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1月18日訊】文化習俗對人類社會生活影響深刻,中西方文化分別產生於中國和歐洲,屬於不同的民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反應到日常生活中,自然在生活習慣上也有很多不同。之前,我們討論過一些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令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哪些西方人的生活習慣,與中國人不同。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對移民到美國或加拿大的中國人來說,想要盡量融入西方社會,了解一下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很有必要的。
1、不分季節喝冰水
在美國餐館用餐,一坐下,服務人員會為每一個用餐者上一杯冰水,除非你特別交待不加冰。而在參加國際會議時,會議大廳角落桌上供應的也是冰水。
美國人一年四季喝冰水,飲水機上只有兩個檔:熱水(用來泡速溶咖啡和茶包)和冰水(直接喝)。沒有溫開水的概念。
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咖啡館內點冰咖啡和其它加冰飲料的人絕對不少。對中國人在餐廳點一杯熱水的習慣,美國人也是很難理解的。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咖啡和少部份茶應該是熱的。
就是在飛機上,問空姐要一杯熱開水,也是乘客中少有的行為。
2、穿著鞋在床上和沙發上
一些看過美劇的中國人會有一個疑問:「美國人就這麼穿著鞋子踩上沙發甚至上床?」(fotolia)
大多數中國人進家門就換鞋或脫鞋,一些看過美劇的中國人會有一個疑問:「美國人就這麼穿著鞋子踩上沙發甚至上床?」
在美國人理念中,人最重要,物質是為人服務的。而且美國相對乾淨,花草隨處可見,灰塵和泥土倒很少見。有來美國、加拿大探親的老人說,在美加,一個禮拜擦一次灰塵就可以了,但在中國,一天不擦就很臟。
但美國人在清潔地毯和沙發上倒是花了不少錢。更換床上用品也頻繁。
3、冬天也有人穿短袖短褲
照理說,美國和加拿大的冬天也有很冷的時候,大冬天很多年輕人仍然是短袖T恤,降溫時就在外面加一件大衣,一條牛仔褲就可以過冬。在初冬的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職業女性光腿穿著職業套裙,外面穿著厚大衣,還穿著露腳背的高跟鞋。
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之所以可以這麼瀟灑過冬天,是因為室內暖氣很足,以及汽車是美加普遍的交通工具,公交車內也很溫暖,車站距離也不遠,穿的不多在室外不呆太久的話,是無所謂的。
4、水管涼水可喝熱水千萬不要喝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部份地區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開始,可能會覺得不習慣,因為自來水味道特別,但的確可以飲用。曾有機構做過測試,發現自來水的衛生程度比超市賣的某些礦泉水要高,並且喝自來水而非瓶裝水有利於保護環境。
但千萬不要喝水管的熱水口出的自來水,因為兩邊的水源是不一樣的,用於熱水的自來水質量是遠遠低於冷水龍頭所出的水。
5、小費
在美國、加拿大,給小費很常見,從餐廳吃飯、坐計程車、住酒店等等,都需要給一定數額的小費,作為給對方勞動的認可和補償。(fotolia)
在美國、加拿大,給小費很常見,從餐廳吃飯、坐計程車、住酒店等等,都需要給一定數額的小費,作為給對方勞動的認可和補償。大部份美國餐館小費是用餐消費數額的15%左右,加拿大可以給10%。當然,如果這家餐廳很高級,服務的質量也會不同,小費數額自然要調整。
住酒店,每天早上要給清潔人員留小費,一般來說,按照房間住的人數,一人一天一塊錢。如果搭乘計程車,司機有幫你放行李,也需要付1、2塊錢的小費。理髮時,也會給幾塊錢小費。
不給小費一般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而且會讓你成為不受歡迎的客人。而且,給小費,也會令你得到更優質貼心的服務。
6、捐款和做義工
剛到美國和加拿大的中國人,很少熱忠於捐款、做義工或其他社會活動。但很少有美國人不熱忠於捐款、做義工或其他社會活動的。(這裡講的捐款是持續性的捐贈,不是災後捐款,不是一次性心血來潮的捐款)
在北美,有很多食物銀行,是儲存人們捐贈的各類不易壞的食物,為那些窮人提供。很多西方人會定期或不定期捐贈食物。父母自小就鼓勵孩子們學會捐贈和分享。
做義工也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習慣,在社區舉辦的各類活動中、競選過程中,見得多的就是義工。
一些移民很久的華人,也開始有捐款和做義工的習慣。
7、穿衣打扮
北美人在穿著上,比歐洲人隨便得多,在一般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一些服務業),員工上班都可身穿休閑服,特別是美國西部IT行業工程師,更是隨便。北美人在購物商場等地,也少有人穿西服。
常花重金做頭髮的中國女士不多,頂多去剪一下,十幾、二十幾美元;但美國女人不做頭髮、不染頭髮的幾乎沒有。每次去少的花八十、一百多美元也很平常。
——轉自《大紀元》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對移民到美國或加拿大的中國人來說,想要盡量融入西方社會,了解一下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很有必要的。
1、不分季節喝冰水
在美國餐館用餐,一坐下,服務人員會為每一個用餐者上一杯冰水,除非你特別交待不加冰。而在參加國際會議時,會議大廳角落桌上供應的也是冰水。
美國人一年四季喝冰水,飲水機上只有兩個檔:熱水(用來泡速溶咖啡和茶包)和冰水(直接喝)。沒有溫開水的概念。
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咖啡館內點冰咖啡和其它加冰飲料的人絕對不少。對中國人在餐廳點一杯熱水的習慣,美國人也是很難理解的。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咖啡和少部份茶應該是熱的。
就是在飛機上,問空姐要一杯熱開水,也是乘客中少有的行為。
2、穿著鞋在床上和沙發上
一些看過美劇的中國人會有一個疑問:「美國人就這麼穿著鞋子踩上沙發甚至上床?」(fotolia)
大多數中國人進家門就換鞋或脫鞋,一些看過美劇的中國人會有一個疑問:「美國人就這麼穿著鞋子踩上沙發甚至上床?」
在美國人理念中,人最重要,物質是為人服務的。而且美國相對乾淨,花草隨處可見,灰塵和泥土倒很少見。有來美國、加拿大探親的老人說,在美加,一個禮拜擦一次灰塵就可以了,但在中國,一天不擦就很臟。
但美國人在清潔地毯和沙發上倒是花了不少錢。更換床上用品也頻繁。
3、冬天也有人穿短袖短褲
照理說,美國和加拿大的冬天也有很冷的時候,大冬天很多年輕人仍然是短袖T恤,降溫時就在外面加一件大衣,一條牛仔褲就可以過冬。在初冬的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職業女性光腿穿著職業套裙,外面穿著厚大衣,還穿著露腳背的高跟鞋。
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之所以可以這麼瀟灑過冬天,是因為室內暖氣很足,以及汽車是美加普遍的交通工具,公交車內也很溫暖,車站距離也不遠,穿的不多在室外不呆太久的話,是無所謂的。
4、水管涼水可喝熱水千萬不要喝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部份地區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開始,可能會覺得不習慣,因為自來水味道特別,但的確可以飲用。曾有機構做過測試,發現自來水的衛生程度比超市賣的某些礦泉水要高,並且喝自來水而非瓶裝水有利於保護環境。
但千萬不要喝水管的熱水口出的自來水,因為兩邊的水源是不一樣的,用於熱水的自來水質量是遠遠低於冷水龍頭所出的水。
5、小費
在美國、加拿大,給小費很常見,從餐廳吃飯、坐計程車、住酒店等等,都需要給一定數額的小費,作為給對方勞動的認可和補償。(fotolia)
在美國、加拿大,給小費很常見,從餐廳吃飯、坐計程車、住酒店等等,都需要給一定數額的小費,作為給對方勞動的認可和補償。大部份美國餐館小費是用餐消費數額的15%左右,加拿大可以給10%。當然,如果這家餐廳很高級,服務的質量也會不同,小費數額自然要調整。
住酒店,每天早上要給清潔人員留小費,一般來說,按照房間住的人數,一人一天一塊錢。如果搭乘計程車,司機有幫你放行李,也需要付1、2塊錢的小費。理髮時,也會給幾塊錢小費。
不給小費一般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而且會讓你成為不受歡迎的客人。而且,給小費,也會令你得到更優質貼心的服務。
6、捐款和做義工
剛到美國和加拿大的中國人,很少熱忠於捐款、做義工或其他社會活動。但很少有美國人不熱忠於捐款、做義工或其他社會活動的。(這裡講的捐款是持續性的捐贈,不是災後捐款,不是一次性心血來潮的捐款)
在北美,有很多食物銀行,是儲存人們捐贈的各類不易壞的食物,為那些窮人提供。很多西方人會定期或不定期捐贈食物。父母自小就鼓勵孩子們學會捐贈和分享。
做義工也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習慣,在社區舉辦的各類活動中、競選過程中,見得多的就是義工。
一些移民很久的華人,也開始有捐款和做義工的習慣。
7、穿衣打扮
北美人在穿著上,比歐洲人隨便得多,在一般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一些服務業),員工上班都可身穿休閑服,特別是美國西部IT行業工程師,更是隨便。北美人在購物商場等地,也少有人穿西服。
常花重金做頭髮的中國女士不多,頂多去剪一下,十幾、二十幾美元;但美國女人不做頭髮、不染頭髮的幾乎沒有。每次去少的花八十、一百多美元也很平常。
——轉自《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