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公元280年,三國歸晉,華夏暫為一統。但合分變易,眾多天國生命皆欲往中原大舞台演繹一番。故八王亂晉,五胡十六,宋齊梁陳,紛紛擾擾,戰亂再生。又三百年硝煙,六朝風華退逝。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大隋天朝,始有隋唐風雲。
從隋文帝至隋煬帝,到李淵、李世民太原起兵(大業十三年,617年),僅短短幾十年,天下大亂,反聲四起,戰端又開。大隋天朝幕起幕落,演繹又近尾聲。自古亂世出英雄。上天此時必然安排大覺者下世扭轉乾坤,安邦定國,迎一朝新人,創一代新風。「兵征天下,王者治國」,免不了金戈鐵馬,幾番征戰,送結緣已畢之大隋天朝眾生轉生他邦。中土之上,再辟嶄新天朝,一場震爍古今的大戲又將啟幕。
大唐太宗十六歲起,身先士卒,躍馬橫弓,衝鋒陷陣,統帥三軍,所向無敵,平群寇,定中原,一統天下。
君臨天下後,太宗攜領臣民開創亘古未有、萬方承平之貞觀盛世。太宗文武全才,智慧超群。作為皇帝,他禮賢下士,兼聽納諫,任人唯賢,治國之道備受後世推崇;作為將軍,他率軍所向披靡,戰功顯赫,威名遠播;作為詩人,他勤於創作,首創吟源,開創唐朝三百年風雅之盛。
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國政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武功興盛;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璀璨輝煌,如日中天;巍巍大唐,盛況空前,萬國來朝,乃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國家。
太宗將中華五千年文明推至頂峰,使神傳文化光大至極。貞觀盛唐,在太宗親自呵護下,儒、釋、道俱興,不光華夏子民修道、修佛、敬天信神,更將中華神傳文化撒向世界,使周邊國家以至世界其它地區國家皆深受大唐神傳文化影響。至今全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城皆稱「唐人街」,貞觀治績一直為後世傳頌。
大唐王朝,君臨天下,威震八荒,其海納百川之博大,恢宏自信之氣度,其無比輝煌、無比強盛、無比榮光之盛世,傲視古今!
唐太宗畫像,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第一章 太宗出世 君權神授
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599年1月28日),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誕生於武功(今陝西咸陽境內)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舊唐書‧太宗上》)
古人常稱皇帝、君王為天子或真命天子等,言喻他們並非一般生命,並不是一般常人隨隨便便即可為之!作為天子,「父天母地以養人」——表明人世間一切,他們都得承擔。他們得承繼天命,治理天下萬物,為其除害;將各自為政的地區以及民心,統一在自己德配天地的修為中,使人人各得其所、各安其份、各得其宜而天下大治。
因此,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為天下人效仿之楷模。正因為他們身居如此高位,而不視為一己私有;肩負如此重責,卻不敢有絲毫懈怠,神便給予榮耀,授之神聖至尊天號及權柄。
太宗降生時之二龍相戲,以神奇、祥瑞、特殊的方式昭告天下,有特殊之人降生!
雙龍送聖主(繪圖/曹醉夢)
《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記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後竇氏。生而不驚。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巳辭去,高祖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乃採其語,名之曰世民。」
高祖李淵駐節岐州,太宗當時只有四歲。一位書生自稱善於看相,見到高祖時說:「您是貴人,而且有貴子。」見到太宗時說:「龍鳳姿容,天日相貌,到二十歲,必定能濟世安民。」李淵聽罷,這分明揭示太宗李世民將來會做皇上!這話若要傳揚出去,豈非招來滅門之禍!高祖害怕書生言語泄露,即派人追殺,書生忽然不知去向。高祖信為天神,因此採納「濟世安民」之意為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如相士所言,太宗身世確實非比尋常,在《大興善寺鐘銘序》中,太宗揭示自己金輪聖王的身份,降生皇室,心繫天下,普度眾生:「皇帝道業金輪,心居黃屋,覆燾萬方,舟航三界。欲使雲和之樂,共法鼓而同宣。雅頌之聲,隨梵音而俱遠。」貞觀九年(635年),太宗在《度僧於天下詔》中,亦明示︰「朕欽若金輪,恭膺寶命,至德之訓,無遠不思,大聖之規,無幽不察,欲使人免蓋纏,家登仁壽,冥緣顯應,大庇含靈。五福著於洪範,三災終於世界。」
大唐聖主,一出生便迥異於常人。太宗「生而不驚」。仿佛人間一切都將在他無私無我的善化下遵從其差遣。幼年時期,太宗便異常聰慧;洞察至深至遠;把握時機果斷行事;懷大志而不拘泥於細枝末節;小小年紀,深謀遠慮,當時沒人能測得其心智。
太宗應相士之言,自十八歲勸父起兵起,便開始其濟世安民之非凡一生。君臨天下後,僅幾年時間,便將分崩離析、戰亂不止近四百年之華夏各國,一統在大唐王朝之下。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李世民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1歲,葬於昭陵(今陝西禮泉煙霞鄉九嵕山)。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寶八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新唐書》稱太宗:「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宣之功,其餘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餘年,傳七十餘君,其卓然著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
其大意為:像太宗如此治世至極之君主不世出啊!夏禹有天下,傳十六代君王,僅只少康有復興王朝之功業。商湯擁天下,傳二十八君王,其中最興盛者,僅號稱「三宗」之三人(太甲、武丁、祖乙)。周武王擁有天下,傳位三十六任君王,只有成王、康王之文治與宣王之武功,其他君主均無可稱道。儘管《詩經》、《尚書》記載,時有缺略之處,但夏、商、周三代占有天下一千七百餘年,傳承七十多位君主,其中卓絕顯見於後世者,不過此六七位君王罷了。盛世君主可謂難得呀!
《舊唐書》評價:「史臣曰:臣觀文皇帝發跡多奇,聰明神武。拔人物則不私於黨,負志業則咸盡其才。」「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公元280年,三國歸晉,華夏暫為一統。但合分變易,眾多天國生命皆欲往中原大舞台演繹一番。故八王亂晉,五胡十六,宋齊梁陳,紛紛擾擾,戰亂再生。又三百年硝煙,六朝風華退逝。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大隋天朝,始有隋唐風雲。
從隋文帝至隋煬帝,到李淵、李世民太原起兵(大業十三年,617年),僅短短幾十年,天下大亂,反聲四起,戰端又開。大隋天朝幕起幕落,演繹又近尾聲。自古亂世出英雄。上天此時必然安排大覺者下世扭轉乾坤,安邦定國,迎一朝新人,創一代新風。「兵征天下,王者治國」,免不了金戈鐵馬,幾番征戰,送結緣已畢之大隋天朝眾生轉生他邦。中土之上,再辟嶄新天朝,一場震爍古今的大戲又將啟幕。
大唐太宗十六歲起,身先士卒,躍馬橫弓,衝鋒陷陣,統帥三軍,所向無敵,平群寇,定中原,一統天下。
君臨天下後,太宗攜領臣民開創亘古未有、萬方承平之貞觀盛世。太宗文武全才,智慧超群。作為皇帝,他禮賢下士,兼聽納諫,任人唯賢,治國之道備受後世推崇;作為將軍,他率軍所向披靡,戰功顯赫,威名遠播;作為詩人,他勤於創作,首創吟源,開創唐朝三百年風雅之盛。
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國政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武功興盛;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璀璨輝煌,如日中天;巍巍大唐,盛況空前,萬國來朝,乃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國家。
太宗將中華五千年文明推至頂峰,使神傳文化光大至極。貞觀盛唐,在太宗親自呵護下,儒、釋、道俱興,不光華夏子民修道、修佛、敬天信神,更將中華神傳文化撒向世界,使周邊國家以至世界其它地區國家皆深受大唐神傳文化影響。至今全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城皆稱「唐人街」,貞觀治績一直為後世傳頌。
大唐王朝,君臨天下,威震八荒,其海納百川之博大,恢宏自信之氣度,其無比輝煌、無比強盛、無比榮光之盛世,傲視古今!
唐太宗畫像,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第一章 太宗出世 君權神授
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599年1月28日),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誕生於武功(今陝西咸陽境內)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舊唐書‧太宗上》)
古人常稱皇帝、君王為天子或真命天子等,言喻他們並非一般生命,並不是一般常人隨隨便便即可為之!作為天子,「父天母地以養人」——表明人世間一切,他們都得承擔。他們得承繼天命,治理天下萬物,為其除害;將各自為政的地區以及民心,統一在自己德配天地的修為中,使人人各得其所、各安其份、各得其宜而天下大治。
因此,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為天下人效仿之楷模。正因為他們身居如此高位,而不視為一己私有;肩負如此重責,卻不敢有絲毫懈怠,神便給予榮耀,授之神聖至尊天號及權柄。
太宗降生時之二龍相戲,以神奇、祥瑞、特殊的方式昭告天下,有特殊之人降生!
雙龍送聖主(繪圖/曹醉夢)
《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記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後竇氏。生而不驚。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巳辭去,高祖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乃採其語,名之曰世民。」
高祖李淵駐節岐州,太宗當時只有四歲。一位書生自稱善於看相,見到高祖時說:「您是貴人,而且有貴子。」見到太宗時說:「龍鳳姿容,天日相貌,到二十歲,必定能濟世安民。」李淵聽罷,這分明揭示太宗李世民將來會做皇上!這話若要傳揚出去,豈非招來滅門之禍!高祖害怕書生言語泄露,即派人追殺,書生忽然不知去向。高祖信為天神,因此採納「濟世安民」之意為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如相士所言,太宗身世確實非比尋常,在《大興善寺鐘銘序》中,太宗揭示自己金輪聖王的身份,降生皇室,心繫天下,普度眾生:「皇帝道業金輪,心居黃屋,覆燾萬方,舟航三界。欲使雲和之樂,共法鼓而同宣。雅頌之聲,隨梵音而俱遠。」貞觀九年(635年),太宗在《度僧於天下詔》中,亦明示︰「朕欽若金輪,恭膺寶命,至德之訓,無遠不思,大聖之規,無幽不察,欲使人免蓋纏,家登仁壽,冥緣顯應,大庇含靈。五福著於洪範,三災終於世界。」
大唐聖主,一出生便迥異於常人。太宗「生而不驚」。仿佛人間一切都將在他無私無我的善化下遵從其差遣。幼年時期,太宗便異常聰慧;洞察至深至遠;把握時機果斷行事;懷大志而不拘泥於細枝末節;小小年紀,深謀遠慮,當時沒人能測得其心智。
太宗應相士之言,自十八歲勸父起兵起,便開始其濟世安民之非凡一生。君臨天下後,僅幾年時間,便將分崩離析、戰亂不止近四百年之華夏各國,一統在大唐王朝之下。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李世民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1歲,葬於昭陵(今陝西禮泉煙霞鄉九嵕山)。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寶八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新唐書》稱太宗:「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宣之功,其餘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餘年,傳七十餘君,其卓然著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
其大意為:像太宗如此治世至極之君主不世出啊!夏禹有天下,傳十六代君王,僅只少康有復興王朝之功業。商湯擁天下,傳二十八君王,其中最興盛者,僅號稱「三宗」之三人(太甲、武丁、祖乙)。周武王擁有天下,傳位三十六任君王,只有成王、康王之文治與宣王之武功,其他君主均無可稱道。儘管《詩經》、《尚書》記載,時有缺略之處,但夏、商、周三代占有天下一千七百餘年,傳承七十多位君主,其中卓絕顯見於後世者,不過此六七位君王罷了。盛世君主可謂難得呀!
《舊唐書》評價:「史臣曰:臣觀文皇帝發跡多奇,聰明神武。拔人物則不私於黨,負志業則咸盡其才。」「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