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19日訊】正在北京故宮展出的《千裡江山圖》全卷吸引了無數的觀眾,從9月15日開始展出的幾天中,衝刺看名畫的「故宮跑」竟然再度成為熱詞。評論指,民眾渴望傳統回歸。
據大陸媒體報導,本次在故宮午門展廳展出《千裡江山圖》,展期從9月15日延續到10月底。每天從上午8點半開門,立刻就出現衝刺跑的場面,觀眾爭相跑向展廳要一睹真容。
半個小時的時間,展廳外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據現場保安員介紹,有觀眾要排隊等上3個小時,才有機會進入展廳靠近這幅傳世畫作。
大陸媒體記者隨著人潮,歷時75分鐘才走完了11.9米,「確實驚艷」。有觀眾建議,後邊等待參觀的人實在太多了,不妨考慮設置參觀時間。
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上一次《千裡江山圖》全卷展出的時間是2013年,當時觀看者並不多。相隔4年,現在人們排起長龍來觀展,這反映出人們的文化意識在提升。據悉這幅畫在展出之後要進行修整,再看還要等4年。
旅居海外的文史工作者林翰文表示,觀眾呈現衝刺跑看畫展的場面,這透視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渴望。中共建政以後,發動了以破四舊和文革為代表的政治運動,毀壞了無數歷史文物,破壞了中華傳統文化,而《千裡江山圖》是得以倖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鉅作。
他認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回歸,是中國民眾在逐漸看清中共之後的必然覺醒。這個小小的觀畫熱潮,或許就是這樣一種社會大趨勢的徵兆。
據瞭解,《千裡江山圖》是北宋時期宮廷畫家王希孟18歲時完成並唯一傳世作品,業內對《千裡江山圖》的評價甚高,甚至高於人們熟知的《清明上河圖》,號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千裡江山圖》高51.5厘米,寬1191.5厘米,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浩淼的江河湖水。在山嶺、坡岸、水際當中,點綴著樓閣亭臺、茅居村捨、水磨長橋,其間有捕魚、駛船、行旅和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
《千裡江山圖》的構圖在疏密中求變化,氣勢連貫,設色勻淨清麗,作品的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觀。
史料記載,王希孟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傳,擅長畫山水。《千裡江山圖》是其歷時半年完成的鴻篇傑作,也是他唯一流於後世的作品。
(記者李若愚報導/責任編輯:秦鋒)
據大陸媒體報導,本次在故宮午門展廳展出《千裡江山圖》,展期從9月15日延續到10月底。每天從上午8點半開門,立刻就出現衝刺跑的場面,觀眾爭相跑向展廳要一睹真容。
半個小時的時間,展廳外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據現場保安員介紹,有觀眾要排隊等上3個小時,才有機會進入展廳靠近這幅傳世畫作。
大陸媒體記者隨著人潮,歷時75分鐘才走完了11.9米,「確實驚艷」。有觀眾建議,後邊等待參觀的人實在太多了,不妨考慮設置參觀時間。
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上一次《千裡江山圖》全卷展出的時間是2013年,當時觀看者並不多。相隔4年,現在人們排起長龍來觀展,這反映出人們的文化意識在提升。據悉這幅畫在展出之後要進行修整,再看還要等4年。
旅居海外的文史工作者林翰文表示,觀眾呈現衝刺跑看畫展的場面,這透視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渴望。中共建政以後,發動了以破四舊和文革為代表的政治運動,毀壞了無數歷史文物,破壞了中華傳統文化,而《千裡江山圖》是得以倖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鉅作。
他認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回歸,是中國民眾在逐漸看清中共之後的必然覺醒。這個小小的觀畫熱潮,或許就是這樣一種社會大趨勢的徵兆。
據瞭解,《千裡江山圖》是北宋時期宮廷畫家王希孟18歲時完成並唯一傳世作品,業內對《千裡江山圖》的評價甚高,甚至高於人們熟知的《清明上河圖》,號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千裡江山圖》高51.5厘米,寬1191.5厘米,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浩淼的江河湖水。在山嶺、坡岸、水際當中,點綴著樓閣亭臺、茅居村捨、水磨長橋,其間有捕魚、駛船、行旅和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
《千裡江山圖》的構圖在疏密中求變化,氣勢連貫,設色勻淨清麗,作品的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觀。
史料記載,王希孟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傳,擅長畫山水。《千裡江山圖》是其歷時半年完成的鴻篇傑作,也是他唯一流於後世的作品。
(記者李若愚報導/責任編輯:秦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