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於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一句話,可能會拯救孩子,也可能會害了孩子。被告知孩子偷拿東西後,這個爸爸的舉動可謂雷倒眾人,但卻拯救了孩子,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有一天,7歲的男孩東東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書報亭裡有一本自己心儀已久的書,但是他身上沒有帶那麼多錢,猶豫再三之後,他最終大著膽子趁老闆不注意時把書藏進了懷裡,誰知剛轉身就被發現了。
東東被瘋狂的老闆拽進了派出所,幾個警察輪流審問他。東東非常害怕,嚇得大哭了起來。民警打電話通知了東東的爸爸。很快,東東爸就趕到了派出所。
東東低著頭,心裡非常忐忑,他默默地等待著爸爸的責罵。但是,東東爸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後,並沒有責罵孩子,他只是淡淡地開口說,「我想,這肯定是個誤會。我很瞭解我的兒子,他一直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喜歡這本書,同時又沒有帶夠錢,所以才這樣的。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這事就算結束了。」
說著,東東爸就掏出了錢包。東東驚呆了,他沒想到爸爸竟然沒有責罵他。他看著爸爸,爸爸也看著他,眼裡沒有責備,有的只是愛憐。
出了派出所,東東爸停下了腳步,他蹲下來,看著東東的眼睛說,「孩子,人這一輩子難免都會犯錯誤,但是沒關係,我們知錯就改。對於今天的這件事,你就忘了吧,別讓它在你的心裡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只要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你就依然是讓爸媽驕傲的好孩子。」說完,爸爸鄭重地把東東喜歡的那本書放到他手裡。東東臉上滿含羞愧和感動,他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爸爸慈愛地把孩子摟進了懷裡。
有家長在小學生學習後臺苦惱地留言,說自己的孩子有偷錢的習慣,但是為什麼打罵教育孩子之後,毫無效果,孩子反而越偷越多了?其實,這正是父母錯誤的處理方式造成的。
事實上,很多孩子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孩子不知道這是「偷」,也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就打罵懲罰孩子,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種陰暗的心理暗示,他們因為父母的責罰而憤怒,自尊心受傷,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間崩潰,更可能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說我是小偷,那我就繼續偷給你看!」
這個孩子很調皮搗蛋,也經常被老師批評,老師每次批評完之後還要告訴孩子的爸爸。爸爸非常氣惱,每次老師告狀後,爸爸都對放學回家的孩子採取懲罰措施,比如不准喝酸奶,不准玩玩具,也不准看電視,而是被罰站在牆角。
後來,孩子在某天因為突然暈倒後竟被醫生檢查出白血病,孩子說在學校也經常因為不舒服睡覺,爸爸責怪為什麼不早告訴父母,孩子的回答讓爸爸羞愧,「你跟老師是一夥的。」
1、當孩子因為玩耍將衣服弄濕、弄髒,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們他很快樂時,大人看到的只是髒了濕了的衣服;
2、當孩子因為在牆上門上塗鴉,高興地跑過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果時,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牆和門;
3、當孩子不想跟其他朋友分享玩具,轉過頭向我們尋求幫助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嗇和小氣;
4、當孩子將不理想的成績單遞給父母,滿腹沮喪慚愧地低垂著腦袋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懶惰和不努力;
4、當孩子偷偷寫日記,將所有的喜怒和憂傷排解在字裡行間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隱瞞……
事實上,並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而是當孩子將一顆純潔的心托付給父母和老師時,換來的總是傷痕纍纍。孩子們在父母的開玩笑、捉弄、責罵、教訓、不尊重、不相信中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慢慢的,孩子也向大人封閉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當父母在哪天發現孩子沒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時,我們在孩子的內心裡已經被悄悄「清理」了。
爸媽們,請嘗試從小選擇信任、保護孩子,遇到事情請和孩子站在一起,讓孩子有安全感,對父母能夠完全信任。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樣對你傾訴;有了信任,孩子才會在第一時間,毫無畏懼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會把你的信任與期待記在心上,並且化為動力,努力變得更優秀。
──轉自《網絡》
(責任編輯:李明心)
有一天,7歲的男孩東東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書報亭裡有一本自己心儀已久的書,但是他身上沒有帶那麼多錢,猶豫再三之後,他最終大著膽子趁老闆不注意時把書藏進了懷裡,誰知剛轉身就被發現了。
東東被瘋狂的老闆拽進了派出所,幾個警察輪流審問他。東東非常害怕,嚇得大哭了起來。民警打電話通知了東東的爸爸。很快,東東爸就趕到了派出所。
東東低著頭,心裡非常忐忑,他默默地等待著爸爸的責罵。但是,東東爸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後,並沒有責罵孩子,他只是淡淡地開口說,「我想,這肯定是個誤會。我很瞭解我的兒子,他一直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喜歡這本書,同時又沒有帶夠錢,所以才這樣的。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這事就算結束了。」
說著,東東爸就掏出了錢包。東東驚呆了,他沒想到爸爸竟然沒有責罵他。他看著爸爸,爸爸也看著他,眼裡沒有責備,有的只是愛憐。
出了派出所,東東爸停下了腳步,他蹲下來,看著東東的眼睛說,「孩子,人這一輩子難免都會犯錯誤,但是沒關係,我們知錯就改。對於今天的這件事,你就忘了吧,別讓它在你的心裡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只要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你就依然是讓爸媽驕傲的好孩子。」說完,爸爸鄭重地把東東喜歡的那本書放到他手裡。東東臉上滿含羞愧和感動,他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爸爸慈愛地把孩子摟進了懷裡。
如果你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會怎麼處理呢?會大聲訓斥孩子是「小偷」,然後把孩子狠打一頓嗎?
有家長在小學生學習後臺苦惱地留言,說自己的孩子有偷錢的習慣,但是為什麼打罵教育孩子之後,毫無效果,孩子反而越偷越多了?其實,這正是父母錯誤的處理方式造成的。
事實上,很多孩子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孩子不知道這是「偷」,也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就打罵懲罰孩子,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種陰暗的心理暗示,他們因為父母的責罰而憤怒,自尊心受傷,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間崩潰,更可能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說我是小偷,那我就繼續偷給你看!」
最近看到一對父子的遭遇,結果讓人深思
這個孩子很調皮搗蛋,也經常被老師批評,老師每次批評完之後還要告訴孩子的爸爸。爸爸非常氣惱,每次老師告狀後,爸爸都對放學回家的孩子採取懲罰措施,比如不准喝酸奶,不准玩玩具,也不准看電視,而是被罰站在牆角。
後來,孩子在某天因為突然暈倒後竟被醫生檢查出白血病,孩子說在學校也經常因為不舒服睡覺,爸爸責怪為什麼不早告訴父母,孩子的回答讓爸爸羞愧,「你跟老師是一夥的。」
看看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對我們失望的?
1、當孩子因為玩耍將衣服弄濕、弄髒,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們他很快樂時,大人看到的只是髒了濕了的衣服;
2、當孩子因為在牆上門上塗鴉,高興地跑過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果時,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牆和門;
3、當孩子不想跟其他朋友分享玩具,轉過頭向我們尋求幫助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嗇和小氣;
4、當孩子將不理想的成績單遞給父母,滿腹沮喪慚愧地低垂著腦袋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懶惰和不努力;
4、當孩子偷偷寫日記,將所有的喜怒和憂傷排解在字裡行間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隱瞞……
事實上,並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而是當孩子將一顆純潔的心托付給父母和老師時,換來的總是傷痕纍纍。孩子們在父母的開玩笑、捉弄、責罵、教訓、不尊重、不相信中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慢慢的,孩子也向大人封閉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當父母在哪天發現孩子沒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時,我們在孩子的內心裡已經被悄悄「清理」了。
爸媽們,請嘗試從小選擇信任、保護孩子,遇到事情請和孩子站在一起,讓孩子有安全感,對父母能夠完全信任。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樣對你傾訴;有了信任,孩子才會在第一時間,毫無畏懼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會把你的信任與期待記在心上,並且化為動力,努力變得更優秀。
──轉自《網絡》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