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國企改革動真格?前方陷阱多

2016年12月22日社會
【新唐人2016年12月21日訊】日前結束的中共中央經濟會議,給今年的國企改革定調,稱要解決國企病,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在7個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不過根據中共官媒的說法,解決「國企病」的根本目的仍是做優做強做大國企。有專家認為,中國的國企改革中存在很多陷阱。

不久前結束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今年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所謂混合所有制,是指由公有資本與非公有制資本共同參股組建而成的企業形式。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建國指出,國有企業如果讓私有企業進入管理,效率肯定會提高,但是最終會出現公平問題。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建國:「國有企業和私人企業各佔不同的股份來運作,那就存在一個問題,到底誰是控股的,如果私人控股,那國有資產肯定變成會導致流失到私人手上,如果國有企業控股,那私人進去,這就是打水漂,因為它不可能有效率,那它進去幹什麼,除非有經濟的導向,我認為資產最後流失到個人手上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新華網》引述博覽財經首席研究員李宏圖的觀點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中的一個要務,就是解決「國企病」。當前體制機制下,國企已成為中國實體經濟,和金融改革發展所面臨的所有矛盾的焦點和綜合體。

大陸國企除了佔有資源等各種優勢,及不斷由國有銀行無償供血外,被稱為拖累中國經濟的殭屍國企,在每次面臨「死亡」時當局往往通過改革手段讓它「續命」。江澤民掌權的90年代那次所謂國企改革,造成數千家國企關門,逾2000萬工人失業,國有資產趁機被裝入中共權貴腰包,所產生的社會不公和社會動盪至今仍在延續。

而據統計,民營企業在高成本、高稅負的艱難環境中,還創造了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給社會提供了80%左右的就業。

大陸金融分析師任中道說,現在很多私有企業對混合制持觀望態度,就是對中共奪權初期的公私合營心有餘悸,他們擔心和國企混合後,資產被國資吞併。

大陸金融分析師任中道:「根本的轉變它那個體制才是一個解決方法,提倡混合制讓民企進入這樣的領域,那麼關鍵的是不是還是那些國有企業的所謂的領導、那些官員在裡面說了算掌權,這才是關鍵。它是一個體制性的問題,不算是一個根本的經濟性的問題。」

王建國認為蘇聯過渡到俄國時的國企改革可以借鑑,不過如果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就什麼也談不上。

王建國:「蘇聯到俄國的那個年代,他們是把國有財產變成股權然後平均分配,然後你的股權可以買賣,這樣分配就是公平的,它的那種私有化當然是最好的方法了。」

不過《新華網》的報導稱,解決「國企病」的根本目的仍是為了做優做強做大國企。

王建國:「國有企業做強做大是不可能的,產權不明確,誰都不會有動力嘛,不可能有效率嘛。再一個它在國際上也會受到阻止,別人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這個都有關係的吧,人家因為你是不公平的,它不可能承認你,所以中國真要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就不能搞大搞強這種公有制的企業,人家不會接受你,投標投資都會受阻礙,包括你的產品出口什麼它都會打很高的關稅。」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表示,國企改革存在諸多困難:例如怎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克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不開的弊病;以及秩序不規範、規則不統一、競爭不充分的弊病,如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等等。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段紹譯指出,國企改革只是在浪費社會資源,增加成本,滋生腐敗,他的意見是把國有企業全部私有化。

採訪編輯/劉惠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