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築路史奠基美國現代化  喚醒中華民族復興

2016年11月06日焦點話題
【新唐人2016年11月03日訊】新聞週刊(551)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長3000多公裡,貫穿整個北美大陸,是世界上第一條跨洲鐵路,這條鐵路成就了當代美國,而早年第一批來美的中國移民,則成就了這條被稱作鐵路史上奇蹟的交通要道。

近日,美東聯成公所與中美醫師協會及多家僑團僑領聯手召開記者會,宣佈「金色道釘太平洋鐵路華工紀念基金會」正式啟動,研究這段華工築路史的專家,同時也是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的生鍵紅博士來到紐約,她表示,這段歷史對當今中華民族的復興有著重要意義。

生鍵紅博士研究在美國修建鐵路的華工歷史,至今已經16年。近日,她攜帶主要著作《金色道釘》抵達紐約,以鐵路華工的貢獻作主題演講,講述這一段歷史。

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跨洲鐵路。1869年5月10日,鐵路通車。而這顆金色道釘,是連接這條鐵路的最後一顆釘子,它的敲下,標誌著美國東西海岸終於連通。

這條被看成是奇蹟的鐵路,在當時的條件下,地勢險峻、建設過程之艱難,令人難以想像。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當美國要建這個經濟大動脈的時候,假如沒有華工參與的話,這個大動脈就不可能建成。華工的建設主要是智力的貢獻,和體力的貢獻,那是血與汗水流淌在美國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記錄和象徵。」

當時的華工,在工種上,分工有序;在飲食衛生上,憑藉中國人傳統,有效避免疾病疫情的發生;在工具上,自製獨輪車、通風斗笠、防雪長廊,遇山開路、遇水架橋,都是華工的智慧。

生鍵紅博士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和史料為依據,論證她的主要觀點,那就是:「當時挑來的不是『豬仔』,而是我們中華兒女當中,身強力壯、聰明的、能幹的精英!」

美國紐約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邱辛曄:「剛才生教授展示的圖片,尤其是那些先人的照片啊,這是英雄榜!我們看到他們的眼神很堅毅,他們在從事的工作中,充分地顯示了他們的智慧,他們有智慧,把我們中國先進的生產力,帶到了這裡,他們來的是精英!這一點,在150年以後,我們這一批來到美國的人身上,也能夠得到印證。」

生鍵紅博士在紐約的三場演講,場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

美國紐約福壽老人中心委員會主席羅一玲:「她講的這個很有意義,今天辦的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因為有好多都遺忘了,再來,有許多人也不知道的,讓大家也知道,我們對世界上地球上,也有這麼大的貢獻。」

國會眾議員孟昭文說,她在美國的課本上,都讀不到這一段歷史,她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華工的貢獻。

美國國會眾議員孟昭文:「我現在在國會,也在推動美國郵局,希望鼓勵他們能夠出一張郵票,來做紀念。」

市議員顧雅明為生鍵紅博士頒獎,感謝她把真實歷史,再次展現在華人眼前。

美國紐約市市議員顧雅明:「我們華人要團結起來,呼籲我們的民意代表,去催我們的國會啊、議員啊、還有總統奧巴馬啊,來做這個紀念手冊啊,或者紀念郵票啊,紀念150年前我們的華工、華人,對美國政府、整個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生鍵紅博士向民意代表回贈著作《金色道釘》,感謝紐約華人社區對她的研究的支持。

去年,新澤西貝爾維爾鎮發現華工遺骸,紐約華人社區多方籌備後,由美東聯成公所和亞美醫師協會牽頭的金色道釘組委會,近日宣布,啟動“金色道釘太平洋鐵路華工紀念基金會”籌款工作,將在新州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為這批遺骨建設墓園供人緬懷,讓後人永久紀念這段歷史。

美國美東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建一個墓園,搞一個紀念碑,就是給我們的後人,有一個去紀念的地方。第二,就是要做一個永久的展覽的場館。這個項目,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個項目。」

美國中美醫師協會會長劉季高博士:「中國人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種民族融爐,在各種生活的環境之下,我們都可以互相團結,一起做事情,而且對當地民眾有非常大的貢獻。」

美國中美醫師協會首席執行官沈卉:「我們應該要更想辦法,以這些民間上所做的貢獻,來拉攏兩國之間的距離。而且華工的這段歷史,是有血有淚的,我們應該重視他們,甚至應該表揚我們這第一批祖先,來到了美國這個新大陸。」

生鍵紅博士希望,「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成為一個文化符號,蘊涵現實意義。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就是這個族群,當他們飄向海外的時候,他假如沒有中華傳統文化這個魂的話,他的團隊會散掉,但是他的團隊沒有散掉,除了犧牲的,連犧牲的,都會相互關照,把瓦罐裡的屍骨,帶回家鄉。所以說你看到中華民族的一種力量,這種文化的傳承,鼓勵著今天我們中華兒女,要有堅強的自信心,為全球的未來的發展,去奉獻中華民族的智慧。這讓我作為學者來說,一邊研究著這些,一邊感到自豪,為我們的先賢感到自豪和興奮。」

翻開《金色道釘》的畫冊,生鍵紅博士把主要內容選擇印刷在竹宣紙上。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 150年前浩浩蕩蕩過去的,造鐵路2.2萬的華工,在那裡的貢獻,他並不是僅僅是造完了一項工程,因為在移民過程中,把中華的優秀的文化,也帶到了太平洋的彼岸,習近平先生認為這是跨太平洋的一個友誼的象徵,所以在去年習近平先生訪問美國的時候,在西雅圖的三次演講中,兩次提到了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的華工,他同樣也為華工過去的浴血奮戰與貢獻,感到驕傲和自豪。『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國』,這種胸懷也是感動著我,習近平先生這段話,其實也是鼓勵我,繼續去研究中美關係,研究中美150年前的勞工輸出,以及我們的華人,一個造長城的民族,然後去造了美國這條經濟長城的這樣一段歷史。」

這段華工所撰寫的歷史,生鍵紅博士認為,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150年後,打開這段歷史,期待的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她提到,中國現任當局,推動復興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學者,她深表贊同。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有這樣一位領路人,帶著全球各個社區各個村落、各個城市的中華兒女們,有一種復興中華文化的那種夢想,然後能夠走上中華民族復興的一條光明的、美麗的大道。」

習近平曾提到,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生鍵紅博士認為,習近平這樣的提法有其基礎所在。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這個基礎,是源自於習近平先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他自己的一種敬仰,和自己潛心的學習。因為我最有體會,他80年代在福建寧德小縣城工作的時候,我現在是地方誌辦公室的,他當時就關於如何傳承修誌文化,古代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修誌文化,他那麼年輕,那個時代就提出傳承中華文化、編好誌書、做好年鑑,他有專門一段講話,我們現在就是說,讀了這段講話就覺得說,好像沒有更多的人,來關心中華文化誌書那一塊的東西,但是他在那麼年輕的時候,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講到這一點,而且推動了這項工作。所以我就覺得,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構架,博大精深的那些精神和要素,他是真正的傳承者。」

習近平上台以後,在多個場合表態「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措施是有的,措施是有的,就是鼓勵大家,傳承中華文化,主要是要讀中華文化的經典,同時用中華文化、五千年中華文化中的、核心的,代表著優秀層面的,那些價值觀或行為方式,能指導我們走向天人合一、群己合一、然後是各邦國之間的和諧與協調,各族群之間的和諧協調,他都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指點。中華兒女的那些情感在他的血脈當中。他講過就是家和萬事興,他號召所有的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年輕一代,注重家庭管理,注重家庭和諧,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傳統價值觀。」

生鍵紅博士對於中華文化走上復興之路,充滿信心。

中國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博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她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後人去傳承、去發揚、去繼承的許多文化優秀點。所以我對整個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之路,我是滿懷信心,充滿激情,我認為前景是美好的,光明的。」

150年前,華工參與創造了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工程奇蹟,然而,他們生前默默無聞,逝後也被忽略多年。150年後,隨著生鍵紅博士攜帶著作《金色道釘》在各地的演講,人們再次看到先輩們對美國這片土地的貢獻。生鍵紅博士說,她的願望,是找到這些華工的後人,繼續講述他們的故事。

新唐人電視紐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