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3月14日訊】你知道麼,中國古代的年齡稱謂,據說從0-140歲都有喔!看看你今年該叫什麼了?
相關鏈接:郎君→相公→官人→愛人→老公——中國丈夫稱謂墮落史
►0歲
初度: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還出自《元史》,順帝紀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列子‧天瑞》曰:「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齠齔(tiáo chèn)
兒童換齒年齡。即指七八歲的兒童。唐代詩人白居易《歡兒戲》:「齠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垂髫(tiáo)
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者兒童。
►幼學
十歲左右。《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註:「總角,收髮結之。」後因童年時代為「總角」。
►黃口
本指雛鳥的嘴,後指兒童,是說十歲以下。
►金釵之年
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歲開始帶釵梳妝。
►豆蔻
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孩子十三至十五歲期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及笄(jī)
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未滿十五歲為及笄。
►志學之年
十五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十五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
男子十五歲,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舞象之年
指男子的十五到二十歲,也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漢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結髮
扎結頭髮,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束髮而冠,女子十五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禮記.曲禮》:「二十曰弱,冠。」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地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六十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還歷壽
六十一歲的壽辰。按干支紀年法,六十年為一輪,六十一歲還是新的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從心之年
指七十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七十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懸車:
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
►耋(díe)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又「耋,老也,八十曰耋。」
►喜壽
七十七歲的雅稱。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米壽
我國傳統的壽稱之一,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都城八十八,故名。鮐(tái)
►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泛指長壽老人。
►白壽:
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茶壽:
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文章來源:台灣WIKI
(責編:嘯天)
相關鏈接:郎君→相公→官人→愛人→老公——中國丈夫稱謂墮落史
►0歲
初度: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還出自《元史》,順帝紀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列子‧天瑞》曰:「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齠齔(tiáo chèn)
兒童換齒年齡。即指七八歲的兒童。唐代詩人白居易《歡兒戲》:「齠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垂髫(tiáo)
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者兒童。
►幼學
十歲左右。《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註:「總角,收髮結之。」後因童年時代為「總角」。
►黃口
本指雛鳥的嘴,後指兒童,是說十歲以下。
►金釵之年
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歲開始帶釵梳妝。
►豆蔻
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孩子十三至十五歲期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及笄(jī)
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未滿十五歲為及笄。
►志學之年
十五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十五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
男子十五歲,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舞象之年
指男子的十五到二十歲,也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漢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結髮
扎結頭髮,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束髮而冠,女子十五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禮記.曲禮》:「二十曰弱,冠。」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地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六十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還歷壽
六十一歲的壽辰。按干支紀年法,六十年為一輪,六十一歲還是新的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從心之年
指七十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七十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懸車:
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
►耋(díe)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又「耋,老也,八十曰耋。」
►喜壽
七十七歲的雅稱。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米壽
我國傳統的壽稱之一,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都城八十八,故名。鮐(tái)
►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泛指長壽老人。
►白壽:
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茶壽:
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文章來源:台灣WIKI
(責編: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