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0月30日訊】近日,在大陸西安市,一農民工怕弄髒地面,脫掉鞋子進銀行,然後跪著在ATM機前取錢的新聞,讓網友心酸想哭,並引發輿論和網絡關注。
據華商報10月26日報導,上述情況是大學生小張25日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看到的,這一幕讓他動容。該農民工說,他的鞋太髒了,會弄髒地面,不想給保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從小張拍攝的現場照片中看到,銀行的地面很乾淨,剛剛被拖過,銀行門口,保安還拿著一把拖把。
25日晚,華商報記者聯繫上西安理工大學學生小張。他回憶說,25日上午9時許,他在銀行門口看到,一50歲左右的農民工,將鞋放在銀行門口,然後進到銀行裡面,「怎麼進去的我沒看見,只看見他脫鞋了,後來跪在ATM機前操作。」
小張說,很多人在看了這張照片後,覺得心酸的同時,質疑銀行保安有些冷漠。「其實保安也很好,他對農民工說,『沒事沒事,你進去,一會兒我再拖一次』,可農民工說,『我鞋上全是泥,沒事,我一下就出來了!』,然後就脫下了鞋。」
小張說,農民工和銀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誤解。
該新聞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網民跟帖稱:這一幕讓人心酸,心疼得想哭……;非常有素質的農民工,城市裡最美麗的人,為你們驕傲;感動,儘管他們幹著最累的工作,但他們的心是最高貴的……
一農民工網民表示,我們那樣做不是卑賤或作秀,是因為我們知道勞動的辛苦,是對他人付出成果的尊重。
有網民表示:現在大家一片讚譽,假如農民工把泥土帶進銀行,大家又會怎樣看?
在讀研究生張松超28日發表博文稱,網上不少人都將農民工的這種行為置於道德的高地大加讚美。但他的第一反應卻只是心酸。假如他在學校裡,把鞋子脫了,跪著經過這些乾淨的地面,旁觀同學的評價一定是:「有病」,而絕對不會是讚美。那麼這背後說明了甚麼問題呢?
文章說,從行為選擇的層面來看,在城市,農民工有一種身分上的自卑感,這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有座不坐、跪地取錢等。
從輿論評價的層面來看,人們的讚美,恰恰是對農民工的偏見,甚至潛意識中仍擺脫不了對農民工的歧視。說白了,這就是一種不平等的視角。
而要讓農民工這一群體自身也不覺得低人一等,最根本的辦法還在於「平權」,讓他們在城市中有歸屬感。
《京華時報》28日發表文章稱,農民工「跪地取錢」這件事不乏令人感動的元素,但更多的還是酸楚與悲涼。這不是一個正常現象,只是因為「農民工」,而具有了別樣的意味。
農民工「跪地取錢」恐怕主要還是源於一種自我定位。在相對陌生的城市裡,他們本能地有一種緊張感,進而產生低人一等的心態,處處小心翼翼,甚至過度謙卑。
而這種自我定位,又與他們身處的現實環境和日常感受密不可分。在城市裡,對「農民工」的歧視依然存在,有些是直觀可感的厭惡與排斥,有些則是只可意會的冷漠與距離感。
在這種語境下,農民工群體變得敏感而脆弱,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隱忍與退讓,與其說是自我保護,不如說是無聲抗議。
而網友對農民工「跪地取錢」所附加的讚美,恰恰證明,他們的擔心一點都不多餘。「跪地取錢」,這在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怎麼到了農民工這兒就成了一種美德?還不是因為有些人擁有某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以不同的標準來評判農民工?
文章稱,農民工「跪地取錢」承載不了那麼多的讚美。在城市裡,他們需要的是包容與接納,以及一視同仁的目光。對他們來說,能夠大大方方地融入社會,勝過所有的讚美。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劍)
據華商報10月26日報導,上述情況是大學生小張25日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看到的,這一幕讓他動容。該農民工說,他的鞋太髒了,會弄髒地面,不想給保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從小張拍攝的現場照片中看到,銀行的地面很乾淨,剛剛被拖過,銀行門口,保安還拿著一把拖把。
25日晚,華商報記者聯繫上西安理工大學學生小張。他回憶說,25日上午9時許,他在銀行門口看到,一50歲左右的農民工,將鞋放在銀行門口,然後進到銀行裡面,「怎麼進去的我沒看見,只看見他脫鞋了,後來跪在ATM機前操作。」
小張說,很多人在看了這張照片後,覺得心酸的同時,質疑銀行保安有些冷漠。「其實保安也很好,他對農民工說,『沒事沒事,你進去,一會兒我再拖一次』,可農民工說,『我鞋上全是泥,沒事,我一下就出來了!』,然後就脫下了鞋。」
小張說,農民工和銀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誤解。
該新聞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網民跟帖稱:這一幕讓人心酸,心疼得想哭……;非常有素質的農民工,城市裡最美麗的人,為你們驕傲;感動,儘管他們幹著最累的工作,但他們的心是最高貴的……
一農民工網民表示,我們那樣做不是卑賤或作秀,是因為我們知道勞動的辛苦,是對他人付出成果的尊重。
有網民表示:現在大家一片讚譽,假如農民工把泥土帶進銀行,大家又會怎樣看?
在讀研究生張松超28日發表博文稱,網上不少人都將農民工的這種行為置於道德的高地大加讚美。但他的第一反應卻只是心酸。假如他在學校裡,把鞋子脫了,跪著經過這些乾淨的地面,旁觀同學的評價一定是:「有病」,而絕對不會是讚美。那麼這背後說明了甚麼問題呢?
文章說,從行為選擇的層面來看,在城市,農民工有一種身分上的自卑感,這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有座不坐、跪地取錢等。
從輿論評價的層面來看,人們的讚美,恰恰是對農民工的偏見,甚至潛意識中仍擺脫不了對農民工的歧視。說白了,這就是一種不平等的視角。
而要讓農民工這一群體自身也不覺得低人一等,最根本的辦法還在於「平權」,讓他們在城市中有歸屬感。
《京華時報》28日發表文章稱,農民工「跪地取錢」這件事不乏令人感動的元素,但更多的還是酸楚與悲涼。這不是一個正常現象,只是因為「農民工」,而具有了別樣的意味。
農民工「跪地取錢」恐怕主要還是源於一種自我定位。在相對陌生的城市裡,他們本能地有一種緊張感,進而產生低人一等的心態,處處小心翼翼,甚至過度謙卑。
而這種自我定位,又與他們身處的現實環境和日常感受密不可分。在城市裡,對「農民工」的歧視依然存在,有些是直觀可感的厭惡與排斥,有些則是只可意會的冷漠與距離感。
在這種語境下,農民工群體變得敏感而脆弱,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隱忍與退讓,與其說是自我保護,不如說是無聲抗議。
而網友對農民工「跪地取錢」所附加的讚美,恰恰證明,他們的擔心一點都不多餘。「跪地取錢」,這在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怎麼到了農民工這兒就成了一種美德?還不是因為有些人擁有某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以不同的標準來評判農民工?
文章稱,農民工「跪地取錢」承載不了那麼多的讚美。在城市裡,他們需要的是包容與接納,以及一視同仁的目光。對他們來說,能夠大大方方地融入社會,勝過所有的讚美。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