類問題,讓稀土開採門檻過低,導致出口成本過低,使稀土企業有了無序競爭,競相壓價的空間,最終導致「把稀土賣成黃土價」的荒唐結局,外國乘機大量採購中國稀土,國內稀土資源被急速消耗。

而中國過去對稀土出口的限制,主要有3種,1.是大幅度提高稀土出口關稅;2.是減少出口配額;3是提高出口最低價格。可這3種辦法,又恰恰違背了WTO規則。因此去年3月,針對美國、歐盟及日本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提出的起訴,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實行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不符合相關世貿規則和中國加入WTO時承諾。中國商務部在今年「元旦」期間,調整了出口許可目錄,取消稀土配額管理。

有意思的是,面對外行對這一政策調整的質疑,一些並不知道「所以然」的馬屁精就迅速跟進,大談取消稀土配額是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盡的義務。這純粹是扯談,是要把管理者的無能說成理所當然。

文章來源:大紀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