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親12年親身經驗 失智症可被逆轉

2017年09月22日衣食住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22日訊】作家伊佳奇集結陪伴失智症父親12年的親身經驗,寫作《趁你還記得》一書。伊佳奇帶著84歲的父親實行非藥物治療法,父親從需要拄著拐杖走路,到每天能健步如飛走五公裡。

書中指出,雖幾乎所有的失智症都無法完全治癒,然若能妥善運用非藥物療法,不但能促進藥物療效、減緩退化,更能因此減輕照護者壓力負荷,維持患者與家庭的生活品質。

他強調,非藥物治療的重點在於能與日常生活相配合,讓長者的作息活動多與治療法相搭配,讓其在過程中產生興趣與歡樂。心情愉快了,自然成效豐碩。以下介紹運動療法的功效與做法,若家中有長者正為失智症所苦,不妨陪著一試:

減緩症狀退化,隨著年齡增長,腦神經細胞也會不斷減少。然若能每天規律運動,即使是簡單的肢體動作,亦能逆轉腦細胞,增加大腦神經滋養因子,減緩智力退化。

根據衛福部統計,事故傷害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死因第七位,而其中跌倒致使身體功能喪失更是事故發生的第二高原因。若能透過適當運動來加強長者下半身的肌力與平衡感,則對於降低跌倒機率極有幫助。

運動療法實施方式:

了解家中長輩平常進行的運動,從其習慣的運動的路徑中調查未來的運動環境。若平時無運動習慣者,可從最簡易、方便地「走路」開始。

規劃、執行較長的距離,並增加路途中的可看性與趣味性。伊佳奇於著作指出,他會悄悄地帶著父親走到路途景觀多樣化的地方,如百貨公司等,分散走路的注意力。

運用「胡蘿蔔與棍子」理論協助長者心理建設。可用他喜愛、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籌碼,並搭配警告等讓長輩堅持運動的頻率。

伊佳奇設計一套漸進式運動計劃,由淺入深,協助家中長者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他強調,耐心的伴著長輩一起運動,「陪著他走下去」是運動療法成功與否最重要的關鍵。

另外,史考特醫師在粉絲團上提到,阿茲海默症(或是我們常說的老人失智)很有可能是一種代謝疾病,有學者甚至稱它為「第三型糖尿病」。

儘管每年學界投下驚人的資源研究,目前為止我們對阿茲海默症尚沒有有效的療法。藥物儘管能改善相關症狀,卻無法治療失智症本身。

但是在2014年,有一位加州大學的學者Bredesen,竟然宣稱失智症可以被逆轉。

這篇發表在【Aging】(老化)期刊上的文章,分享了幾位接受治療計畫患者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位婦人成功戰勝失智的勵志故事:

一位67歲婦人在過去兩年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糟。她平時的全職工作需要進行大量分析,非常耗費腦力。但因為失智症,她現在被迫考慮辭去這份工作。

她發現自己念到一份文章的結尾時,竟然已經不記得開頭在說什麼,因此她時常必須反覆地念同一段文字。她的情況惡化到記不得四位數字,如果超過四位,她就一定得把它們寫在紙上。

她甚至會在公司回家的路上迷路、搞混家裡寵物的名字、忘記家裡電燈開關在哪。這位婦人的母親在60歲時也出現一樣的症狀,因為失智症越來越嚴重,她被送進了安養中心,最後在80歲那年往生。婦人的醫師告訴她,她將會重複她母親的命運,漸漸退化到誰都認不得,並且失去所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婦人知道目前並沒有好的療法,而且她也無力負擔長照費用,於是她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還好她有一位朋友知道了這個情況,建議她轉診去接受試驗性的療法。

在接受治療後的三個月,婦人注意到失智的症狀明顯消退。她現在可以開車不迷路、記住電話號碼、而且輕鬆做好她的工作。接受治療後的兩年半,她滿70歲了,仍然在原本的工作崗位上奮鬥。

以下是婦人的治療部分內容可供參考:

--每晚睡滿7-8小時。

--補充維他命B12。

--補充維他命D。

--服用魚油。

--去除飲食中的精製碳水化合物,這讓婦人減去了9公斤之多。

--禁吃加工食品與麩質(gluten),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野生魚類。

--冥想,一天兩次,一次20分鐘。

--每天禁食至少12小時(早餐與晚餐之間空腹至少12小時)。

--運動,每週四到六天,每次30-60分鐘。

--加強口腔衛生,使用電動牙刷、牙線。

--與醫師討論後,她重新開始了荷爾蒙補充療法(HRT)。

沒有尖端科技開發的神奇新藥,僅僅靠著多重生活形態改變、營養補充,婦人竟然成功擊敗了失智症。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