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動了小圈子利益 「反改革力量」浮出

2016年05月29日落馬官員
【新唐人2016年05月29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近期,北京當局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涉及對已陷入困境的國有企業進行重組,由此引發改革是否會動搖國企政策的爭論。日前,有黨媒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措辭強烈地反對將國企私有化的建議。有港媒引述經濟學者的觀點稱,「國企」已淪為給「一小撮的利益小圈子」服務的工具。所謂的反對國企私有化,實質是社會上出現的一股「強烈反對真正改革」的力量。

5月26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第七版的「人民要論」欄目,刊登了一篇由人民大學教授周新成撰寫的文章,用中共黨媒慣用的黨八股語言和官腔,公開指責有人正「竭力把國企改革引到私有化上去」,以所謂「鞏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為口實,宣稱國企不但不能私有化,反而要通過改革把國企「做大做強做優」等等。

對此,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執行理事盛洪的觀點指出,反對國企私有化的言論再度死灰復燃,顯示社會上確實出現了一股「強烈反對真正改革」的力量。

盛洪說:「目前已經非常明顯,國有企業對中國經濟是一沉重的負擔,中國的國企從來沒有為人民服務,他們只不過為一小撮的利益小圈子服務。」

報導表示,根據習近平去年9月所訂下的國企改革藍圖,那些打著「國企」的招牌為私人撈取巨大利益的「小圈子」必然會被靠邊站。所以,必然引起小圈子勢力的反撲。

近期,北京當局正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強調這次要進行全盤的「結構性供給側改革」措施,構想重點是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來刺激創新和繁榮。

那麼,究竟什麼是「供給側改革」呢?

據《德國之聲》的報導,「供給經濟學」曾風行於上世紀80年代的部分西方國家,時任美國總統裡根是其倡導者之一。一般認為,這在政策層面上意味著減少政府管制和降低稅負。報導引述分析人士的觀點稱,「供給側改革」意味著減少政府對於商業行為的干預,允許市場扮演更為具有主導性的力量。比如,北京當局正在推動的對國有企業進行重組便是措施之一。

該報導分析稱,當前,北京正面臨一個「兩難局面」:一方面,北京希望能夠消除過剩產能,保障新興產業能夠得到發展壯大所需要的資金,同時保障市場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又希望避免出現大規模裁員,繼續控制國有企業,並繼續保持溫和的貨幣政策。

事實上,中國的所謂「國企」早已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借貸過度的情況,有些更被形容為殭屍企業,今年頭4個月,大陸國企的盈利總額比去年同期下跌了8.4%。

香港《南華早報》也引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北京的改革其實並不願意對國企作出「動筋動骨的改革」,只是為了挽救國企不至於倒閉,以及穩定股市和人民幣匯率等措施,反映「政府可藉此而採取干預手段,而並非是依賴市場來決定」。

責任編輯: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