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8月22日訊】中國大陸除了面臨嚴重的生存環境惡化問題,老百姓的健康衛生更是存在巨大漏洞,人民對醫療體制的憤怒已經嚴重威脅中共政權。日前,中南海高層召開會議,試圖應對困境。但評論認為,此前江澤民推行的醫療產業化是造成中國人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源,所導致的醫療亂象和危機已經積重難返。
8月19號到20號,中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不但中共七常委都出席了會議,習近平、李克強還發表了重要講話。會上多次提到了中國醫院、醫藥、醫保的體制改革問題,以及「人民如何能負擔的起醫療保健服務」。
習近平強調,中國的衛生與健康問題面臨的複雜局面,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必然會影響社會穩定。
不過,外界認為江澤民執政時期推行的「醫療產業化」,造成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各種醫療衛生行業亂象,已經積重難返。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學研究所所長張贊寧:「以前,醫院都是政府投入的單位。醫院的工資,跟它的收入是不掛鉤的,醫院全面由國家撥款,醫院的收入也全部上交國庫。現在就不是了,現在是國家不撥款、撥很少款,大部分由醫院自己來養活自己的醫生,把醫療作為一個產業來做。」
根據中共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中共政府在醫療上的投入比例低於世界上多數國家,2012年政府衛生支出只佔財政支出的5.8%,遠遠低於高收入國家的13.3%,中收入國家的9.8%,和低收入國家的10%。政府投入不足,醫生的收入、醫院的開銷,只能從患者的醫療費中獲取。
中共人大代表、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曾披露,中國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收入,80%以上是靠醫院創收,也就是坊間說的「以葯養醫」。
張贊寧:「中國醫生的工資,據我所知,確實是世界上最低的。世界各國醫生的工資應當在收入裡面是比較高的。而且病人看病跟醫生的收入不能掛鉤的。現在我們醫生的獎金、工資,都跟醫生個人的業績掛鉤,這樣醫生為了要漲工資、要賺錢,就肯定會想辦法從病人身上多撈錢。」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學研究所所長張贊寧表示,醫院本應是國家投入的一個公益性事業單位,但產業化把醫院變成了「營利性」的企業單位。這也是造成中國人「看病貴」和醫德淪喪的根源。
時事評論員橫河:「公立醫院,其實經過醫療產業化,它也已經墮落了,早就不是那種所謂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了。因為經濟利益的驅使,在中國的醫院治病救人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醫院怎麼賺錢的問題。」
除了看病貴,看病難也是中國醫療面臨的一大難題。《德國之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中國患者的急劇增加,使得原本負荷過重的大型綜合醫院承受更大壓力。尤其是病人對地方診所不信任,即使小病小痛,都要去大醫院找專家治療,就造成了等待時間過長、人滿為患等問題。
評論認為,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導致民營和基層醫院因人才、醫療設備的缺乏而無人問津,步履維艱。
橫河:「這還是政策的問題,體制的問題。中國私營醫院,沒有真正的競爭自由,是不公平競爭,真正有能力、有經驗的那些醫生,幾乎沒有可能去開自己的診所。」
江蘇某三甲醫院的醫生曾在《紐約時報》刊文表示,中共為消除民眾對醫療的憤怒,醫改年年動作不斷。然而,整個醫療體系不變,政府出資比例不變,所有的醫改都只能是假動作,越改越糟。
採訪編輯/張天宇 後製/鍾元
8月19號到20號,中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不但中共七常委都出席了會議,習近平、李克強還發表了重要講話。會上多次提到了中國醫院、醫藥、醫保的體制改革問題,以及「人民如何能負擔的起醫療保健服務」。
習近平強調,中國的衛生與健康問題面臨的複雜局面,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必然會影響社會穩定。
不過,外界認為江澤民執政時期推行的「醫療產業化」,造成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各種醫療衛生行業亂象,已經積重難返。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學研究所所長張贊寧:「以前,醫院都是政府投入的單位。醫院的工資,跟它的收入是不掛鉤的,醫院全面由國家撥款,醫院的收入也全部上交國庫。現在就不是了,現在是國家不撥款、撥很少款,大部分由醫院自己來養活自己的醫生,把醫療作為一個產業來做。」
根據中共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中共政府在醫療上的投入比例低於世界上多數國家,2012年政府衛生支出只佔財政支出的5.8%,遠遠低於高收入國家的13.3%,中收入國家的9.8%,和低收入國家的10%。政府投入不足,醫生的收入、醫院的開銷,只能從患者的醫療費中獲取。
中共人大代表、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曾披露,中國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收入,80%以上是靠醫院創收,也就是坊間說的「以葯養醫」。
張贊寧:「中國醫生的工資,據我所知,確實是世界上最低的。世界各國醫生的工資應當在收入裡面是比較高的。而且病人看病跟醫生的收入不能掛鉤的。現在我們醫生的獎金、工資,都跟醫生個人的業績掛鉤,這樣醫生為了要漲工資、要賺錢,就肯定會想辦法從病人身上多撈錢。」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學研究所所長張贊寧表示,醫院本應是國家投入的一個公益性事業單位,但產業化把醫院變成了「營利性」的企業單位。這也是造成中國人「看病貴」和醫德淪喪的根源。
時事評論員橫河:「公立醫院,其實經過醫療產業化,它也已經墮落了,早就不是那種所謂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了。因為經濟利益的驅使,在中國的醫院治病救人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醫院怎麼賺錢的問題。」
除了看病貴,看病難也是中國醫療面臨的一大難題。《德國之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中國患者的急劇增加,使得原本負荷過重的大型綜合醫院承受更大壓力。尤其是病人對地方診所不信任,即使小病小痛,都要去大醫院找專家治療,就造成了等待時間過長、人滿為患等問題。
評論認為,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導致民營和基層醫院因人才、醫療設備的缺乏而無人問津,步履維艱。
橫河:「這還是政策的問題,體制的問題。中國私營醫院,沒有真正的競爭自由,是不公平競爭,真正有能力、有經驗的那些醫生,幾乎沒有可能去開自己的診所。」
江蘇某三甲醫院的醫生曾在《紐約時報》刊文表示,中共為消除民眾對醫療的憤怒,醫改年年動作不斷。然而,整個醫療體系不變,政府出資比例不變,所有的醫改都只能是假動作,越改越糟。
採訪編輯/張天宇 後製/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