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6月13日訊】第九次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受到德國工業界和維權組織的施壓,要求她就司法獨立、外企在大陸的公平競爭等問題,向中方擺出更有力的態度,其中就包括中資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近年來中資加大收購德國科技公司,引發德國國內對技術流失,以及不公平競爭等方面的憂慮。
庫卡集團在全球約有12,000名員工,其中4500人在德國。庫卡向空中巴士集團、大眾汽車和菲亞特等公司提供自動化設備,被視為德國工業機器人界的領軍企業。
而中國最大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已持有庫卡13.5%的股權,上個月又主動對庫卡提出約46億歐元的收購邀約,計劃把持股增加到約30%,以成為庫卡第一大股東。據庫卡總裁勞伊特(Till Reuter)5月份對媒體透露,這樁交易內容涉及改善共同的物流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生產,以及將該業務推動去中國。
生產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的「美的集團」,買機器人做什麼?大陸媒體分析說,表面是為了提高產能和效率。但深層次原因,一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齡化加劇;二是廉價勞動力和低端技術已經不可持續。
庫卡的交易因此引發德國國內的質疑和擔憂。《華爾街日報》10號引用德國埃森FOM大學戰略金融學院教授克勞澤(Roland Klose)的觀點說,以44億歐元收購庫卡並獲得關鍵技術,這筆交易很劃算。
庫卡只是中資公司收購德國實力企業的一個例子。知名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投資者以大約每週一家的速度收購德國公司。從年初開始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中國投資者已經向24家德國公司發出了收購提議,速度遠超2014年創下的28家的紀錄。另外在收購支出方面,截至5月中旬,中國投資者已向德國公司提出了相當於91億美元的報價,創下新高。而被中方瞄準的德國公司,有些對德國製造業和工程技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近年來中資企業為何加大收購德國企業?
美國南卡羅來那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國內經濟疲軟,出口產品沒有競爭力,從中共領導人這幾年的口號和策略看出,他們就想升級換代,產業更進一步工業現代化。現代化就涉及到技術問題。實際上中共一直想購買美國的技術,試了好幾次都碰了釘子。在日本的收購也沒有什麼希望,日本人也控制的很嚴。這樣看來中國顯然把歐洲作為獲取技術的最好的目標。所以他才會加大在德國或者英國,用收購企業的方式來獲取技術。」
除了對技術外洩的擔憂,歐洲工業界目前也普遍抱怨在中國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
新唐人特約評論員傑森•馬分析,中共對國內重要的核心產業設了很多門檻,甚至包括互聯網企業,外企要是不和中企合作也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但這還只是缺乏公平競爭的一方面。
新唐人特約評論員傑森•馬:「另一方面,我想中國的企業不是常規意義的『國外企業』,中國的企業很多到海外併購,它其實都是國字頭的,要麼是政府的國企,要麼是巨大的央企。而中國的很多央企它實際上是在統一的中共領導下策略性的去購買海外的企業。同時它買到的技術就很可能完全轉讓給所有的央企,使得整個技術在很多方面,形成德國意想不到的其他領域的競爭力的喪失。」
德國副總理加布裡爾(Sigmar Gabriel)上週三談及德國政府阻止美的收購庫卡時,也強調「這不是反對市場的保護主義。這更多的是開放市場反對國家干預」。他認為,如果中國沒有公平競爭環境,沒有同樣的規則,德國不能以開放市場的藉口來犧牲德國公司和德國就業。
採訪/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
庫卡集團在全球約有12,000名員工,其中4500人在德國。庫卡向空中巴士集團、大眾汽車和菲亞特等公司提供自動化設備,被視為德國工業機器人界的領軍企業。
而中國最大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已持有庫卡13.5%的股權,上個月又主動對庫卡提出約46億歐元的收購邀約,計劃把持股增加到約30%,以成為庫卡第一大股東。據庫卡總裁勞伊特(Till Reuter)5月份對媒體透露,這樁交易內容涉及改善共同的物流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生產,以及將該業務推動去中國。
生產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的「美的集團」,買機器人做什麼?大陸媒體分析說,表面是為了提高產能和效率。但深層次原因,一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齡化加劇;二是廉價勞動力和低端技術已經不可持續。
庫卡的交易因此引發德國國內的質疑和擔憂。《華爾街日報》10號引用德國埃森FOM大學戰略金融學院教授克勞澤(Roland Klose)的觀點說,以44億歐元收購庫卡並獲得關鍵技術,這筆交易很劃算。
庫卡只是中資公司收購德國實力企業的一個例子。知名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投資者以大約每週一家的速度收購德國公司。從年初開始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中國投資者已經向24家德國公司發出了收購提議,速度遠超2014年創下的28家的紀錄。另外在收購支出方面,截至5月中旬,中國投資者已向德國公司提出了相當於91億美元的報價,創下新高。而被中方瞄準的德國公司,有些對德國製造業和工程技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近年來中資企業為何加大收購德國企業?
美國南卡羅來那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國內經濟疲軟,出口產品沒有競爭力,從中共領導人這幾年的口號和策略看出,他們就想升級換代,產業更進一步工業現代化。現代化就涉及到技術問題。實際上中共一直想購買美國的技術,試了好幾次都碰了釘子。在日本的收購也沒有什麼希望,日本人也控制的很嚴。這樣看來中國顯然把歐洲作為獲取技術的最好的目標。所以他才會加大在德國或者英國,用收購企業的方式來獲取技術。」
除了對技術外洩的擔憂,歐洲工業界目前也普遍抱怨在中國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
新唐人特約評論員傑森•馬分析,中共對國內重要的核心產業設了很多門檻,甚至包括互聯網企業,外企要是不和中企合作也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但這還只是缺乏公平競爭的一方面。
新唐人特約評論員傑森•馬:「另一方面,我想中國的企業不是常規意義的『國外企業』,中國的企業很多到海外併購,它其實都是國字頭的,要麼是政府的國企,要麼是巨大的央企。而中國的很多央企它實際上是在統一的中共領導下策略性的去購買海外的企業。同時它買到的技術就很可能完全轉讓給所有的央企,使得整個技術在很多方面,形成德國意想不到的其他領域的競爭力的喪失。」
德國副總理加布裡爾(Sigmar Gabriel)上週三談及德國政府阻止美的收購庫卡時,也強調「這不是反對市場的保護主義。這更多的是開放市場反對國家干預」。他認為,如果中國沒有公平競爭環境,沒有同樣的規則,德國不能以開放市場的藉口來犧牲德國公司和德國就業。
採訪/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