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六中《說明》重要細節 兩年前已破九龍治水?

2016年11月07日落馬官員
【新唐人2016年11月07日訊】自從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習近平的核心地位以來,境外媒體紛紛從不同角度分析解讀。近日有外媒評論文章分析認為,早在兩年前,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裡就已經不是「九龍治水」,而是由總書記「總抓統管」,各常委「分兵把口」。但也有海外輿論稱,北京當局破除舊的政治格局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與反對勢力的艱難拉鋸戰。

「九龍治水」亂局兩年前已破?


中共六中全會公報中,再次出現「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樣的政治術語,引起海外輿論的高度關注與解讀。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這意味著習近平在中共黨內的核心地位已獲確立,而中國「核心體制」的確立必將給中共的政治格局帶來重大影響。

11月4日,自由亞洲電臺評論文章指出,中共官方最近剛剛公開的「習近平關於《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說明」中,有一處「重要細節」耐人尋味。

這個細節是:習近平在六中全會上講話時說:1980年制定的有關中共黨員的準則仍具有指導意義。

文章解析說,習近平在向一眾中共高官們發表「重要講話」時,談及自己當年如何「批示」劉雲山和王歧山向他請示工作的文字內容,就是要「向全黨清楚表明」,如今的政治局常委會裡是「君君臣臣尊卑分明」,是總書記「總抓統管」,各常委「分兵把口」,而不是甚麼「集體領導」,「九龍治水」。

也就是說,早在2014年初,以往的在中國政壇存在十年之久的「九龍治水」的局面,已經被強勢領導人主導的「核心體制」取而代之。

針對上述說法,海外另有輿論指出,其實直到2015年4月初,北京當局還在藉助港媒發文痛批「鐵帽子王」的亂政與「九龍治水」亂局,顯示習近平當局破除舊有政治格局並非一蹴而就,疑似曾經歷過與反對勢力的拉鋸戰。

港媒批鐵帽子王政變與「九龍治水」亂局


據公開的資訊,中共所謂的「集體領導」,在胡錦濤執政時期,實際上就是江澤民在幕後「垂簾聽政」,9名政治局常委各管一攤的權力構架,海外輿論都把這種政治格局稱為「九龍治水」。

2015年4月7日,有親北京傾向的香港東網發表了一篇題為《「鐵帽子王」政變與「九龍治水」亂局》的時事評論員文章,回顧了清朝雍正時期發生「八王議政」政變的前因後果,並借古論今,痛批鐵帽子王的不軌圖謀,揭示「九龍治水」亂局的本質。

清朝到康熙執政後期,國庫空虛,財政危機,各權貴利益集團掘取國財,擄掠民脂,納賄枉法、草菅人命、各霸一攤,卻富可敵國。在官僚集團貪墨無度、社會矛盾激化的危局下,雍正登基後通過反腐肅貪,整頓吏治,推出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新政。卻因此傷及權貴利益,得罪了皇族世冑。

為了繼續維持既往權貴利益,沿襲已有權力格局,雍正的胞弟允禩、允禟、允禵為幕後主使,都羅、永信、誠諾、勒布托等「鐵帽子王」直接出頭,策動了一場試圖扼阻新政實施,顛覆雍正王權的政變,史稱「八王議政」。雍正最終粉碎了這場由皇親貴冑發動的政變,國家的吏治頹廢、官僚貪墨之風得到扭轉。

針對上述歷史事實,東網發表的評論文章分析稱,中共十八大前中共權貴的「御用刀筆」大力謳歌所謂「九總統制」,其本質上就是試圖繼續保持由權貴分掌權力,以保全家族與集團利益最大化的「九龍治水」。

文章指出,「九龍治水」政治格局「令出多頭」,使社會沒有統一法制與政策,國家權力被各派權貴勢力推舉的代表把持,各派培植繁衍自己的勢力,互相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隻認幫規舵主,無視黨紀國法」,導致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混亂局面。其實質是「權貴利益長期化與最大化的制度設置」,是「鐵帽子王」們操權弄政的保障。

而中國過往十幾年在這種「歷史上最糟糕統治模式」中運行,使國家陷入幫派化、團夥化分割侵掠的狀態中,造成整個國家官僚貪腐氾濫,權貴強取豪奪,社會兩極分化,環境資源枯竭,法制正義無存,矛盾衝突日熾。

文章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共十八大後,雖然「九總統制」從形式上變成了「七常委制」,但新當權者事實也是面臨這種被權貴架空的局面,與當年雍正登基所面臨的危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而北京當局如果不能最終將代表權貴集團利益的「鐵帽子王」拿下,不能挖掘出其背後的主使者,反腐就不會取得「壓倒性勝利」,中國「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新政就不可能推開。

文章寫道:「中國要想根本扭轉局勢,一場與權貴集團的「壓倒性勝利」的決戰勢所難免,否則新政將無從談起,「九龍治水」亂局也無法從根本上消除。」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