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18日訊】中國雲南省近日曝出「塑膠米」,比真米更白更硬,點火後會像塑膠一樣溶化。大陸官方宣稱,「相信」是不慎混入塑膠顆粒,並非故意摻假,但網民依然表示擔憂。
大陸媒體報道,雲南省玉溪市多位民眾,最近在米中吃到塑膠顆粒。比正常米更白、更有稜角,點火後完全溶化。
當地市場監督部門查封了13包問題米,發現了18.2公克PET塑膠顆粒。官方認為,由於混入數量很少,應該不是人為故意,而是運輸裝卸時不小心混入。
但許多網民並不相信,並指出「塑膠米疑雲」早已有之。
早在2011年,就有大陸媒體報道,有江蘇南京民眾洗米煮飯時,發現不少米粒浮在水面,化驗後發現是塑膠米。
到2015年,多家媒體曝出,中國產的塑膠米已流入東南亞的印尼、印度、新加坡,甚至西非尼日利亞。視頻網站也流傳中國假米製造過程,工人拿塑膠袋投入溶解機器,壓縮切割後,產出的顆粒和大米極其相似,引起消費者恐慌,擔心一不小心買回假米,把塑料吃下肚。
但台灣農委會隨即發布視頻澄清,表示塑膠價格比米更貴,拿塑膠製米並不符合成本考量。也有台灣網友指出,所謂假米生產線,其實是生產工業用的塑膠顆粒,呼籲不要以訛傳訛。
不過,也有網民指出,部分假米是以馬鈴薯、地瓜與合成樹脂混合而成,更難分辨。
網民對大陸食安問題草木驚心,其實事出有因。根據皮尤全球態度(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一項調查顯示,71%的中國人將食品安全視為2015年的重大問題之一。
近年確認的黑心食品層出不窮,包括用毛髮漚製假醬油,用明膠製成假魚翅、假銀魚,用化學材料製作假雞蛋。而向食物中添加超大量甚至違規的化學品,如毒奶粉,毒生薑,毒海參等等,更是屢見不鮮。
不僅食品有毒,餐具問題也不小,去年有媒體確認,有南京公司連續4年收購醫療廢品,用殘留血液、藥水和病毒的塑料,轉手製成一次性餐具、奶瓶、兒童玩具等。
美國塞頓霍爾大學資深研究員黃延中撰文說,嚴重的食安問題,根源是中國社會道德淪喪。紐約時報也曾刊發文章,盤點中共破壞中國道德的過程。
亞洲開發銀行2007年一份報告估計,每年有3億中國人因食品來源感染疾病。而隨著「中國製造」越來越多的擺上全世界的貨架,尤其是美國準備給中國產的熟製禽肉打開大門,也令中國食安黑幕,牽動全球消費者。
新唐人記者林瀾紐約報導
大陸媒體報道,雲南省玉溪市多位民眾,最近在米中吃到塑膠顆粒。比正常米更白、更有稜角,點火後完全溶化。
當地市場監督部門查封了13包問題米,發現了18.2公克PET塑膠顆粒。官方認為,由於混入數量很少,應該不是人為故意,而是運輸裝卸時不小心混入。
但許多網民並不相信,並指出「塑膠米疑雲」早已有之。
早在2011年,就有大陸媒體報道,有江蘇南京民眾洗米煮飯時,發現不少米粒浮在水面,化驗後發現是塑膠米。
到2015年,多家媒體曝出,中國產的塑膠米已流入東南亞的印尼、印度、新加坡,甚至西非尼日利亞。視頻網站也流傳中國假米製造過程,工人拿塑膠袋投入溶解機器,壓縮切割後,產出的顆粒和大米極其相似,引起消費者恐慌,擔心一不小心買回假米,把塑料吃下肚。
但台灣農委會隨即發布視頻澄清,表示塑膠價格比米更貴,拿塑膠製米並不符合成本考量。也有台灣網友指出,所謂假米生產線,其實是生產工業用的塑膠顆粒,呼籲不要以訛傳訛。
不過,也有網民指出,部分假米是以馬鈴薯、地瓜與合成樹脂混合而成,更難分辨。
網民對大陸食安問題草木驚心,其實事出有因。根據皮尤全球態度(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一項調查顯示,71%的中國人將食品安全視為2015年的重大問題之一。
近年確認的黑心食品層出不窮,包括用毛髮漚製假醬油,用明膠製成假魚翅、假銀魚,用化學材料製作假雞蛋。而向食物中添加超大量甚至違規的化學品,如毒奶粉,毒生薑,毒海參等等,更是屢見不鮮。
不僅食品有毒,餐具問題也不小,去年有媒體確認,有南京公司連續4年收購醫療廢品,用殘留血液、藥水和病毒的塑料,轉手製成一次性餐具、奶瓶、兒童玩具等。
美國塞頓霍爾大學資深研究員黃延中撰文說,嚴重的食安問題,根源是中國社會道德淪喪。紐約時報也曾刊發文章,盤點中共破壞中國道德的過程。
亞洲開發銀行2007年一份報告估計,每年有3億中國人因食品來源感染疾病。而隨著「中國製造」越來越多的擺上全世界的貨架,尤其是美國準備給中國產的熟製禽肉打開大門,也令中國食安黑幕,牽動全球消費者。
新唐人記者林瀾紐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